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大都市開始遭遇房價高企、交通擁堵、資源過于集中等“大都市病”時,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開始進入第一階段的收尾。“逃離北上廣”等社會現象的出現似乎正證明著中國城市化的重心正慢慢朝一些原本屬于二線的大都市偏移。
2012年初,全球知名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發布《中國新興城市50強》報告,將9個大都市定義為中國1.5線城市,而成都則名列榜首。分析人士認為,在一線都市面臨人口飽和的限制之后,這些1.5線城市將在未來扮演中國城市化驅動者的角色,而周邊衛星城的建設將成為這些城市完成升級的關鍵。
不少開發商也投入到這場新的城市化運動當中,在成都,進入市場七年的龍湖地產也開始慢慢將自己的角色從“住宅開發商”轉化為“造城者”。
“最初進入成都市場時,龍湖是以高品質住宅而著稱?!币晃怀啥挤康禺a行業的資深人士如此回憶道。
不過現狀已經發生很大改變,進入成都市場第七年,龍湖在成都的兩個主打產品卻是綜合體項目——北城天街和時代天街。以至于有地方媒體質疑龍湖在成都市場上剛需類產品供給不足。
“龍湖的轉變是與成都城市的發展進程一致的?!庇蟹治鋈耸窟@樣認為。目前成都正處于向一線城市進發的過程中,而新城擴張則是現階段成都房地產行業的熱點。
顯然在這一過程中,單一的住宅開發商定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以高新西區為例,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連接成都市區與高新西區的IT大道都會出現嚴重堵塞。這是因為大批生活在高新西區的居民同時涌向市區,而在目前的高新西區,沒有足夠大規模的商業消費場所來滿足這些人群的日常需求。
單純地開發建設住宅類產品,只會加劇這種狀況,并使成都慢生活,重休閑的城市標簽徹底丟失。“新區商業中心的建設,是目前成都最為迫切的需要?!鄙鲜龇治鋈耸糠Q,如果商業建設滯后,成都城市化的質量將大打折扣。
不僅在成都,龍湖集團在全國各地都正努力推進“加大區域縱深”的戰略,而天街系列綜合體的建設,便是龍湖在研究市場需求之后的新戰略。通過綜合體的建設,龍湖也將其角色從單純的住宅開發商轉變為“造城者”,區域經濟的建設者。王 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