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好“熊孩子”?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了怎么辦?如何有效遏制各地頻發的校園欺凌、暴力事件?
近年來,接連發生的低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引起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討論,也成為兩會期間的一個熱議話題。代表委員們認為,未成年人犯罪不能逍遙法外,但單純靠刑罰懲罰“一判了之”,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犯罪低齡化問題。管好“熊孩子”需要全社會共同協作,而家長應該承擔重要責任。
“一判了之”能解決根本問題嗎?
適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和低齡未成年人嚴重犯罪案件時有發生。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表示,刑法應考慮對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做相應的調整,這樣能確保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應得到相應的制裁而不是逍遙法外。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蠱惑和教唆,從而走上違法甚至犯罪的道路。但現在的社會環境跟多年前已經很不相同,現在的大多數孩子,從很小就受到各種信息的沖擊,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也與從前大不相同。有不少實施了違法行為的孩子,其實對法律規定一清二楚,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比珖f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按照很多年前制定未成年人相關法律的初衷一概寬容對待,顯然不妥。
全國人大代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副校長覃鴻代表建議,通過修改刑法適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增強法律威懾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覃鴻代表說,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上的交流方式及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犯罪手段趨向成人化、低齡化,暴力程度也日益加劇,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惡性犯罪案件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鑒于此種情況,覃鴻代表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通過加大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調查和研究,適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讓家長和社會更加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防止他們誤入歧途。同時,她還希望通過地方立法預防和懲戒校園欺凌,保障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品行。
全國人大代表 劉艷則認為,單純靠刑罰懲罰“一判了之”,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犯罪低齡化問題。從本質上看,犯罪低齡化屬社會問題,是家庭監護、學校教育、社會治理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社會問題還需綜合施策。對于誤入歧途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建立比較完備的教育矯正體系,盤活現行法律規定的工讀教育、收容教養等刑罰替代措施,才是解決這一問題較為可行、高效的途徑。
誰該為“問題少年”負責?
未成年人犯罪,家長應擔責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現象的確出現了新變化,逐漸呈現低齡化、成人化、暴力化的特點,一些極端惡性案件時有發生。誰改為這種現象負責?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成年人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家長失職。他認為,未成年人觸犯法律,家長也應擔責。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悅群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國法院審結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來自流動家庭、離異家庭、留守家庭、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的未成年人排名前五,不良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說明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影響巨大。加大家庭教育立法工作十分必要。王悅群委員還建議對不能履行監護職責的,建立健全監護人替代管理制度。
如何管好“熊孩子”?
建立罪錯未成年人研判機制
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倪閩景委員認為,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建立精密的罪錯未成年人研判機制,對罪錯未成年人的家庭環境、心理健康狀態、違法犯罪動機和原因等進行深層次探究,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處理?!巴瑫r,對于普通未成年人,也要加強前置性分析研判,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和潛在危險因素,不要等到孩子真正出了問題才去管教和處罰?!?/p>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毛俊村黨支部書記廖仁旺則提交了《關于健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監管體系建好辦好工讀學校的建議》,旨在關切未成年人的成長和教育。廖仁旺建議:政府要高度重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督促每個市州建好一所工讀學校,具有嚴重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不滿十四周歲而家長無力管教的未成年人,要依法強制性送到工讀學校接受教育。
記者了解到,針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今年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將抓緊形成修訂草案和修改說明,爭取與《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同步具備提請審議條件,為常委會順利有效審議相關法案做好基礎準備。加強與《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內容的協調配合,解決原有法律中存在的交叉重復、空白盲點等問題,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這次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改是大修改,條文增加了一倍?!比珖舜笊鐣ㄔO委員會社會事務室副主任劉新華說。他說,去年一年都在開展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工作,按照計劃將在今年10月份提交常委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