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屬于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至今,已經多次被拍攝為電視劇、電影等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但是《倚天屠龍記》中的正與邪卻展現的有那么點意思,下面筆者就和大家分析一下幫派之間的正與邪。一家之言,僅供探討。
倚天屠龍記
以蘇有朋版本《倚天屠龍記》為例說起:
首先是明教。明教在本作品中扮演的是武林公敵的形象,世稱“魔教”。公認的大反派,六大門派人人得而諸之。明教之中做過邪派的事情大概有下面幾項:
一是青翼蝠王韋一笑吸食人血,基本上稱得上殺人如麻。這里有一點是韋一笑吸食人血并不屬于癖好什么的,屬于為了緩解自身痛楚。在張無忌為其療傷之后,不再吸食人血。
二是白眉鷹王殷天正自創的天鷹教搶奪屠龍刀,并舉辦揚刀立威大會。在這過程中也肯定是殺害了不少武林人士。
三是金毛獅王謝遜。在揚刀立威大會上,基本上是殘害了所有參會人士。將所有參會人士搞成了瘋子等。
此外就是根據少林三大神僧口中所說前任教主陽頂天殘害武林同胞。明教教士殺燒搶掠等。這么主要幾項看起來,明教基本上也屬于邪的一方。
那么再來看看這六大門派,在這本書中分別是:少林寺、武當派、峨眉派、崆峒派、華山派、昆侖派。關于六大門派的事情不多,基本上體現在張無忌在光明頂大戰六大門派中,就從這里開始分析。
首先出場的是武當派,白眉鷹王不敵,受傷。張無忌上陣,武當派退場,輪到昆侖派。
昆侖派:昆侖派出場于白眉鷹王受傷之后,出場2人,其中一人為何太沖。明教眾教士在準備集體就義,昆侖派準備殲滅明教人士,以絕后患。此時六大門派皆未動手,僅有昆侖派出手。此處筆者覺得正邪難辨,只不過這個趁人危急,也不是那么光明磊落罷了。
接下來出場的是崆峒派:崆峒五老。在白眉鷹王重傷之際,急于解決白眉鷹王。在得知張無忌知道七傷拳總綱后,急眼了,就直接上場了。頗有點小家子氣。
再者之后是少林寺圓音大師:先是對張五俠張翠山侮辱了一番:其娶了白眉鷹王的女兒。然后是少林寺掌門空聞大師。空聞大師先維護了圓真(成昆)的聲譽,然后和張無忌開始對戰,甚至拋出“破解得了龍招手,立即返回少林寺,從此不出寺門”的狂言。最終還是被破解了。在那之后,空聞大師出過少林寺寺門嗎?
少林寺方丈空聞大師
至于接下來的華山派掌門鮮于通,那就更不堪了,直接來陰招了。檀中穴的喪門斷魂釘。最后還是被制服,自己反而受傷,最后生死未明。
華山派掌門鮮于通
峨眉派就更有意思了。因為滅絕師太徒兒紀曉芙和楊逍的關系,滅絕師太對明教是恨之入骨,共有兩次戰斗可以看出。一次是滅絕師太要殺遍明教的銳金旗的人士,這次是圍攻光明頂。在滅絕師太不敵張無忌時,要周芷若刺傷了張無忌。幸而未死。
在看到周芷如對張無忌的感情后,宋青書出手了,意在誅殺情敵張無忌,最終失敗。
至此六大門派已經輪盤登場,除卻武當派的作風,其余門派頗有口舌,完全稱不上光明磊落。倒是彰顯了明教眾教徒在面臨死亡時那種巍然不動的風范,頗有慷慨就義的味道。
接下來劇情比較明顯的沖突就在萬安寺張無忌救眾幫派。明教獨闖王府,就為了援救被困的六大門派。
在被困之時,昆侖派、華山派等完全展現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膽小怕死。認為張無忌想報圍攻光明頂之仇。此時也只是僅有武當派展現了對張無忌的信任,甘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得知安全之后,小人之態盡顯無疑,一個個爭先恐后的,都不如峨眉派的一群女流之輩。
昆侖派和崆峒派面對生機時的表現
在這里,六大門派的的集中沖突基本上已經呈現完畢。六大門派展現出的形象基本上屬于大煞風景。號稱光明磊落的六大門派多數都是陰險卑鄙之人,完全稱不上“光明磊落”。在筆者看來明教沒有那么“邪”,六大門派沒那么“正”。
但是在此明教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元朝在一步步蠶食侵略,明教由朱元璋帶隊,率領眾教徒、義軍在一步步的抵抗侵略,反抗。相反六大門派認為這些和我等江湖幫派毫無關系,沒有見到其抵抗。明教在接下來的斗爭中,一步一步統一了中國。
在此時,正與邪的較量,正與邪的劃分,反而沒那么明顯了,有點正邪難辨的感覺了。
也許這種江湖幫派正邪分辨不清是金庸老先生的小說特點,就像《笑傲江湖》中的魔教與五岳教派,《連城訣》中的泰山北斗“落花流水”和血刀門的血刀老祖。不過這些都留給了讀者無線的反思,無限的遐想,留以更多的回味。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關于《倚天屠龍記》此中的正與邪,不知各位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評論,謝謝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