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4日消息(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年以來,大額存單成為了很多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經濟之聲記者調查發現,多家銀行的大額存單,特別是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已經“一單難求”。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整體下行的背景下,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卻“不降反升”。
在北京的一個銀行網點,前來購買三年期大額存單的李阿姨告訴記者,她兜兜轉轉幾家銀行,都沒有買到三年期大額存單?!叭昶诘亩枷录芰?,只有兩年期和一年期了,現在沒有選?!?/p>
在“降息”背景下,多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受到投資者青睞,特別是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幾乎是“一單難求”。經濟之聲記者調查發現,在需求旺盛的同時,銀行的供給確實不多。有多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都告訴記者,三年期大額存單目前沒有額度。
銀行客戶經理1:人民幣您現在如果要大額的話,現在只有一年和兩年的,三年的沒有額度。
銀行客戶經理2:大額存單現在只有一年和兩年的,三年期的目前還沒有接到通知說有額度開放。年初的時候還有,后來利率調整之后,后續就沒有聽到有額度再釋放的通知,后期還有沒有那就不確定了,我們也是等通知。
除了取消額度,有的銀行還提高了三年期大額存單的門檻,利用三年期大額存單來吸引新客戶。在一家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記者看到,除了針對新客戶的三年期大額存單還有份額,其余的均已售罄。
近期,多家國有大行啟動降息,下調了活期存款掛牌利率和部分期限的定期存款掛牌利率,此后多家股份行和中小銀行也跟進調整。記者發現,在降息的背景下,微眾銀行、藍海銀行等民營銀行部分大額存單利率卻“不降反升”,高達近4%。不過,目前這些銀行的大額存單額度也已經售罄,需要排隊預約,或者等待其他客戶轉出才能買到。
談及民營銀行大額存單利率逆勢上行的原因,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說,“受限于品牌形象以及機構網點等限制,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渠道非常狹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對存款的需求度比較高,但是它在公眾中品牌形象影響力相對較弱,所以往往是通過提高利率來吸引更多儲戶存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少數民營銀行大額存單逆勢上漲的情況。但同時我們也要提醒民營銀行應該理性吸收存款,控制好負債成本,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p>
作為銀行的優質存款,大額存單同時具備高質量、高門檻的特點。如今,面對大額存單“一單難求”的現象,有人表示不解,既然投資者的主動購買意愿較強,銀行又有攬儲的需求,為何不能兩全其美,多釋放一些大額存單額度呢?
對此,董希淼表示:“大額存單如果發行過多,勢必會增加銀行的負債成本。今年以來銀行的息差下降比較明顯,因為一方面銀行要向實體經濟讓利,貸款利率也在下降。所以如果大額存單等這些利息相對較高的存款產品發行過多,那么銀行存款成本會上升。所以銀行為了壓降存款成本,增強向實體經濟讓利的可持續性,所以大額存單的發行量會進行一定的調控?!?/p>
在大額存單“一單難求”的情況下,還有哪些穩健的投資品種值得投資者關注?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還有一些比如貨幣基金、年金壽險等這樣的產品,當然對于市場非常熟悉的人也可以去考慮REITs等一些債券類的產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