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就居民醫保參保等問題接受媒體記者采訪。針對有言論稱“繳納醫保后沒生病,吃虧了”,國家醫保局表示,參加醫保就是“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應該是每個群眾面對疾病風險不確定性時的理性選擇。
“繳納醫保后沒生病,吃虧了”算賬上來說是不劃算的
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表示,疾病的發生往往具有不確定性。在現代社會,面對突然到來的重大疾病,個人和家庭很難能獨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費用。保險的實質,就是匯聚各方力量后,幫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個人和家庭抵御大額醫療支出的風險。因此,參加醫保就是“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應該是每個群眾面對疾病風險不確定性時的理性選擇。
202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診療84.2億人次,平均每個人一年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次。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2.47億人次,年住院率為17.5%;也就是說,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一年住一次醫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之前脫貧攻堅期間,40%的貧困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說明疾病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極大。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居民醫保參保人的次均住院費用為8129元,以報銷比例70%計算,住一次院醫保平均報銷5690元;假如居民將2003年至2023年連續參保個人繳納的保費進行儲蓄,按年利率5%計算復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也就是說,居民住一次院后醫保報銷的金額,就遠超將連續20年個人總保費進行儲蓄的收益。
這位負責人表示,所以說,“繳納醫保后沒生病,吃虧了”這種說法不對,而且從算賬上來說也是不劃算的。
居民繳納費用與財政補助共同組成基本醫?;鸪?/p>
此外,對于城鄉居民享受的醫保報銷,是不是都來自居民個人繳費,國家醫保局也作了介紹。
據介紹,城鄉居民醫保的保費為定額按年繳納,2023年的籌資標準為1020元/人,其中財政補助不低于640元/人,這是籌資的大頭;個人繳費標準380元,只是籌資的小頭,并且對于低保戶等困難人員,財政還會給予全額或部分補助。
居民繳納的醫保費,與財政補助共同組成了我國廣大城鄉居民的基本醫?;鸪兀瑤淼氖菍V大群眾基本醫保保障水平的持續提升。在此,再補充說明2023年的幾個數據:一是全年全國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總額為3497億元,二是財政全年為居民繳費補助6977.59億元,三是居民醫?;鹑曛С?0423億元。居民醫?;鹑曛С隹傤~,是居民個人繳費總金額的2.98倍。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