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痔瘡藥太寧栓因停產而引發市場價格暴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今日早間,#知名痔瘡藥停產后漲價10多倍#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據悉,此次焦點為一款名為太寧栓的痔瘡藥品,因其療效顯著和價格親民而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受原材料復方角菜酸酯緊缺的影響,太寧栓的生產商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不得不停產該產品,導致市場上存貨緊缺,價格隨之暴漲。
產品介紹表示,復方角菜酸酯栓屬于非處方藥,角萊酸酯系海藻提取物,可在肛門直腸黏膜表面形成一層膜狀結構,長期覆蓋于黏膜表面,對有炎癥或損傷的黏膜起保護作用,用來治療痔瘡及其它肛門疾病所引起的疼痛、腫脹、出血和瘙癢。而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無原料可供生產。
據了解,目前電商平臺上的太寧栓價格普遍在200元(6枚)左右,12枚規格的價格普遍在400元左右。而部分藥店甚至出現了缺貨的情況。這種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態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的上漲,使得昔日的平價藥品如今變成了“奢侈品”。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太寧栓價格暴漲,但消費者對于其療效的認可并未改變。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表示愿意為太寧栓的高價買單,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其價格的上漲。
數據顯示,痔瘡正日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疾病。據統計,中國城市居民肛腸疾病發病率高達51.14%,其中痔瘡的發病率最高。隨著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年輕人長時間久坐、久蹲,導致痔瘡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因此,痔瘡藥品市場規模逐年擴大,西南證券援引Frost & Sullivan數據,中國痔瘡治療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3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9%,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隨著太寧栓的停產,痔瘡藥品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變化,其他品牌痔瘡藥創造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太寧栓的缺席使得市場上對痔瘡藥的需求轉向了其他品牌,而馬應龍作為痔瘡用藥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市場占率常年較高。
然而,對于激烈的市場競爭,馬應龍近年來面臨市場份額下滑的困境,從2018年的51.4%降至2021年的41%。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馬應龍開始嘗試多元化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
馬應龍的多元化戰略不僅體現在產品線的拓展上,還表現在資本運作方面。公司近年來產品線已經拓展至肛腸品類、眼科品類、皮膚品類和大健康品類四大領域。
特別是大健康品類,涵蓋了功能性化妝品、功能性護理品、功能性食品、消械產品等四大類。這種多元化布局不僅拓寬了馬應龍的市場空間,還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資本運作方面,2022年,公司持有恒瑞醫藥、白云山等12只股票,雖然最終虧損,但顯示出其對于多元化投資和資本運作的積極態度。這種策略不僅能夠為馬應龍帶來更多的盈利渠道,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然而,馬應龍的多元化戰略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公司跨界進入化妝品領域時,雖然推出了口紅等產品,但銷量并不理想。這反映出馬應龍在跨界經營方面仍需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
此外,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升級,如何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不斷創新和突破,將是馬應龍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