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統計,截至4月10日,全國已出臺公積金優化相關政策的城市已超過70個,政策涉及從貸款額度上浮到提取條件放寬等,以此來進一步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全國70余個城市出臺住房公積金新政
3月份以來,山東煙臺、青島,黑龍江哈爾濱、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紛紛出臺住房公積金新政策,不同程度提高了公積金貸款額度。像哈爾濱和鄂爾多斯都宣布,夫妻雙方繳存職工最高貸款額度由80萬元上調至100萬元,而煙臺則規定,多子女家庭最高可貸100萬元。
記者梳理后發現,除了不同程度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各地還針對特定群體,對住房公積金政策進行了細化調整。比如貴州黔南州的新政策就規定,青年人才首次購買自住房,最高貸款額度為60萬元。而江蘇蘇州、湖北荊州等地,則對針對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員,推出相關公積金存貸產品,調整靈活就業人員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下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真:這一次的公積金政策,在貸款的額度、貸款的期限,還有便利措施方面,各地都有很大改進。這對改善市場的平穩運行、提升市場的購買力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此外,湖南郴州、福建福州、內蒙古通遼等地則進一步優化了商貸轉公積金貸款的政策,放寬“商轉公”條件。
只要滿足公積金貸款需求,公積金中心直接將貸款資金轉入商貸銀行,不需要貸款人到處籌措“過橋資金”,以此來降低購房者的房貸壓力。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黃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城市出臺的角度和一些政策的細則是不一樣的,也是因城施策的具體體現。一定程度也讓一些剛性需求,包括一些剛性改善性的需求進行適度釋放,讓購房人群降低了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
針對“綠色建筑” 多地提高貸款額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住房公積金政策密集調整優化中,“低能耗住房”補貼無疑是一大亮點。多個城市同時都在出臺的住房公積金新政策中明確,購買綠色建筑可以享受貸款額度上浮的優惠。
4月1日,鄂爾多斯發布的住房公積金新政中明確規定,購買綠色建筑最高貸款額度上浮10%。幾天過后,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擬就使用住房公積金購買綠色建筑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規定,購買超低能耗建筑的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可上浮40萬元,這意味著最高可貸160萬元。而同一天,廣州也針對購買綠色建筑的購房者,推出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的政策。
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 馮衛:對于購買新建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住房的,一星級的上浮10%,二星及以上星級的上浮20%。符合二孩及以上家庭貸款支持政策的,貸款最高額度上浮30%。
什么是“綠色建筑”
所謂綠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簡單來說,是指能夠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建筑。
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共有6類指標,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獲得綠色建筑評價的建筑,都是可以公開查詢到的。
而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比例目前已經超過了90%。按照相關要求,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將全面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真:建筑行業也是排放的大戶,把金融的政策和雙碳的政策進行一個有機的結合,把住房金融和綠色金融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可以說是(住房)公積金運用歷史上的第一次。
改善市場預期 滿足更多剛需群體需求
專家表示,最近一段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出臺住房公積金優化調整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購房者購房壓力,進一步提振房地產市場預期,加速市場的去庫存進度。
專家表示,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是各地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促進需求釋放的主要手段之一,從整體來看,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優化調整,對于首套自住的剛性需求幫助最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真:這一次公積金實際上針對的重點人群是剛需人群,在一線和一些熱點二線城市,它的額度是難以支撐購房的,大幅的提高貸款額度,有利于提高購買力,更好地滿足剛需群體的購房需求。
專家表示,多地出臺的住房公積金新政,重點是希望通過盤活存量住房公積金,向市場注入新活力。同時,隨著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新房和二手房市場有望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黃瑜:公積金政策的出臺其實和之前的一些政策也進行相關的疊加,對市場信心恢復或者市場逐漸回暖,能發揮一些重要作用。
今年3月 房企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而隨著各地今年連續推出包括住房公積金在內的一系列房地產優化調整政策,相關政策效果不斷釋放。特別是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加快落地,使得3月份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狀況出現了部分改善跡象,最新相關數據就印證了這一點。
近日,中指研究院發布了三月份房企融資月報。報告顯示,三月房地產企業債券融資總額為669.4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16.3%,為2023年9月以來最高點。
另一家機構克而瑞的統計數據則顯示,三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397.31億元,雖然同比還是在減少,但環比增加了69.9%。
而在境內債方面,相關統計則顯示,三月房企發行境內信用債合計融資596.95億元,環比上升222.85%。
這三個統計數據,雖然由于統計對象和范圍的不同,有所差別。但三月份房企的融資環境確實在改善。改善的背后,是各地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快建立,優質房企項目“白名單”在不斷落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 王微:我們建立了房地產的融資協調機制,進一步促進合理融資需求的滿足。我們非常強調要一視同仁對房企給予融資的政策,促進房企的融資條件改善,加大新增供給,包括新增的投資和保交樓的力度,也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公布的數據,目前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都已建立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目前,全國已有1979個項目獲得銀行授信超過4600億元,1247個項目獲得發放貸款超過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