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20歲小伙小宇(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當地醫院。這幾年,小宇一直“為情所困”,認為自己繼母的女兒喜歡自己,即使只是在朋友圈的一個回復,在小宇的眼里,也是對方喜歡他的“暗示”。最近小宇的狀態越來越差,被醫生診斷為“桃花癲”。
據家人介紹,用語上的細微差別,都能在小宇心中產生巨大的漣漪。比如,對方發了朋友圈,小宇評論后得到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回復時,他也會感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認為對方一定是在喜歡自己。
高一女生總是幻聽心愛男生來敲門
在浙江醫院,最近也有不少“桃花癲”的患者。高一女生小茹(化名)一邊做著作業,一邊念想著住在自己家樓上的同齡男生。
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高倩倩醫師說,這已經不是小茹第一次發病了。兩年前,上初二的她每天晚上頻繁地給那位男生發微信語音。
晚上會看到男生來敲敲她家的門,在門口跟她說話,約她出來玩,小茹認為他倆是兩情相悅,但一切卻是她的幻覺。
了解情況的家人第一時間向樓上的男生和家屬道歉,并說明情況,讓男生刪除了小茹的聯系方式,但小茹卻為此更加情緒激動,不停地在家對著窗外喊男生的名字,甚至與空氣對話,聊男生喜歡的專業、想考的大學……
“桃花癲”也稱“鐘情妄想”癥
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吳萬振副主任醫師介紹,“桃花癲”也被稱為“鐘情妄想”癥,屬于精神分裂的一種。
患者往往堅信某人對自己產生了愛情,即使遭到對方的拒絕或否認,仍然絲毫不質疑對方對自己的“愛情”,反而認為是對方在考驗自己對愛情的忠貞程度,故而對對方糾纏不已。
該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有遺傳、心理社會因素、人格特點、大腦神經遞質的紊亂等原因。一般認為,這是綜合因素所共同導致。
春季高發,有這些表現需小心!
吳萬振提醒,“桃花癲”主要發作于三四月份,特別是早春,因為在這個時節,氣候變化較大,患者內分泌水平改變也較大,容易出現情緒亢奮,睡眠減少,以及其它不適癥狀。
如果身邊的朋友出現典型的躁狂發作,且表現自大、情緒高昂、易激動,同時話多,不容別人打斷,甚至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那就需要警惕了。(“浙江醫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