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大街小巷的淀粉腸,價格不高,里面真的有肉嗎?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據央廣網日前報道,河南一淀粉腸生產廠家工作人員透露:淀粉腸確實有肉,但肉很少,“都是用的雞肉和雞骨泥,用鴨肉更便宜,大部分都是淀粉”。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出售雞骨泥的多是經營寵物食品商家,商家表示,“骨泥不建議人吃,燒烤也不行?!睆膬r格來看,雞骨泥的售價遠遠低于雞肉,基本在3-5元/斤。或許正是因為成本低廉,全國各地的路邊攤烤淀粉腸價格才能維持在2-3元/根的水平,而在批發市場,淀粉腸價格更便宜,大約0.5-0.6元/根。
消費者購買和品嘗淀粉腸時,很難知道里面到底用了什么原料。很多人本來就對淀粉腸的肉含量沒什么期待,再加上價格便宜,也不會去深究其中的原料是否對身體有害。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表示,“使用雞脖泥、雞架泥代替原有肉類使用的行為,本質是摻假和以次充好,其中的營養物質也無法被人體吸收”??梢哉f,路邊攤的淀粉腸如果沒有透明的貨源公示,其質量很難得到保障。一些商家明知道自己進的貨缺乏質量保障,卻還是去賣,無非因為其中利潤大,監管難度更大。
另外,也有一些商家善于使用“障眼法”,將淀粉腸當成火腿腸來賣,經過烤制,普通人很難分辨二者味道的差異?;鹜饶c是有國家標準的,如果場上生產銷售火腿腸,必須按標準執行,但至今淀粉腸都沒有專門的國標,這也讓一些商家鉆了空子,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一般來說,消費者可以通過營養標簽來了解食品的原料。正如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蛋白質含量比行業水平高,就說明肉加得多,如果脂肪含量高,可能是加的雞皮或者鴨皮比較多”,相關信息越清晰,越能體現出商家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消費者的權利和身體越能得到保障。因此,消費者也應該盡量購買那些來路明確、有商標和營養標簽的肉腸,到底是火腿腸還是淀粉腸,也更容易區分。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得盡職盡責,對流動商販做好日常檢查,不論是其經營資質,還是其食品質量,都應該得到合法合理的監管。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最好別為了圖便宜,去吃那些價格明顯“不對勁”的食物,要在保證其衛生和原料健康的前提下消費。
每年“3·15”,媒體都會曝光一些商家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然后再被要求整改。其實,如果商家真的能在生產和經營中,時刻為了消費者著想,而不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鋌而走險,也不至于在“3·15”期間被曝光和整改。在日常把好安全關,保證商品的品質,才是長久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