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向央廣網記者表示,他認為報告“簡潔、高效、務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個事寫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我是給予點贊的。”
就新質生產力、預制菜等熱點問題,長期關注農業科技的趙皖平向記者表達了他的觀點。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智慧農田里的無人機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涵蓋了農業生產力的提升
5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3年糧食產量達到了1.39萬億斤,今年糧食產量要達到1.3萬億斤以上。
“因為我是來自農業戰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三農工作、鄉村振興我是最關注的?!壁w皖平特別提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了關于“高標準農田”的標準還要提高,這一點是他非常期盼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有這樣的糧食的產能,提供旱澇保收的糧食產量。而在這個過程中,高標準農田它發揮的作用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p>
“去年我們的糧食也是獲得了連續多年的大豐收?!壁w皖平認為,要確保這么大的產能而且要旱澇保收,需要強大的科技基礎去支撐?!拔覀冞M入新發展階段以后,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也涵蓋了農業生產力的提升。過去認為,我們農民都是‘泥腿子’,但是現代農業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包括無人機、物聯網、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運用,這些實際上都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趙晥平提到,現在我們國家在農業的科技轉化率方面還面臨一定的差距,但也為我們農業科研和生產力的提升創造了空間。
預制菜的添加劑要標的“明明白白”
——要讓消費者有選擇權
趙皖平在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預制菜問題最重要的是生產廠家要“明明白白”“毫無隱瞞”地標識預制菜的各項指標和添加劑。“你生產什么,你要明明白白的告訴我,選擇不選擇是我的權利,但是你不能隱瞞?!?/p>
同時,趙晥平也提到,新生事物產生以后是需要一個規范的過程的,希望大家不要將預制菜看作洪水猛獸,“用一種理智的態度看待會更好一些,預制菜這幾年的勢頭還是比較猛的,說明它還是有一些消費群體的?!彼J為,特別是年輕的朋友們可能出于時間的考慮會選擇預制菜,這是一種觀念的改變,也是一種生活節奏加快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