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半島電視臺”中文網報道,當地時間11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抵達以色列,與多名以高官舉行會談。這是拜登政府高級官員首次出訪以色列。分析指出,美方想要傳達的信息是,美國把中東問題特別是以伊關系列為首要任務。但美防長此次訪以,正值以色列與伊朗對抗升級之時,為訪問蒙上了一層陰影。
資料圖:伊朗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內的反應爐。
美防長訪以之際,以伊對抗升級
報道指出,此前,五角大樓宣布奧斯汀即將訪問特拉維夫消息之時,正值伊朗商業船只“薩維茲”號在紅海遭遇導彈襲擊之際。伊朗稱,以色列是該次襲擊事件的“幕后黑手”,而以色列準備做出回應,并升級針對伊朗的海上對抗。
而當奧斯汀乘坐的飛機降落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時,伊朗宣布納坦茲核設施的供電網絡遭受了重大爆炸。伊朗認為,以色列在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奧斯汀和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以色列媒體報道稱,摩薩德是納坦茲反應堆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
奧斯汀被視為美國總統喬·拜登政府第一位訪問特拉維夫的高級官員。據以色列分析人士稱,美方所要傳達的信息是,華盛頓將把中東問題,特別是與伊朗和以色列有關的問題列為首要任務。
然而,以色列和伊朗在中東進行的“隱藏戰爭”逐步升級,使對奧斯汀的招待儀式蒙上陰影。
此前,報道指出,以色列未能阻撓努力恢復華盛頓與德黑蘭之間直接談判的嘗試。此舉旨在使美國和伊朗重返美前總統特朗普退出的伊核協議。報道認為,伊朗目標及核設施的遇襲,“恰逢”伊朗與超級大國在維也納召開會晤之際。本次維也納會議旨在為美國重返與伊朗達成核協議工作鋪平道路。
資料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參觀“拉哈夫”號潛艇。
以方需解決政治僵局 能否應對與伊沖突?
報道分析指出,在第24屆以色列議會選舉之后,特拉維夫陷入的組建政府危機不斷升級,而執政的內塔尼亞胡正因腐敗指控面臨審判。值此之際,以色列向美國發出了信息。
為確認以色列在伊朗核計劃中的立場,以色列陸軍參謀長阿維夫·科查維(Aviv Kochavi)和摩薩德局長尤西·科恩(Yossi Cohen)計劃在4月下旬訪問華盛頓,旨在繼續就共同優先事項議程進行磋商,并重申美國對與以色列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持續承諾。特別是就重返伊核協議以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態勢問題,進行磋商。
分析人士未排除內塔尼亞胡將會順利解決政府組建危機和政治僵局的可能性。分析人士預計,內塔尼亞胡如通過與伊朗的局勢升級來解決這些問題,局勢將進一步惡化,而華盛頓沒有解決兩國之間根本問題和中東問題的能力。
以色列《國土報》軍事分析家茲維·哈雷爾(Zvi Harel)將局勢稱之為“安全和政治考慮因素的混合體”。其指出,鑒于內塔尼亞胡忙于應對腐敗審判和解決組建政府危機,他是否能應對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敏感的安全沖突,值得懷疑。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左)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面。圖片來源:半島電視臺中文網
美、以利益交織 美訪以為制止局勢升級
盡管白宮高級政府官員表示,將在第二階段成功達成“更好的核協議”,但專門研究中東外交政策的以色列“米特維姆”研究所所長尼姆羅德·戈恩博士表示,“在這件事上似乎有很多天真之處,在取消特朗普政府施加的經濟制裁后,美國不太可能在未來達成更好的協議”。
戈恩在接受半島電視臺采訪時解釋說,以色列對與伊朗達成核協議的官方立場是“完全拒絕,沒有任何讓步的意愿”。其指出,“特拉維夫經常計劃并協調其與華盛頓就地區問題和伊朗核問題采取類似的措施。看來,以色列似乎選擇針對伊朗特定目標和特定設施發動襲擊的路線,而不會導致軍事對抗”。
戈恩認為,“以色列對軍事對抗和全面戰爭不感興趣,以色列和美國的利益相互交織。奧斯汀的訪問是為了制止局勢升級和海上對抗,并向特拉維夫傳達華盛頓的信息,即美國不支持歸因于以色列的襲擊。這意味著,以色列正在進行危險的冒險行動”。
戈恩解釋說,當拜登宣布贏得美國大選時,內塔尼亞胡就動員了以色列在美國、歐洲的外交關系,甚至靠與阿拉伯國家和海灣政權的外交,旨在防止重新達成核協議。以方旨在維持對德黑蘭的經濟制裁,由于以方的利益,華盛頓和特拉維夫之間的“親密關系”,不能反映兩國在安全和軍事上的協調關系。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拜登上臺后,美以關系現變化?
另一方面,專門研究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事務的以色列記者約夫·斯特恩(Yoav Stern)則解釋說,從內塔尼亞胡的“盟友”特朗普離開白宮那一刻起,以色列就進入了與美國的“沖突狀態”。這種“沖突”通過以色列對伊朗目標的襲擊,甚至以色列在歐洲、阿拉伯國家的外交作用,以阻止任何重返核協議的努力,都“可以明顯看出這種沖突跡象”。
以色列媒體認為,自從拜登入主白宮以來,以色列似乎正處于內塔尼亞胡與美國的“沖突路線”上。以色列政府擔心美國民主黨無法承受特拉維夫的“出色談判技巧”,并將最終接受重返2015年伊核協議的條件。
報道最后總結道,可以將美防長訪問特拉維夫目的概括為,旨在強調美以兩國間的合作,但“遠離內塔尼亞胡的做法”。而內塔尼亞胡則在利用伊朗及其核項目來實現政治目標,并面臨逐步升級的風險。如果以伊發生全面軍事對抗,將給中東帶來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