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理發店“二月二”客流比平日增加七成左右。
昨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也是傳統民俗“龍抬頭”的日子。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這一天理發,以討得一年的彩頭。為此,記者在昨日對石家莊多個理發店進行了探訪。
探訪:這兩天理發的人真不少
昨日10時許,在中山東路上的某理發店,記者看到店里所有的理發師都在忙碌著。店員說,近幾年因為理發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二月二”這天理發的人不如前幾年多了,但也比平常多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對于當天剪發的價格,店員表示并沒有變化,店里分為60元、80元、100元三個價位,他們沒有因為是“二月二”而漲價。而在一家地下購物廣場的時尚理發店里,店員同樣表示,他們的剪發價格為30元錢,也沒有加價。
13時許,記者走進棉四宿舍里一家理發館,此時,有五位市民在等著理發。記者隨后探訪的幾家中小型理發店,基本沒有漲價的情況,人數確實比平日要多一些。
另一家美發店的負責人賈波告訴記者,昨日上午的半天時間里,他們位于308國道附近的分店接待了70余名市民前來理發。由于人數較多,十幾名理發師忙得連口水都喝不上。
“其實26日理發的人最多?!辟Z波說,上周日(二月初一)一天時間,他們一家分店就接待了200多名顧客。之所以二月初一比初二還火爆,應該與二月二是周一,很多市民要上班有關。
對于“二月二”理發的習慣,賈波稱在這一天專程到店理發的人以兒童和老人為主,其中大部分人是圖個吉利。
調查:年輕人對“二月二”理發不再刻意關注
呂先生今年26歲,昨日上午特意抽時間到解放廣場的一家理發店剪頭發。他10時許到理發店后,已經有多個顧客在理發和等待了。呂先生等了半個多小時,終于排上了號。春節前剛辦完婚禮的他,將在這周和妻子到國外旅行,而之所以把旅行時間定在這周,主要是想在“二月二”這天理個發,討個好彩頭,再帥氣出行。
一家美發店的負責人賈波說,有一名小伙子預約了他們東崗路分店昨日的“第一剪”。昨日9時店里一開門,小伙子作為第一位顧客被接待,對方直言就是想爭取開門紅,給新年帶來好兆頭。為此,店里免費給小伙子理了發。
對于刻意要在這一天理發,其它日子尤其是正月里不能理發的說法,賈波稱如今很多市民已經越來越不看重了。在最近幾年的工作中,賈波發現很多80后、90后的年輕人已經不會專門在“二月二”這天去理發,也不會在農歷正月中不理發,“大家都覺得一些老說法沒有什么事實依據,現在理發都很隨性了?!?/p>
說法:理發圖吉利 習俗多樣化
“龍抬頭”為什么要理發呢?河北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說,人們認為在二月二這天剃頭,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咱們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對這一天理發的人來說,重要的大多不是理發本身,而是討個吉利?!贝送?,袁學駿介紹,有的地區在二月二這天把吃餃子叫食“龍耳”,吃面條被稱為吃“龍須面”,還有人會在這天吃豬頭臉、魚頭,寄托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
“關于‘二月二’的習俗,在農村體現得要更加明顯,不僅僅在理發、吃飯方面,河北很多農村還會舉辦精彩紛呈的文藝活動。”對于一些習俗和禁忌,袁學駿希望大家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健康向上的觀念將好的民俗傳承下去。(記者李兵 林建樹 通訊員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