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七絕《清明》千古流傳,但在杜牧的文集及《全唐詩》中并未收錄,因此作者是否為杜牧一直存在爭議。那么《清明》的作者究竟是誰?
上世紀三十四年代,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附校補記》中就提出:“若究其出處,殊為可疑。今馮集梧《樊川詩注》,既不載此首,其補遺亦不收入,馮氏未加說明,不敢臆斷?!?/p>
杜牧,晚年長居在長安南邊的樊川,世稱杜樊川。清朝乾隆年間馮集梧校刻的《樊川詩注》及其補遺都沒有收錄《清明》一詩,陳寅恪由此懷疑此詩作者,但也沒有完全否定,只是說“然無佐證”。
影響較大的是歷史學家、文學家繆鉞先生1983年發表《關于杜牧〈清明〉的兩個問題》一文,認為這首《清明》可能并非杜牧所作,理由是:在杜牧的《樊川文集》和《樊川別集》《樊川外集》里均無《清明》詩?!斑@首詩湮沒了四百余年,北宋時留心搜尋杜牧遺詩的人都未發現,而南宋末謝枋得又從何處覓得此詩而斷定它是杜牧之作呢?”
據了解,杜牧去世后,他的外甥裴延翰搜集了他的作品編成《樊川文集》。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樊川文集》以外的遺詩而編成的《樊川別集》《樊川外集》?!斗ㄍ饧泛汀斗▌e集》已混入他人偽作。盡管如此,《樊川文集》《樊川外集》《樊川別集》都沒有收錄《清明》一詩??娿X認為此詩最早見于南宋末年謝枋得所編的通俗讀物《千家詩》,杜牧去世四百多年后才出現,因此讓人懷疑。
不過據后來學者考證,此詩出現的時間要稍早一點。最早收錄此詩的為南宋類書《錦繡萬花谷》,題目是《杏花村》,但并沒有署作者名字,只是后面有注“出《唐詩》”?!跺\繡萬花谷》的作者不詳,書前有自序,題淳熙十五年(1188年),由此可知為南宋孝宗時人。此時離杜牧去世(852年)已過去三百多年了。
又過了幾十年,南宋末年出了一本書為《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收錄了《清明》這首詩,署名為杜牧?!斗珠T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署名為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所編,經學者考證,實際上是一部由商賈所編的用于牟利的通俗讀物,因此并不具有權威性。
南宋末年,謝枋得對《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有所整理增刪,成為謝枋得版本的《千家詩》,也將此詩歸于杜牧名下,由于《千家詩》流傳極廣,這首詩作者為杜牧才為廣大讀者所知。
由此可知,一直到南宋末年,此詩著作權才屬于杜牧。
《全唐詩》并沒有收錄《清明》這首詩。陳曦駿攝
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教授認為,《清明》“應該是南宋后出現于民間,到《千家詩》方附會給杜牧”(《唐詩求是》);學者朱易安對此詩作者為杜牧也持反對態度,并以“其他如著名的宋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以及《全唐詩》,也都沒有收入這首詩”為佐證。
但也有不少學者支持杜牧是此詩的作者。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王永平教授認為,雖然現存的《樊川文集》《樊川外集》《樊川別集》都不見收錄有此詩,但都不是此詩就不存在的理由,歷代文人別集在搜集、整理、傳抄、刻印過程中發生缺載漏收詩文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隨著近代以來,各種出土文書、域外文獻等新材料不斷涌現,也越來越豐富、補充甚至是改變著人們對傳統觀點的一些看法,如今人陳尚君輯校的《全唐詩補編》就新輯錄了杜牧的8首詩;而早在七八百年前的劉克莊、謝枋得等人在收錄杜牧的《清明》詩時也必有所本。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羅漫教授也贊同此觀點。他認為:文獻早晚并不決定文獻真偽,晚出的文獻有真有偽,是真是偽,應該由該件文獻本身的信息是否真實來決定。研究者不能因為《錦繡萬花谷》晚出并存在少量的信息失誤,就得出“清明時節雨紛紛”一詩“出《唐詩》”、名《杏花村》也是造假。
學者紀永貴在《〈清明〉詩作者考析》中指出,一首詩穿越了300多年才重新被發現,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有先例的。《孔雀東南飛》首出于南朝末年的《玉臺新詠》,文學史一般認定其為漢末樂府詩。另一個例子即晚唐韋莊的長詩《秦婦吟》,在宋初即已失傳,不過幸運的是,敦煌寶庫被打開之后,這首詩得以重見天日。
還有學者認為此詩作者為許渾,許渾為晚唐著名詩人,“山雨欲來風滿樓”尤為膾炙人口。但并沒有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杜牧集系年校注》中,《清明》是放在“集外”增補部分。
記者由此采訪了上海詩詞學會會員陳曦駿,他表示,中華書局出版的《杜牧集系年校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集校注》都是把這首詩放在“集外”增補部分中,也就是說杜牧詩集和別集中雖然都沒有選這首詩,但憑此并不能認為這首詩就一定不是杜牧寫的,因為杜牧在臨去世前將詩文燒掉十之七八,作為詩壇頂流,可能有一些被燒掉的詩此前在社會上已經流傳,那么雖然沒有入集,但還可能是杜牧寫的。所以對此詩作者可以持謹慎懷疑的態度,但在沒有找到確鑿證據之前,還是姑且認為是杜牧所作。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謝海林對《清明》作者問題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古人別集常有佚作,后來才重見于世,這種情況確實比較常見,但是這首詩出現在南宋后期坊間的低劣詩選中,確實令人懷疑其著作權。但目前尚無直接的文獻證據,所以對于此詩作者的歸屬,還難成定論。
(來源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