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車圈價格戰的第一槍,由行業龍頭打響。
2月19日,比亞迪旗下兩款插電混動車型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上市,起售價低至7.98萬元。相較于此前的冠軍版車型,兩款新版本車型價格均下降了2萬元,伴隨著價格喊出的還有一句“電比油低”的新口號。
降價消息一出,就掀起了車市的巨大震蕩,眾多“跟帖者”紛至沓來,它們帶著從價格下探、配置升級和金融服務等一系列讓利活動,開啟年后新一輪的車市紛爭。
長安、吉利、五菱、別克、北京現代......從自主品牌到合資板塊,無不被此次突如其來又意料之中的讓利活動刺激到,并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應。正所謂,比亞迪一開工直接甩出“王炸”,攪得牌桌上的其他玩家無法淡定。
急眼?只是想在牌桌上
據國內媒體報道稱,未來比亞迪還將繼續發力價格戰。2月23日,中國汽車史上年銷最高的A0級車型——累銷超62萬輛的海豚榮耀版上市發布,新車增配減價,通過1項性能提升、3項設計進階、6項配置升級和新增302KM活力版,官方指導價格為9.98萬元-12.98萬元。
接下來,2月25日,比亞迪旗下高端系列仰望 U9 也將正式發布;2月28日,漢唐新車上市發布會也將正式開啟,漢EV、漢DM-i、漢DM-p、唐DM-i都將更新換代。
從燃油時代的魚龍混雜到眼下的殺伐依舊,眼下的車市經歷了一次次洗牌時刻,并在兩個時代的轉換間變得更明晰,大家都希望能夠在這場價格戰中搶占先機。
于是,他們出手了。
“一個字,跟!”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通過社交平臺甩出了五菱的牌——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插混轎車售價直降6000元,10.58萬元的價格打到了十萬以內,只要9.98萬。
親自下場的還有哪吒CEO張勇,“我們也主動開卷了”。哪吒S全系、AYA全系分別直降5000元、8000元,主力車型哪吒X更是全系降2.2萬元,調整后的起售價為9.98萬元,殺進刺刀見紅的10萬元以內純電SUV賽場。
此外,長安啟源也將A05車型的起售價定為7.89萬元。而零跑汽車雖然沒有立即公布降價方案,卻也磨刀霍霍,19日在微博揚言“卷完了嗎?根本不夠卷!”預告3月零跑將攜旗下所有車型一起卷。
“去年,比亞迪秦PLUS DM-i 2023款冠軍版憑借著下探到十萬內的起售價上市,深刻沖擊了A級車市場的固有格局,也稱為10萬元以下市場的新晉明星。加上很多自主品牌轉身投入這一市場,在越來越多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碰撞下,催生出眼下這一市場的新局面?!睒I內人士分析。
在很多人看來,比亞迪主動降價無非兩個原因——首先,通過降價快速擴大市場份額,而選擇在A級車(一般指緊湊型轎車)細分市場降價,是因為“A級車消費者對價格敏感,誰價格好,消費者就選誰,不像高端市場用戶考慮的因素那樣多”;其次,插混也更接近傳統燃油車,消費者從傳統車轉換到插混電動車,難度也不是很大。
剛剛過去的2023年,比亞迪賣出了超過300萬輛車,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的同時,也創下中國汽車最高年銷量紀錄。而銷量走高也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回報,比亞迪預計2023年實現凈利潤290億元-310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
更重要的是,比亞迪降價的底氣也離不開造車成本的下降,首先就是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新能源時代,汽車總成本里相當大一部分是動力電池的成本,而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已從最高60萬元/噸跌至10萬元/噸以下,這也給新能源汽車降價制造出更多的空間。
2023年3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在10萬-20萬元的產品價格帶,比亞迪有定價權,公司希望市場平穩一點,“不要搞得大家很難受,別人都沒活路”。
可在業內看來,比亞迪貫穿全年的強勢進擊,一度讓友商們覺得沒有活路,此時一路跟進,只不過要在牌桌上待得更久。
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對于比亞迪由秦開啟的降價潮,網友有戲稱為“秦掃六合”,而合指的就是合資車。
乘聯會數據顯示,如今的A級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只有23%,為各類車型中新能源占比最少的賽道。換句話說,這一市場也是傳統燃油車稱霸的賽道。
2023年,這一市場銷量前三的車型分別是軒逸(37.61萬輛)、朗逸(34.58萬輛)和秦PLUS DM-i(30.74萬輛),即便過去一年,比亞迪秦PLUS降價推出冠軍版,但依舊沒有撼動軒逸和朗逸的位置。如今秦PLUS繼續放大招,率先受傷必然是主銷車型定位在10萬元以下的品牌。
面對比亞迪的強勢進攻,合資燃油車們也已經做出反擊。
2月20日,北京現代的經銷商模仿比亞迪的海報,喊出“油比電強”的口號,宣布伊蘭特降至7.58萬元起售,降幅高達2.4萬元。此外,上汽通用旗下的別克品牌也針對部分車型推出限時優惠或者置換補貼,別克君越、威朗Pro、昂科威PLUS等車型,均優惠了3.5萬至6.5萬元,價格來到10萬至15萬元區間。
還有一些品牌正在觀望比亞迪下一步的動作,進而給出相應的對策。
沒辦法,面對自主品牌來勢洶洶的卷,不只是合資品牌,所有的品牌都會在中國市場經歷大洗牌。
2023年,曾經的頭部造車新勢力威馬倒在決賽前。2024年一開工,另一家新勢力高合汽車就宣布停工停產,2024年新能源大逃殺的序幕就此拉開。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今年的開工信中,預測2024年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偁幍牡谝荒?,也是淘汰賽的第一年”。幾乎同時,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也在開工信中提到,2024年將卷價格、卷產品、卷服務、卷流量,這將是一個“最卷”的年份。
2月18日,王傳福發聲:“當前,汽車產業變革已進入深水區,新能源汽車發展只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p>
這就是現狀,誰能沖破混亂并建立新格局,誰就有機會傲視群雄,相反,便可能一蹶不振甚至退出牌桌,成為餐食。無論如何,今年車市之爭,已經鳴槍開賽了,價格競爭之下隱藏的,可能還有產品的品質和服務,且看這精彩的一年吧。(采寫 |汽車有智慧 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