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7日在京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
李強表示,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去年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在印尼巴厘島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為中美關系指明方向。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國與國相處的基本之道。希望美方秉持理性務實態度,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系早日重回正軌。加強合作是中美兩國的現實需求和正確選擇。雙方應通過坦誠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為中美經濟關系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耶倫表示,美方不尋求“脫鉤斷鏈”,愿同中方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共識,加強溝通,避免因分歧導致誤解,在穩定宏觀經濟、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加強合作,尋求美中經濟互利雙贏。
美國財長耶倫訪華
下飛機后微笑看了看天空
一道雨后彩虹!
美國財長耶倫6日抵達北京,開啟對中國為期4天的“經濟外交”。盡管外界對耶倫此訪能夠取得重大突破普遍抱持較低預期,但耶倫仍表示希望致力于恢復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
抵達北京后不久,耶倫就在社交平臺上發推表示,“我們尋求對美國工人和企業有益的健康的經濟競爭,并希望在全球挑戰中合作”。她指出,這次訪問給雙方提供了溝通和避免誤解的機會,但她又說,如果需要,將采取措施“保護我們國家的安全”。
根據法新社的報道,中國財政部國際經濟關系司司長楊英明及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到機場迎接耶倫。“玉淵譚天”在現場注意到,耶倫走下飛機后和楊英明握手,時長近20秒。
伯恩斯也在社交平臺上發推,表示“耶倫財長,歡迎來到中國!”
耶倫是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之后,一個月內第二位訪華的美國政府重要官員。同時,這也是近5年來美國財長第一次訪問中國。有美媒在報道中說,美國財長耶倫“酷暑中抵達北京”,但就在她的專機降落前,“北京剛剛下了一場大雨,為連續多日的超高溫炎熱天氣稍稍降溫”。
美國駐華大使館就在微博上“曬”出了耶倫專機抵達后的照片,照片中,一條彩虹掛在雨后的天空中。
現場視頻也顯示,在耶倫走下飛機后,楊英明及伯恩斯都向耶倫指了指天空中的彩虹,耶倫也面帶笑容,順著手指的方向抬頭看了天空。
耶倫剛剛踏上中國的土地,北京的天空就出現了一道彩虹。這一幕仿佛一個意味深長的提醒——中美之間,唯有帶著誠意,相互尊重,拿出行動,雙方的關系才能雨過天晴。
事實上,耶倫的此次訪華之旅醞釀已久。“玉淵譚天”以美國5家主要媒體為數據源,檢索關鍵詞“知情人士”和“耶倫”,發現今年以來,“知情人士”曾9次透露耶倫即將訪問中國,其中在今年5月份達到頂峰,共提及5次。
據美財政部官網,耶倫訪華期間,將與中國高級官員討論多項宏觀與金融課題,包括中美如何“負責任管控雙方關系,針對關注領域直接溝通,以及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有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表示,耶倫亦會向中方官員傳達,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
也有分析認為,耶倫此次中國行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如何讓中方相信,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阻止中國獲得半導體等敏感技術的一系列舉措并不是為了損害中國經濟。
此外,在中方關切的關稅問題上,耶倫此訪能否“改善氛圍”,也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事實上,自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征數千億美元的關稅后,拜登政府曾被認為有望取消這些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而耶倫本人更是多次質疑這些關稅的有效性。不過,鑒于拜登政府有高級官員認為,關稅“有助于鼓勵供應鏈撤離中國”,因此有專家認為,耶倫本次中國行可能不會觸及此類問題。
復旦大學與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3日舉行的第11屆世界和平論壇上指出,這些問題不是耶倫部長負責的,而是商務部長的職責范圍。因此,也希望雷蒙多會很快訪華,到那個時候也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有更多實質性的討論。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輯思認為,中美在財政和金融上有很多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比如說,人民幣匯率、中國是否會增持或者減少美國國債等?!白罱嗣駧艃睹涝獏R率降了不少,這對兩國經濟有一定影響,至于影響程度,雙方財政部門會有一些評估?!?/p>
他還提到,當前美國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問題,通過多次加息,美國的通脹壓力逐步得到緩解。
“這對中國也有影響,都是雙方財政部門需要探討的問題?!蓖蹙兯颊f,這其中不可避免地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他認為,雙方財政部門會想辦法去克服一些政治上的障礙,務實地推動兩國金融和財政方面的合作。
7日,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就耶倫訪華答媒體時表示,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部長耶倫于7月6日至9日訪華,這是落實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加強兩國財金領域溝通交流的具體舉措。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戰、“脫鉤斷鏈”沒有贏家。我們希望美方以實際行動為兩國經貿關系健康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創造良好環境。
怎么看,怎么辦?
新華社五論中美關系
中美開啟互動模式,雙方在部分問題上取得進展、達成共識,向世界釋放緩和關系的積極信號。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一個時期以來中美關系出現的種種問題,究竟怎么看?應當怎么辦?
新華社近日連續播發五篇評論,深入系統闡述美國當前對華政策的錯謬之處,指出改善中美關系的關鍵所在和世界潮流的大勢所趨,敦促美方反思自身政策、對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形成正確認知。
五論中美關系引發國內外輿論廣泛關注。美國知名媒體人、中國問題專家比爾·畢曉普(利明璋)在推介這組評論時說,這些觀點對國內受眾很重要,對全球受眾很重要,在美國也收獲了更多支持聲音和共鳴。
01
一論癥結所在:
中美關系病了,病根在美國誤判了中國
當前中美關系困局的癥結所在,是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推動對華關系穩下來、好起來,首要前提是美方改變對華認知,理性看待中國發展。
美國對華認知錯在誤判了中國的戰略目標。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絕非要威脅誰、挑戰誰、取代誰。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從戰略認知上將中國列為“主要競爭者”,甚至視中國為“威脅”,這就是扣歪了第一顆紐扣。
美國對華認知錯在低估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美國幻想“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終究是打錯了算盤。中國從來不認同“強權即真理”的邏輯,美方在對華問題上的強權邏輯只會激起中國人民更加堅定的回擊。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延續至今,面對疾風驟雨,自尊自信自強的中國人民從不缺少骨氣、膽識和韌性。
美國對華認知錯在誤判了世界的潮流趨勢。全球化時代,各國利害相關,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愿被迫選邊站隊,更不愿被綁上對抗中國的戰車。美國仍不合時宜地將世界當做地緣政治的棋盤,炮制莫須有的“民主對抗威權”敘事,試圖拉幫結派推動世界“陣營化”。美國種種舉動違逆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自然遭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02
二論當務之急:
越是風高浪急,越要把準航向
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深入坦誠而富有建設性,為中美關系改善帶來積極樂觀預期,為推動雙邊關系重返健康穩定軌道指明了行動方向。然而,美方在落實元首共識上出現嚴重的“行動赤字”,甚至與共識倡導的精神背道而馳,采取一連串侵害中國核心利益的惡劣言行,嚴重破壞中美政治關系基礎,損害中美交流互動環境,雙方商定的對話合作議程受到干擾,雙邊關系遭遇新的困難挑戰。
落實元首共識不力,看似美國政治誠信和外交執行出現嚴重偏差,實則源于美國自我認知和對華認知的“心態偏差”。美方糾結撕裂的心態,說到底,就是不甘心接受中國的發展進步,不愿意同中國進行平等對話,以自身霸權邏輯的“帶入思維”揣測中國。當務之急是落實好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共識,長久之策則是找到中美相處的正確之道,確保中美關系沿著正確航向前行。
把握正確航向,必須摒棄零和博弈與冷戰思維。單極霸權不得人心,集團對抗沒有前途,“小院高墻”封閉退步,“脫鉤斷鏈”損人害己,把中國當作假想敵,是典型的過度焦慮。美方與其說一套、做一套,在對華遏制打壓的所謂“三分法”“三點論”上翻新做文章,不如把精力真正放在踐行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上,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中美關系重返正軌。
把握正確航向,必須尊重彼此的發展“航道”。美方從戰略競爭視角看待和定義中美關系,把中國視為最主要對手和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是對中美關系的誤判和中國發展的誤讀,只會對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產生誤導。正確理性看待對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確立對話非對抗、雙贏非零和的交往基調,才能確保中美關系發展行穩致遠。
03
三論管控分歧:
有分歧不可怕,但分歧絕不是對抗借口
中美要實現和平共處,雙方必須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觸犯對方底線紅線,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冷靜、專業、理性處理偶發事件。
有了管控矛盾分歧的共識,雙方還應了解彼此堅守的原則底線、堅定維護的利益所在,明確中美關系中的危險燃爆點,不逾矩、不玩火。遵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這是雙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對抗沖突的關鍵,也是中美關系最重要的防護安全網。
對于涉及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大問題,雙方務必謹慎處理。對于偶發事件,雙方要冷靜、專業、理性予以應對。美方要避免被國內極端勢力借題發揮、炒作升級、擴大事態,對兩國關系構成挑戰。
和平共處是兩國應共同守住的底線。中方已重申在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管控分歧和處理偶發事件的原則和精神,中美關系未來是走向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沖突,美方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
04
四論人心所向:
大國要有大國擔當,改善中美關系是對世界負責
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中美緩和緊張,期待雙方可以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相向而行、妥處分歧,找到正確相處之道。
歷史已經證明,中美攜手可以辦成很多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在2001年攜手反恐,2008年合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16年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未來在很多相關全球議題上雙方合作大有可為。美國各界尤其是商界和民間團體迫切希望擺脫自上而下的桎梏,推動各領域合作重回繁榮發展軌道。
中美關系重返正軌,會讓世界更加安全。美方應避免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放棄拉“小圈子”圍堵中國,停止利用涉疆、涉藏、涉南海及臺灣議題抹黑打壓中國。
中美關系重返正軌,會讓世界更加繁榮。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不沖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
05
五論大勢所趨:
中國前行之路勢不可擋,遏制中國必然失敗
14億多中國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步伐無人可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中國前行之路勢不可擋,因為中國發展振興有著強大的內在邏輯;因為中華文明具有強大而堅韌的生命力;因為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因為中國選擇的和平發展道路得人心、合潮流、順大勢。
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這就是當今中國所處的“時”和“勢”,就是中國道路在世界舞臺上所展現的“道”和“義”?!皠葜叄M非理而能然哉?!敝袊l展道路合乎一個國家能夠取得持續發展繁榮的內在規律,符合國際社會期盼持久和平繁榮的人心所向。
幾千年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是不信邪、不怕邪的民族,是愈挫愈勇、愈是艱險愈向前的民族。今日中國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上,任何企圖阻攔中國前進的圖謀都必將歸于失敗。
中美關系的晴雨冷暖,一頭連著兩國17億多人民的福祉,一頭連著世界的未來。中美關系如何走下去這道必答題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多看看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太平洋,心寬了,路也就寬了。
白鷺洲知政綜合來源: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深圳衛視直新聞、玉淵譚天、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