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國務院第八督查組邀請10名網友與三大電信運營商面對面溝通。針對網友反映較多的手機卡丟失或停用后,需返回原辦卡地補卡、銷號的問題,三大運營商給予了回應。中國移動表示,去年已在自有營業廳提供線下異地補卡服務。目前正和政府主管部門溝通,爭取實現線上異地換卡補卡。中國聯通表示,力爭年底前推出自有營業廳異地銷號業務。中國電信表示,將于今年10月1日起試運行異地補卡業務,明年1月1日起向所有用戶開放。(9月21日《新京報》)
由于求學、工作、手機丟失等原因,廣大手機用戶對異地注銷手機號碼、補卡業務有著極大的需求。但長期以來,手機號不能異地補卡、不能異地注銷,一直是電信服務行業的一大“槽點”,飽受用戶詬病。
用戶辦理異地注銷手機號碼或者補卡等重要業務,往往只能回到千里之外的號碼歸屬地營業廳才能辦理,在現在的居住地、生活地無法辦理。這直接大大增加了用戶辦理異地注銷手機號、補卡業務的負擔和成本,給用戶異地注銷手機號、補卡帶來極大不便,甚至可以說就是無法辦理,直接逼得很多用戶只得冒著欠費、上失信黑名單的風險對不再使用的外地手機號置之不理,直至自動注銷。比如,筆者先后在安徽宿州、阜陽、蕪湖等地讀書、工作,所使用過的手機號碼沒有一個辦理注銷業務,都是等到新城市辦理了新的手機卡后直接扔掉,至于欠了多少費,對個人征信有多大影響,完全不了解。
更嚴重的問題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當下,互聯網均實行實名制,這使得絕大多數用戶將網絡賬戶與手機號碼相互綁定。而手機號無法辦理異地銷戶等重要業務,這反過來又給網絡賬號解除手機綁定帶來了麻煩,使得很多人不能將互聯網賬戶與原有的手機號碼解除綁定,給個人網絡賬戶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和威脅。因為一般而言,不用的手機號碼,不管有沒有注銷,只要欠費一段時間之后,電信運營商就會將號碼重新投放到市場,手機號的新主人可以通過手機號碼登錄手機號原主人的網絡賬戶。
由此可見,手機號不能辦理異地銷戶、補卡等重要業務,不僅不公平、不合理,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而且給手機用戶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和誠信風險。三大運營商在行政壓力之下,均表示逐步推出異地補卡銷號服務,這是順應電信行業發展趨勢的做法,滿足了廣大手機用戶長期以來的訴求,有利于保障手機用戶的合法權益和賬戶安全。而且,從技術層面講,由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辦理手機號異地補卡銷戶業務存在的安全風險很小,已經不存在技術障礙。
總之,電信運營商要不斷提升服務意識,推出手機號異地補卡銷戶業務,宜早不宜遲,別讓用戶等得太著急。
文/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