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斗地主的都知道,一般都是將“大牌”放在最后出。而比亞迪卻不按套路出牌,龍年復工第二天便直接打出了“王炸”。
比亞迪官宣秦PLUS和驅逐艦05兩款車型推出“榮耀版”,起售價僅為7.98萬元。換言之,相較于此前冠軍版車型,新款車型足足降低了兩萬元。用比亞迪的話說,“電比油低”,可謂是非常豪橫。于是,比亞迪也喜提新外號——“比油低”。
更重要的是,榮耀版車型并沒有因為降價而減配。榮耀版電機、續航能力都未減弱,甚至在智能化方面還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如此突然的降價操作,也讓原本的冠軍版車主表示不滿。本來就是沖著性價比買的冠軍版,沒想到結果還不到1年時間,竟然還有更便宜的榮耀版。這就像是炒股一樣,以為是“抄底”了,沒想到只是抄到了“半山腰”。
于是乎,在網上便看到不少關于新車“價格變動”的投訴貼。不過,有意思的是,此次降價,比亞迪沒有官宣做出誠意的補償,老車主們也沒有維權的動作,最多只是在網上發發牢騷而已。原因嘛,可能是因為冠軍版的性價比在很多用戶心中已經“到位”了,他們只是沒想到比亞迪開年如此炸裂,把價格打到了“798”,帶領新能源車進入了“電比油低”的新時代。
比亞迪的價格屠刀,砍向了合資品牌的命脈
有人說,比亞迪這次降價,最“痛”的就是合資品牌燃油車。
不得不承認,雖然憑借電動化轉型優勢,自主品牌在各個細分市場的話語權越來越高。但是,在消費市場最龐大的10萬級家用車細分市場,合資品牌燃油車依舊堅挺。比如在2023年緊湊型轎車銷量前十中,合資品牌依舊占據了半壁江山,其中日產軒逸和大眾朗逸等合資燃油車型更是穩坐前三甲。
不過,這一勢頭隨著比亞迪舉著“電比油低”的大旗殺來,將發生巨大改變。首先,其“電比油低”的價格優勢,不僅擊穿了合資品牌的價格護城河,也將直接攻破用戶的“消費心智”,降低用戶在合資品牌燃油車和自主新能源車間的觀望情緒。
其實,這點在去年秦PLUS冠軍版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當時秦PLUS冠軍版憑借9.98萬起的起售價,打著“油電同價”的旗幟殺入了合資品牌的市場腹地。當時,秦PLUS冠軍版憑借著空間更大、配置更優及混動優勢,很快對軒逸、朗逸等合資競品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優勢。于是我們看到,2023年整個秦PLUS系列車型(包括EV)累計銷量達到了382145輛,一舉超越了軒逸,成為新一代“家轎王”。
試想,“油電同價”的威力都如此之大,“電比油低”的榮耀版,更是將對合資品牌形成最終絞殺。并且,這一絞殺將是“致命”的。因為比亞迪此次降價,堪比原子彈,具有“核擴散性”。
我們看到,在比亞迪出手后,多家車企也迅速應戰。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在第一時間宣布,旗下插混車型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售價由10.58萬元調整為9.98萬元,售價降至10萬元以內。隨后,哪吒汽車同樣快速跟進,宣布全系產品最高尊享22000元的直降優惠。其CEO張勇更是在社交平臺上喊話,“我們也主動開卷了”。
據悉,哪吒X新增車型哪吒X 400 Air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為9.98萬元;哪吒X其他版本車型直降2.2萬元,調整后的售價為10.48萬-12.48萬元。同時,哪吒AYA全系直降8000元,調整后的價格區間為6.58萬-8.08萬元。
除此之外,長安啟源宣布旗下A05車型限時7.89萬起,比秦PLUS榮耀版還要便宜1000元,并且也喊出“電比油低”的口號,針對的意味十分明顯。而吉利帝豪L HiP龍騰版2月20日宣布上市,8.98萬元起售,相當于入門價下探約2萬元。另外,零跑汽車則在19日晚發博揚言:“卷完了嗎?根本不夠卷!3月,零跑全家桶全線一起卷!”
可以看到,在比亞迪開局“王炸”之后,其他自主品牌車企紛紛跟進,祭出降價的大招,并且主要針對產品正是10萬級家轎產品。換言之,隨著更多自主品牌車企在10萬級市場祭出降價的炸彈,屆時不僅對合資品牌在10萬級市場的生存能力帶來嚴重威脅,甚至還將加速10萬級市場進一步向電動化的普及。
比亞迪掀起的價格戰,不好“跟”
總而言之,比亞迪此次掀起的價格戰,不僅砍向了合資品牌的命脈,甚至帶動了其他自主車企倉皇應戰,重塑了10萬級新能源車的價格體系。然而,比亞迪掀起的價格戰,并不好跟。原因很簡單,比亞迪的降價仍有利潤空間,而很多車企跟進降價,可能就是不賺錢,甚至是虧本。
根據比亞迪公布的2023年業績預告,比亞迪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290億元-310億元,同比增長74.46%-86.49%??鄢墙洺P該p益后的歸母凈利潤為274億元-297億元,同比增長75.22%-89.92%,是目前盈利水平最高的新能源車企。
然而,除了比亞迪之外,也只有理想、廣汽埃安等少數車企實現盈利。包括長城、長安等自主品牌車企,在新能源業務上仍然處于虧損狀態。新勢力們就更不用多說了,去年包括威馬、天際、自游家、恒馳、愛馳、雷丁等在內的新勢力車企,紛紛被曝出經營不善的問題。今年高合汽車更是被爆出停工停產,甚至裁員拖欠工資等問題,破產危機就在懸崖邊緣。至于活下去的如蔚來、小鵬,更是連年虧損嚴重。因此,對于大多數新能源車企而言,并沒有打持續價格戰的底氣。
對此,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10-20萬比亞迪有定價權,只是不希望搞得大家很難受。”現在來,比亞迪不裝了,直接掀桌子了。那么,為什么比亞迪有定價權,有掀桌子的底氣,可以將產品價格一降再降的同時,還能保證利潤空間?原因究竟在哪?
一是得益于比亞迪的規?;瘍瀯?。隨著比亞迪銷量的逐漸攀升,在去年更是取得300萬的年銷量,讓比亞迪規?;玫竭M一步優化。數據顯示,比亞迪去年一、二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20.7%、21.6%,而第三季度提升到22.2%,幾乎是目前汽車行業最高的。
二是比亞迪具有全產業鏈自控的可怕競爭力。比亞迪是目前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全產業鏈研發、設計、生產和制造的中國車企,在電池、電控和電機三大領域,基本都實現了自給自足。對此,行業內流傳著一句話,“除了玻璃和輪胎,比亞迪的零部件全部來自于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也正因如此,比亞迪在核心技術上不僅不怕外國企業卡脖子。更重要的是,憑借出色的成本控制優勢,比亞迪牢牢掌握了產品的定價權。
總之,有了對全產業鏈前瞻性的廣泛布局,再加上銷量爆發式增長帶來規?;嵘?,比亞迪的造車成本也自然同步大幅下降。這樣一來,在終端打起價格戰來,比亞迪不僅更有底氣,同時也是信手拈來。
所以,比亞迪此次率先開啟降價,讓不少新能源車企不得不面對一個極為頭痛和糾結的難題:跟進還是不跟進?如果跟隨比亞迪打價格戰,運營壓力將會陡增;如果不降價,就會被秦PLUS搶走市場訂單,從而被迫進入被動局面。而誠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和吉利等車企還是選擇了跟進。是虧損賣車還是搶占銷量和市場,不少新能源車企選擇了后者。
只是,這場價格戰能打多久?恐怕要打上大大的問號。特別是對于零跑、哪吒這樣勢單力薄的新勢力而言,一味的跟進“大廠”們的價格戰,最終受傷的恐怕還是自己。
從另一種層面來說,此次比亞迪的價格屠刀,不單單只是砍向了合資品牌們,同時還有那些底蘊實力稍弱的二三線新能源車企。
比亞迪:沖擊世界第六
就像王傳福說的,之前不愿意和大家在價格戰上撕破臉,是因為“不希望搞得大家很難受”,但這一次為什么比亞迪不忍了呢?原因還是因為比亞迪今年的壓力有點大。
去年,比亞迪爆賣302萬輛,一舉成為全球第九大車企,創造了中國車企的歷史神話。而今年,比亞迪的銷量目標是450萬-500萬輛。如果以去年銷量作對比,這一目標將超越本田(2023年銷量397萬輛)和通用(2023年銷量487萬輛),成為世界第六大車企。
這個銷量難嗎?從比亞迪2024年開局來看,這個銷量顯然不容易。數據顯示,比亞迪2024年1月銷量為20.15萬輛,雖然同比增長33.14%,但環比去年12月份暴跌了41%,不僅丟掉了保持17個月的月銷冠,甚至還被吉利一舉反超。
雖然說,1月、2月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銷售淡季,品牌銷量出現下滑并不算意外。但是,像比亞迪跌幅如此之大還是少見。而作為對比,吉利汽車今年1月銷量為21.35萬輛,同比增長約110%。而奇瑞汽車1月銷量為20.99萬輛,同比增長107.5%,這也是奇瑞連續第4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0萬輛。
可見,比亞迪這次銷量大幅度下滑,不僅僅是市場因素,還有自身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產品力不強了。
比亞迪憑借著在新能源市場早布局、早領先的先發優勢,在新能源市場逆天改命,從過去的二流車企成為了自主品牌一哥。但是,隨著競爭對手迎頭趕上,它們在產品力和三電技術不僅不輸給比亞迪,甚至還有后發優勢,在智能化方面,更是要比比亞迪做得更加出色,消費者也自然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于是我們看到,比亞迪龍年開局便帶來了價格更具誠意的榮耀版車型,還針對產品的智能化方面進行了升級。并且,這是開始,參考去年的冠軍版車型,接下來,包括宋、元、唐等王朝系列,以及海豹、海豚等海洋系列也會紛紛推出“電比油低”的榮耀版車型,真正的價格戰還在后頭。屆時,比亞迪將憑借極致性價比,沖擊合資品牌的同時,還將向自主競品發起挑戰,大有“秦掃六合”之勢。
所以,接下來合資品牌和自主競爭對手該如何“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