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登上熱搜第一,并引發熱烈討論。
國家疾控局官網近日發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報告顯示,2024年1-2月,全國報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此外,這兩個月的病例中還出現了13例死亡病例。
>>典型病例
咳嗽總不見好還有像雞鳴一樣的聲音
近日,在杭州某醫院的兒科主任朱亞非診室,一患者母親正在焦急地向醫生說明其7歲女兒晨晨最近的癥狀:“一到晚上就像鬧了鬧鐘,定點咳嗽。每次聽她咳嗽吧,好像也沒痰,但一咳就停不下來?!备鶕栐\和查體,朱亞非主任考慮晨晨可能是得了一種特殊的傳染病——“百日咳”。之后,她對晨晨進行了百日咳鮑特菌的核酸采樣,并告訴晨晨媽第二天即可查詢到相應結果。果不其然,第二天,晨晨核酸結果提示百日咳鮑特菌“陽了”!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謝栓栓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她接診一例百日咳成人患者,是一名32歲的女性,來就診前一周受涼,隨后出現發熱、咳嗽,經檢查,發現其左肺有炎癥,經3天治療,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卻日漸加重,一陣陣劇烈的干咳,幾乎要把五臟六腑都吐出來,咳嗽末喉嚨里還會發出像雞鳴一樣的吼叫聲。為進一步治療,王女士被收治進病房。入院后進行呼吸道病原體篩查,才發現原來是得了百日咳。
>>多知道點
何為百日咳?得了真要咳嗽一百天?
百日咳指由百日咳鮑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程較長,典型病例可表現為持續2-3個月的咳嗽,故稱“百日咳”。從百日咳的三個階段可看到,一般第一、二階段會持續四到八周,恢復期時間不定,大多數患者在兩個月內可以“結束戰斗”。
航空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竇志芳介紹,與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等引起的咳嗽不同,百日咳會表現出嚴重的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終止時伴有雞鳴樣的吸氣聲。一般來說,所有人群都易感,但1歲以內未完成全程基礎免疫接種的嬰兒易感性最強,嚴重病例也多見于嬰幼兒。
百日咳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發病前1~2天至病程3周內傳染性最強,帶菌者及不典型癥狀的患者也有傳染性。百日咳早期表現看起來跟普通感冒沒有太大區別,有時候甚至連發熱都沒有,整個病程可能幾乎沒有肺部體征。而一旦進展到急性期,病情發展迅速,嚴重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為何發病率會上升?
對于百日咳發病率上升這一現象,竇志芳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人體可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百日咳的免疫力,但這兩種途徑獲得的免疫力都不能持續終生。研究發現,通過接種疫苗產生的百日咳特異性抗體一般持續4~12年。
青少年、成年人疫苗效力下降后,可能再度感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組織修訂的《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指出,百日咳發病年齡高峰已從嬰幼兒轉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成年人免疫系統相對成熟,患病后癥狀往往不明顯,從而可能成為隱匿性傳染源,感染嬰幼兒。
二是近年來診斷標準不斷改進、監測系統更加完善。相比于之前通過細菌培養、PT抗體檢測,目前百日咳的診斷還納入了核酸檢測,有條件診斷的醫院或機構顯著增多,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病例數增多。
全球啥狀況?
百日咳病曾是全球兒童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自疫苗成功研發和推廣后,發病率一度下降。
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全球多國百日咳“重現”。在2004年、2005年、2010年、2012年、2014年,美國先后發生多次大規模百日咳疫情。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家同樣有百日咳發病數激增的報道。近年來,我國百日咳發病數也在維持數十年的低水平后呈現回升趨勢,2017年全國報告百日咳病例開始超過1萬例,此后一年一個臺階,2018年超2萬例,2019年超3萬例。新冠肺炎疫情后回落,2020~2022年累計報告15798例。
日常如何防范?
竇志芳強調,應重視百日咳的日常防范,集大眾之力縮小感染范圍。她建議做好如下幾點:
嬰幼兒規范接種。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及時接種疫苗是防控百日咳最基本的免疫策略。針對百日咳預防,我國當前使用的是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百白破疫苗),總共包括4劑次接種,分別在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家長應遵從疫苗接種規范,按時帶孩子完成全流程接種。
及時診斷和隔離。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青少年,咳嗽持續2周以上、伴有痙攣、程度劇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著覺、眼睛充血,或身邊有類似病例后自己突發咳嗽,應主動前往醫院。確診后要及早隔離,切斷傳染源。
易感人群做好日常防護。小孩、年老體弱者、孕婦等易感人群在百日咳流行季,盡量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場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觸,室內經常開窗通風,同時保證勤洗手、適當鍛煉、清淡飲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竇志芳表示,目前我國的百日咳疫苗僅覆蓋7歲以下兒童,考慮到發病率再度上升的問題,《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已提出,“若有流行時易感人群仍需加強接種”。未來,必要時拓寬疫苗接種人群或是防范的重要舉措。
孩子打過疫苗了,為何還會感染?
通常疫苗接種3~5年后保護性抗體水平下降,12年后抗體幾乎消失。
因此,若有流行時,易感人群仍需加強接種,我國目前正在研發6歲以上兒童和成人可用的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近期百日咳“回歸”,大家也在呼吁盡快更新疫苗接種策略。綜合新民晚報、央視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