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莫斯科恐襲何人所為仍存疑:經長期策劃,恐怖分子打出至少300發子彈
當地時間22日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一座音樂廳發生恐怖襲擊事件。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截至目前,該事件已導致至少60人遇難,145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對此次恐襲事件負責。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反恐問題專家李偉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此次恐襲顯然經過精心策劃與長期準備,但是否是“伊斯蘭國”或其下屬組織所為,依然需要俄方進一步調查。
圖片來源:新華社據俄媒報道,恐襲發生時,位于莫斯科西北部的“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正在舉行樂隊表演。至少有3名身穿迷彩服的槍手闖入現場,用自動武器開火。此外,槍手還投擲了手榴彈或燃燒彈,導致音樂廳起火。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總統普京在第一時間聽取了對該事件的報告。俄羅斯總統新聞部門表示,俄聯邦安全局、內務部、偵查委員會和國民近衛軍的負責人向普京報告了恐襲事件的調查進展情況。截至發稿時,俄方尚未公布恐怖分子的資料或抓捕情況。
李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此次襲擊選擇的時間與目標看,至少經過1個月的長期準備。特別是從時間節點看,俄羅斯總統選舉剛剛結束,一些為保障選舉順利進行的安保措施已經取消,相關人員的精神上也可能有所放松,恐怖分子正是挑選了這樣一個安保相對薄弱的時間段發起行動。
李偉進一步分析稱,恐怖分子選擇了莫斯科市郊的一座音樂廳發動襲擊。一方面,莫斯科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恐襲事件,恐怖分子希望通過襲擊首都造成更大的影響和恐慌;另一方面,莫斯科也是俄羅斯反恐的重中之重,恐怖分子選擇郊區,也是為了避開市中心更加嚴格的安保措施,并且有更大的逃離可能性。
這名長期從事反恐問題研究的學者還注意到,根據此次恐襲造成的傷亡情況可以初步判斷,恐怖分子發射的子彈至少有300發,并且準備了手雷或燃燒彈。種種跡象表明,此次恐怖襲擊經過精心策劃。
恐襲事件發生后,多家外媒均報道稱,“伊斯蘭國”已經宣布對此負責,但沒有給出進一步的證據。李偉認為,自2015年俄羅斯在敘利亞參與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后,“伊斯蘭國”確實存在發起恐襲的動機。但根據公開信息,“伊斯蘭國”在俄羅斯并沒有分支機構,而且該組織的手法通常是自殺式恐怖襲擊。
上海政法學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培訓基地講師崔珩23日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考慮到“伊斯蘭國”此前多次冒認恐襲事件的履歷,此次“伊斯蘭國”的“認領”也不一定屬實。他認為,不能排除“俄羅斯志愿軍團”等俄反政府武裝作案的可能性。
俄羅斯《生意人報》23日報道稱,在音樂廳開槍的恐怖分子外貌疑似斯拉夫人,身高超過180厘米。此外,襲擊者可能使用了假胡須,穿著包括高筒靴在內的軍服?!渡馊藞蟆犯鶕鲜鰳用蔡卣骱汀耙恍┫碓础闭J為,兇手可能屬于“俄羅斯志愿軍團”,該組織已被俄羅斯認定為恐怖組織。
公開資料顯示,“俄羅斯志愿軍團”是一支總部設在烏克蘭的、由俄羅斯人組成的準軍事部隊,在政治上持極右翼和反普京立場。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援引防務人士的話稱,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志愿軍團”在俄羅斯境內只是一個小型的松散組織,也沒有武裝分支;沖突爆發后,其武裝力量在烏克蘭的支持下建立。2023年3月,“俄羅斯志愿軍團”曾參與了對俄羅斯中部布良斯克州的襲擊。
崔珩認為,如果上述推測得到證實,“克羅庫斯城”音樂廳襲擊事件與俄烏沖突有關聯,俄軍勢必發起嚴厲的報復行動。面對大量平民死傷,普京也必須作出實際行動給民眾交代,這都意味著俄烏戰場局勢將進一步升級惡化。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秘書長王曉泉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俄羅斯的行事風格一向是“睚眥必報”,由于此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與俄烏局勢有關,接下來除了緝拿追兇,俄羅斯也勢必將通過戰場攻勢來對國民作某種“安撫”,并通過向國際社會喊話,爭取同情或反恐支持。
俄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強調,“制造這場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的敗類必須被消滅”。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也警告說,此次恐怖襲擊的參與者必須“血債血償”。如果確定襲擊者受烏克蘭方面唆使,俄方就必須將其找到并予以消滅。
不過,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對媒體表示,白宮目前尚未看到“有跡象表明烏克蘭或烏克蘭人”參與此次襲擊事件。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高級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在一份視頻聲明中稱,“烏克蘭與這次襲擊完全無關”。
王曉泉認為,無論“克羅庫斯城”音樂廳襲擊事件本身是否和烏克蘭戰場有關,值得關注的是,俄烏沖突從伊始就不是一場純粹的“戰場上的戰爭”,而是一場伴隨著恐怖襲擊、無人機侵擾、輿論戰、信息戰交錯進行的“混合戰爭”。此前“北溪”管道和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都是“混合戰爭”的體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王曉泉預測,隨著烏克蘭在戰場上難以取得進展,針對俄羅斯本土的其他形式的襲擊料不會停止,而將伴隨沖突整個過程。
在報道此次恐襲事件時,不少外媒均提及,美國俄羅斯大使館曾在本月7日發出安全警報,稱大使館人員“正在監測有關極端分子很快會對莫斯科的大型集會包括音樂會發動襲擊的報告”。美國大使館提醒在俄美國公民稱,一起襲擊可能會在48小時內發生。俄羅斯衛星網23日也援引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艾德麗安·沃森的話稱,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政府收到有人計劃在莫斯科發起恐怖襲擊的情報,美方已經與俄羅斯政府分享了該情報。
李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方獲取的情報準確性看上去比較高,提及包括音樂會在內的大型集會可能會成為恐襲目標,但48小時的時間段限制又令人存疑。因此,相關情報與此次恐襲事件的聯系以及此次恐襲事件的復雜性依然需要進一步分析。
據俄媒報道,俄多地已宣布加強安保措施。莫斯科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公共汽車站等人群聚集地的安全檢查明顯比往常更加嚴格。莫斯科市等多地宣布取消所有運動、文化和其他大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