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系列最大的后勁,就在于或明或暗的人物宿命。
電影中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兩代教父之死”。
老教父是突發疾病而亡。
晚年他放下江湖恩怨,在莊園里種了一片菜地,到了周末就陪孫子玩鬧,樂在其中。
倒地的那一刻,他還在給孫子扮鬼臉,嘴里含著柳丁皮。
爭斗大半生的老教父,最終走得干干凈凈,了無牽掛。
相比之下,第二代教父麥克·柯里昂的離世,則讓人唏噓不已。
一場針對自己的暗殺,卻導致女兒意外中槍,麥克悲痛欲絕,只身回到西西里的老房子。
垂暮之際,他回憶著過去,那些愛過他的人,和他愛過的人,連續涌上心頭。
最后他戴上墨鏡,在馬斯卡尼鄉村騎士間奏曲的渲染下,孤獨死去。
一只柳丁也從他的手間滑落墜地。
身旁陪伴他的,只有一只棕色小狗。
兩代教父的結局,其實折射出了兩種不同人生。
急流勇退,云淡風輕,是一種人生;
殫謀戮力,泥沙俱下,又是一種人生。
而這種結局,在最初就已經埋下種子。
半個世紀后,當我們重新回望這兩代教父,也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嘆。
馬龍·白蘭度,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分別飾演了第一代老教父,老教父的年輕時候和第二代教父。
三位演員都是奧斯卡影帝,都擁有令人著迷的氣質和演技,且在黑幫片這個領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頭。
那么這三版教父哪個更出彩呢?
我們今天就來逐一對比。
01、
先說白蘭度飾演的教父1.0。
白蘭度本人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
他原生家庭并不幸福,成名后脾氣暴躁,酗酒耍大牌,私生活混亂,毆打女伴,一生有3段婚姻,25個私生子,是好萊塢有名的片場暴君。
他拍《巴黎最后的探戈》時,事先沒和女主角溝通就和導演拍臨時起意拍了強奸戲,給女主造成了一生的困擾,這也是他最大的污點。
拍攝《教父》時,他相當缺乏職業精神,對導演科波拉吆來喝去,不肯背臺詞,演戲都是照著題詞板讀的,你很難想象銀幕上深沉內斂的老教父,扮演者會是這副嘴臉。
但另一方面,白蘭度是天生吃演員這碗飯的。
50年代他靠著《欲望號街車》《凱撒大帝》《碼頭風云》等作品成名,有評論說,看完白蘭度在《欲望號列車》里的表演,從此觀眾再也無法接受那些做作的表演。
可惜60年代他揮霍無度,抽煙酗酒身材走形丑聞不斷,在好萊塢已經名聲臭了。
70年代他已經過氣了,導演科波拉看中他紳士外表下的流氓氣才決定給他機會試鏡。
白蘭度在試鏡時做了手腳,他將一團衛生紙塞進了腮幫子里,說話嘟嘟囔囔,兩頰皮膚松弛,頭發散亂,從一個大帥哥變成了不怒自威的大佬,導演當即拍板讓他出演。
這種矛盾的氣質,幾乎毀掉了白蘭度的個人聲譽,但卻成就了教父這個角色。
他飾演的教父,骨子里有一種邪惡又優雅的氣質,他臉皮耷拉像極了一只斗牛犬,但面部和嗓音都充滿了威嚴讓人久久難忘。
老教父是創一代,他從快遞小哥干起,期間小偷小摸倒賣贓物,一步步做大做強, 直到當上了紐約街區的地頭蛇,隨后他黑白通吃,讓柯里昂家族成為紐約五大家族里最顯赫的一支。
老教父擁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能力,他的手腕體現在五點。
其一,深謀遠慮。
他早早就開始在政壇、商界、演藝圈,甚至是宗教界安插自己的人,爪牙遍布全紐約。
其二,培養接班人。
他早早就想把兒子桑尼扶持上位,最經典的一幕就是他和毒梟談判,桑尼插嘴,讓毒梟有了殺害教父和桑尼合作的想法,老教父事后教訓兒子:“不要讓外人知道你的想法?!?/p>
雖然桑尼難堪大用,成為犧牲品,但弟弟麥克成為完美替補,證明老教父育子有方。
其三,目光長遠。
老教父早就考慮家族事業合法化,他和美國政界關系密切,互幫互助,為家族的騰飛提前鋪好了路。
其四,善于洗白。
老教父壞事做盡,但在周圍鄉里之間名聲極好,很多人把他當成劫富濟貧的英雄,這一點二代的麥克做得很差。
其五,謹小慎微。
老教父善于察言觀色,把別人的想法聽完后才去物色合適的人去執行,這使得他籠絡了各色人才,做事滴水不漏。
臨終前,他對麥克說,我花了一輩子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大意,但是男人不行。
在手下面前,他是不怒自威的大哥,在兒子面前,他是真情流露的眼里父親,在女兒面前,他成了寵溺的慈父,在孫子面前他又成了慈祥的爺爺。
每一面他都拿捏精準,以至于教父成為了馬龍白蘭度的專屬詞匯,據《環球銀幕》報道,白蘭度90年代去餐館吃飯,當地真正的黑幫老大跑過來和他致敬,這就是老教父的影響力。
02、
再看看阿爾帕西諾飾演的教父2.0。
帕西諾在《教父》三部曲里略顯尷尬。
他是三位教父中戲份最多的,但白蘭度拿了奧斯卡影帝,德尼羅拿了最佳男配,只有他空手而歸。
論外形,白蘭度直接定義了什么是教父,德尼羅雖然略遜一籌,但演出了老教父年輕時的瀟灑。
只有帕西諾身材矮小,拍攝時導演不得不多次照顧他的身高,不敢多拍大遠景和多人一起的全身同框照片。
他演的麥克年輕時面容俊朗,威懾力不夠,年紀大后獨斷專行,飛揚跋扈,是一個標準的孤獨暴君,并不受觀眾喜歡。
所以,帕西諾演了《教父》三部曲,戲份最多,白蘭度只演了第一部,但是大家提到教父,還是第一時間想到白蘭度,兩人比較,可謂似乎高下立判。
其實不然,這事兒真不怪帕西諾,他不過是遭遇到了一種困境,皮哥把它命名為“父親光環壓制”。
小教父一出場是個小帥哥,是成長中的角色,并不完美。
但是老教父一出場就是滿血滿裝備的六邊形戰士。
兩者一對比,兒子就很容易被父親光環壓制,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后期很難改變。
遭遇類似困境的還有《雍正王朝》里的唐國強,他在戲中飾演雍正,演戲登峰造極,依舊被焦晃的康熙壓過了一頭。
拋開“光環壓制”效應,新教父麥克其實比老教父更值得回味。
麥克在珍珠港事件后不顧家庭反對,從大學退學參加海軍陸戰隊,成為二戰英雄。
他拿到了十字勛章,是美國第二尊貴勛章,獲獎標準是“必須在遭遇極大的危險時有突出個人表現”,這說明麥克在戰場上表現英勇,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麥克在戰場上負傷,被搶救下來,還上了雜志封面,戰爭帶給他榮譽的同時也留下PTSD創傷。
所以影片一開頭,麥克雖然貴為戰爭英雄,但他不務正業,拒絕接管家族生意,只想過平淡閑適的生活。
影片動人的一幕是,麥克逃回他的故鄉西西里。
在科里昂小鎮,伴隨著優雅的樂曲,麥克深情凝望破敗的故鄉。
他感受到了一絲憂傷,但更多的是父親創業的不易,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別無退路。
就像父親說的,一個人的命運是命中注定的,他該走什么路,取決于命運。
成為教父,就是麥克的宿命。
意識到這一點,也是麥克黑化的開始。
他臨危受命,成為教父2.0,內心中又是角力的戰場。
他身上既有美國傳統教育和意大利血統無法調和的矛盾,也有戰斗英雄和戰后恐懼癥之間的拉扯。
這是麥克的緊箍咒,也是這個角色的魅力點。
麥克受過良好的訓練,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執行力驚人。
黑化后他用最快的速度鏟除異己,獲得了手下人的頂禮膜拜,達到了教父的權力巔峰。
但他被親哥哥背叛不得不同室操戈,被妹妹背叛成為孤家寡人,一道門隔開了他和妻子,后來目睹女兒死在自己面前。
繁華落盡后,回到西西里老家,獨坐在寂寥空曠的大院里孤獨死去。
老教父曾說:“要寬恕,要遺忘,生命本來就充滿了不幸。”
但麥克并未能理解這句話,他仍舊選擇了一條最孤獨的路。
他的死局也就此注定。
周杰倫的歌曲《以父之名》就是根據《教父》創作的,一句歌詞能概括麥克的一生:“榮耀的背后刻著一道孤獨?!?/p>
03、
兩代教父,各具魅力,面臨的壓力也不一樣。
兩位影帝,各領風騷,表演的方式也不同。
第一代教父,混跡于街頭,秉持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準則,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創業路線單一,江湖規矩簡單,白蘭度負責耍帥和裝深沉就足夠出彩。
第二代教父,要把家族生意洗白,擠進資本的圈子里。
可是人家蛋糕已經分好,不帶你玩了,你那套江湖規矩不管用了,帕西諾要演出麥克的痛苦與掙扎。
老教父面對的是街坊鄰居、地區警察和紐約黑幫,白蘭度要演的是大哥,是話事人,是魅力四射的個人秀。
而麥克面對的是參議員、主教、教皇和聽證委員會,他演的是小弟,是白手套,是夾縫生存的時代棄兒。
老教父成功的關鍵是家族企業,小本買賣。
他的基本盤不過是橄欖油走私,終其一生還沒走出拉斯維加斯。
但對于一個窮小子來說,已經算得上功成名就了。
新教父失敗的關鍵是美國政府對黑幫打壓。
你手腕再硬,也掰不過國家機器。
所以麥克把生意做到了拉斯維加斯,豪擲千金收購了教會企業,和梵蒂岡大主教對抗,依舊成為時代車輪下的犧牲品。
白蘭度的表演幾乎是本色演出,他出現在鏡頭里,就是對的表演。
帕西諾雖然沒有白蘭度那么渾然天成,但他在詮釋這個悲劇角色時,做到了極致演繹,多個細節可以佐證。
第一個細節,他很早就確定毒梟會殺死父親,后來他鏟除異己都基于這點考量,麥克的隱忍和毒辣在前面已經埋下伏筆。
第二個細節,他獨自探望父親時,嗅到了危險的空氣,立刻讓護士換房間,帶著來看望父親的人在門口裝保鏢,隨后怒懟被賄賂的警察,謀略與勇氣展現無遺。
第三個細節,是他在得知妻子打掉孩子后的爆發和后來糖尿病發作時的無助,這種爆發和平時喜怒不形于色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都值得我們細細揣摩。
04、
最后我們要提一嘴被遺忘的德尼羅。
相比較教父1.0 和教父2.0,德尼羅飾演的教父堪稱教父1.5,是一個夾在中間的綠葉角色。
盡管德尼羅憑借這個角色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但在白蘭度和麥克面前,這個教父1.5注定只能當配角。
客觀來說,德尼羅飾演的片段重點講述了老教父的發家史,一個窮小子變成地頭蛇。
這是一個相對俗套的故事,節奏平緩,缺少起伏,更沒有記憶點,但德尼羅也留下了自己的經典鏡頭。
當年輕教父逃亡到美國,德尼羅遠遠望著自由女神時的鏡頭,讓人看到了無限的希望與想象。
《教父》對于德尼羅而言更像是一個跳板。
他通過出演《教父》拿到了黑幫片入場券,之后接連出演《美國往事》《好家伙》等經典黑幫片,成為黑幫片一哥,在前幾年的《愛爾蘭人》里,更是壓番帕西諾,成為男一號。
總結完三版教父,我們不難發現,三人各具特色。
論巔峰,白蘭度無出其右,他就是教父的代名詞;
論深刻,麥克更有嚼勁兒,這個角色更觸及人性根本;
論續航,德尼羅后來居上,直接開啟了80年代黑幫片的榮光。
總之,《教父》系列歷經52年變遷,反而越品越醇厚。
那么三版教父,你更PICK哪一個呢?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