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積石山縣柳溝鄉,距離臨夏州積石山縣8公里,距離臨夏市39公里,距離蘭州市102公里。蘭州、慶陽、平涼、天水、隴南、定西、武威、金昌等地震感明顯。截至目前,地震共造成甘肅105人死亡,房屋損毀4782間。
此外,截至12月19日12:06,地震已造成青海省13人遇難,80人不同程度受傷。中川鄉20人因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被掩埋失聯,搜救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此前曾有網友拍攝到,地震前積石山很多鳥在低空飛行,還密密麻麻的停留在電線桿上,網友們推測是否是地震的一種預示。
19日上午,瀟湘晨報記者聯系到臨夏州地震局,一工作人員回應稱災難來臨前動物存在異常行為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沒有科學依據,動物異常行為,不能單獨作為地震預測的依據。該工作人員還稱余震還會有,會有幾次還不能估計。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也向記者表示,這種現象沒有可信的科學依據,不能以此來預測地震,兩個現象同時發生,但沒有因果關系。(瀟湘晨報記者王芊)
據此前媒體報道,2023年2月8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南京高速段上發現大量飛鳥聚集,部分網友將視頻內容與近日土耳其地震關聯。
南京林業大學魯長虎教授表示,鳥類集群是十分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越冬期、遷徙期都有可能出現,因鳥種不同生活習性也有所不同。從視頻中無法辨識具體是在什么時間點拍攝,如果是傍晚黃昏時間,那么也有可能是鳥類飛往夜棲地。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表示,動物異常并不一定是地震前兆,氣候、天氣、環境等都會引起動物異常反應。
2023年11月13日,廣西一地出現大量的鳥群盤踞在天空。
11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地震局在其官網發布《防城港市上思縣那琴鄉龍樓村出現鳥群盤旋天空異常核實》一文。文中表示,經調查,自11月13日起,龍樓村出現鳥群盤旋天空的現象,主要出現在早上8點氣溫較低的時段,15日早上,鳥群數量已經明顯變少。當地群眾反映,每年氣溫下降,都會存在這類現象,只是今年規模比往年較大。專家認為龍樓村出現鳥群盤旋天空的現象可能是13日氣溫驟降,從30℃下降到12℃左右,鳥類對斷崖式的氣溫不適應所致,不屬于地震前兆異常。
視頻截圖
12月7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視頻稱,在江蘇宿遷沭陽一帶,看見天空中有很多鳥在盤旋,場面十分壯觀。該網友說:“我們這從來沒看過這么大的鳥群,拍的時候有人說,可能要地震了,碰巧晚上真地震了。”據該視頻網友評論區發布的消息,當晚江蘇連云港、宿遷以及山東等地都有震感。為此,有網友疑惑,鳥群在天空盤旋莫非地震前兆?
“僅就鳥群在天空中盤旋,不能作為地震前兆的判斷依據?!?2月8日,奔流新聞記者聯系了宿遷市地震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鳥群盤旋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候、環境等。有時他們會因為遷徙等原因而聚集形成群體,這種群體現象也會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有所不同。自然界的現象很多,僅憑鳥類聚集或低空飛行判斷為地震先兆,沒有科學依據。
綜合瀟湘晨報、南國早報、奔流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