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鉈中毒?
鉈是一種稀有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高毒類,燃燒時能發出十分美麗的綠色光焰。鉈和鉈的氧化物都有毒,能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腸胃系統及腎臟等部位發生病變。人如果飲用了被鉈污染的水或吸入了含鉈化合物的粉塵,就會引起鉈中毒。鉈的毒性高于鉛、汞、鎘、銅、鋅,一般成人最少致死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2毫克,不足1克即可致死。
鉈(圖源:網絡)
但鉈中毒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由于鉈元素很難與平常人接觸,鉈中毒多為投毒所致,病情發作急、重。而由于鉈鹽為無色、無味的結晶,溶于水后又沒有特殊口感,所以難以察覺,成為防范弱點。
據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5年刊發的文章《鉈中毒診斷治療及代謝研究的進展》介紹,非職業性鉈中毒大多由于內服鉈鹽或外用含鉈藥物治療多毛癥等疾病引起,少數病例是由于誤服含鉈的毒鼠、殺蟲、滅蚊藥所致,極少數是被人經靜脈注射中毒;職業性鉈中毒則與礦山開采、工業生產有關。目前急性鉈中毒的主要原因為誤食和投毒。
鉈中毒沒有特效藥物,較好的解毒方法是利用血液灌流、置換血漿等方法,將中毒者血液中的鉈去除掉。
鉈中毒并非個案
近些年,國內外都能看到鉈中毒的相關新聞案例。
2014年12月,媒體報道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一家六口遭遇鉈中毒,其中5人病情嚴重。當事人懷疑是剩飯剩菜中被人下毒,稱中毒并非頭一次。中毒后,當事人一家相繼出現了渾身疼痛、脫發的癥狀,被送往醫院后,醫生使用灌流、血漿置換等治療手段排出毒素。
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6年4月,家住云南省曲靖市的15歲男孩小趙偷偷從網上買了幾克鉈,準備做化學實驗。但他不小心弄了一點點在手上,隨后就出現了中毒癥狀。小趙的父親發微博求助,從一家機構獲得普魯士藍解毒,隨后又去北京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2020年12月,《華商報》援引《每日郵報》等媒體報道,曾就讀賓夕法尼亞州理海大學化學系的中國留學生楊裕凱(Yukai Yang,音譯),2018年2月至4月期間,開始在非裔室友羅爾的食物、飲料及漱口水中加入重金屬鉈。羅爾中毒后體重急劇下降,還產生頭痛和惡心等癥狀,甚至形容“中毒后的劇痛像被千刀萬剮”。楊雨凱最終認罪。
極目新聞綜合清華大學官微、科技日報、中華急診醫學雜志、新華社、華商報、都市時報
下一篇:鐘南山:條件允許時建議可不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