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鮑亞飛
說來不稀奇,樹齡上千年的都有,而它只有大概180年;其實卻罕見,這樹是桑樹,樹上的葉子叫桑葉,結出的果子叫桑葚。
明面上的事,大家都知道:桑樹采桑,以桑養蠶,蠶吐絲,絲成衣。
背后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桑樹分野生小葉和嫁接大葉兩種;種在田地里的桑樹多則30年,少則十幾年就可能會枯死腐朽——主干高約1米(方便采桑),樹徑20厘米——能長成大腿粗細的少之又少。
最近,在淳安千島湖邊出現的這棵桑樹,民間不少人都冠之以“桑樹王”的稱呼。樹主干高約5米,樹徑近50厘米。
很多養了一輩子蠶的蠶農說,這么大的桑樹沒見過。
1】采藥歸途,塌方形成的水潭邊發現桑樹王
發現這棵樹最早是在2020年晚秋。
這一天,淳安浪川雙源村王玉(化名)正在連嶺山挖草藥,黃精、白芨、金線吊葫蘆之類的。
臨近下山,他走到一處小山灣?!皯斒巧弦荒暧兴?,這里形成了一個百十平方米的水潭?!彼彩堑谝淮蔚竭@個地方,從距離上看,再走十幾二十分鐘就能到山腳,山腳有路,離家也就不遠了。彎腰洗手的功夫,他在池塘邊看到了一根樹,樹形很好看,很粗。
“對植物我還是有點了解的,樹皮、樹根看了半天竟然不知道是什么樹?!彼恢缼缀跛陨缴系臉涠寂滤绻r間被水泡著非死不可。但那樹卻有點奇怪,“大概有一半樹根泡水,難怪樹頂有大的枯枝?!彼盟庝z挖了巴掌大小一塊樹皮,細看,可能是一根野生桑樹。
王玉家也養蠶,兒時就隨著父母挖桑園、摘桑葉,幾十年下來,他沒見過這么大的桑樹。
“太大了,幾乎不敢信?!卑胄虐胍?,第二天,他選擇向鄉政府匯報。
2】桑樹王180歲了,要保護它,需要幫它挪窩
縣鄉兩級的農林專家很快到了現場,幾個觀點很快得到統一:經辨認,王玉發現的這根樹確為桑樹,樹齡約180年,非常少見。因為桑樹王根部部分泡水,生長環境需要得到改變。
淳安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肖建京解釋,一般的人工栽種桑樹第四年會進入豐產期,15年左右產量明顯降低并進入淘汰輪種階段?!爸睆?0厘米以內不稀奇,達到50厘米很少見。”他本人從事蠶桑領域多年,也曾專門尋找過巨型桑樹而未果?!傲謽I部門對林木有普查,但桑樹作為經濟作物并未進入普查領域,所以有關大桑樹的記載不可見?!?/p>
“桑樹王生長在山腰處,大型機器無法上山,泡水問題比較難解決。”浪川鄉政府相關負責人會同專家進行了多次論證,為了更好地保護,同時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通過桑樹王了解本地的蠶桑文化,當地最終確定了移摘的方案:確定新地點、確定移栽時間、確定移栽手段,以及運輸方案。
今年3月初,萬物尚未發芽,一場針對桑樹王的保護行動在連嶺山展開:修剪枝干、搭好三根固定支撐稈、利用金屬“葫蘆”吊裝移動……在對桑樹根部進行稻草繩全捆綁后,桑樹王一米一米向山下移動。
3】桑樹王成了蠶農眼里的“網紅”
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罕見的桑樹王最終落戶浪川鄉小鎮客廳后院。
當然,在移栽過程種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了技術人員的額外關照。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聽聞桑樹王消息而來的參觀者甚眾。
“養了幾十年的蠶,種了好多茬的桑樹,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粗這么高的桑樹?!?/p>
“還真的是桑樹,這葉子,這葚花,稀奇、稀奇?!?/p>
“桑樹很快就要結果,桑樹王結出來的桑葚那豈不是更難得?”
年輕的、年老的,男的、女的,大家在浪川小鎮客廳看到桑樹。桑樹王成了蠶農們眼中的網紅。
“一方面能更好地保護桑樹王,另一方面通過桑樹王讓更多的蠶農和游客了解、關注本地的蠶桑文化,一舉多得。”浪川鄉相關負責人說,當地的蠶桑種養殖歷史長、文化濃郁、經濟作用明顯,更深層次挖掘其中的歷史文化積淀將給本地的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淳安縣是浙江省蠶繭重點產區。蠶桑是淳安四大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優質蠶繭比重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0%。全縣各個鄉鎮共有上萬戶養蠶,桑園面積約8萬畝,高峰時期蠶桑年總產值突破3億元。
進入4月,桑樹王已經發出新芽。如果你去,記得浪川小鎮客廳后院,請遠觀細看,然后感受當地千年的蠶桑文化。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