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鄞州區的胡女士怎么也沒想到,頭皮上一個小小的胎記竟然變成了癌,而導致這悲劇的竟然和她長期染發密不可分。
染發10多年,頭皮上的胎記癌變了?
胡女士今年65歲。她的頭皮上天生長了一個胎記,10多年前她出現了白頭發,于是開始染發。每年大概要染兩次。
1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出現不適,直到半年前她去染發時,感覺左側頭頂處有些刺痛。染發的工作人員一看,發現胡女士的頭皮上有一小塊突起的痣,上面有個極小的破損。以為是一顆痣不小心撓破了皮,胡女士沒放心上。做完頭發后她去藥店配了一支軟膏涂抹。
不幸的是,2個月過去了,這個芝麻大小的破口始終沒有愈合,而且有一種說不清楚的不適感。她在當地醫院做了皮膚活檢,結果顯示基底細胞癌。
胡女士四處打聽后來到了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皮膚醫美中心,在中心主任王佳華主任醫師的推薦下,找到了從事皮膚外科工作的王劍副主任醫師。
王劍查看后,發現胡女士口中的“胎記”準確來說是先天性的皮脂腺痣,反復刺激下出現了癌變。最終王劍醫生給胡女士安排了惡性腫瘤的根治性切除手術。
“基底細胞癌是來自皮膚基底細胞的一種癌變?!蓖鮿榻B道,往往好發于老年人,頭面部、頸部、手背部位較為多見。胡女士頭皮先天性皮脂腺痣的局部癌變大概率是因為長期染發刺激皮膚所致。
據了解,染發劑中含有對苯二胺、氨、過氧化氫、芳香烴、合成色素等可能致癌的物質。
可明明整個頭都長期染發,為何腫瘤只長在痣上呢?王劍表示每一次染發后、淋雨后、洗頭后、出汗后,微量的成分都會或多或少通過皮膚吸收入體內。胡女士頭皮上結構不良的先天性皮脂腺痣正好是個天生的薄弱點,該部位吸收的相關成分就會更多,問題也會更早暴露出來。
這些位置的痣,更容易癌變
王劍提醒大家,痣的癌變并不少見,目前皮膚醫美中心有4名手術醫生,有時候單單他一個人每周都要做好幾個惡性腫瘤的切除手術,20歲的小麗就是其中一位。
從小,小麗左側大腳趾下面有一顆痣。不痛不癢,就一直沒放心上。直到這兩月前,突然邊界變得模糊,顏色變得不均勻,在朋友的建議下才來醫院。最終,小麗的病理結果是“原位惡性黑色素瘤”,幸虧手術及時,不至于造成嚴重后果。
王劍說,“外界的長期刺激會引起痣的癌變,比如經常摩擦、搔抓、擠壓、長時間紫外線照射等,位于腳底、皮帶區、手掌等經常摩擦部位的痣癌變風險相對高?!彼ㄗh不要用手去抓撓,擠壓痣,要注意周圍皮膚的清潔,外出注意防曬。
牢記“ABCDE規則”
王劍引述目前國際上主流科學界的觀點,老百姓心里以為的“痣”如果出現以下5種特征,需要高度警惕。這些特征以ABCDE規則總結:
A-不對稱性(Asymmetry):痣的一半與另一半不對稱。
B-邊界(Border):痣的邊界不規則,邊緣模糊或有凹凸不平。
C-顏色(Color):痣的顏色不均勻,可能有多種顏色,如棕色、黑色、粉紅色、紅色或白色。
D-直徑(Diameter):痣的直徑大于6毫米(約為鉛筆橡皮的大?。?。
E-演變(Evolving):痣的大小、形狀或顏色隨時間變化,或出現新的癥狀,如出血、瘙癢或結痂。
除了ABCDE規則,還應注意以下任何變化:
1、新出現的痣,特別是成年后。
2、痣的表面變得不平滑或開始增長。
3、痣變硬或變得有觸感。
4、痣周圍的皮膚顏色發生變化。
5、痣感覺疼痛、發癢或刺痛。
如果痣有上述任何變化,建議盡快咨詢皮膚科醫生進行檢查。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皮膚癌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寧波網記者 陸麒雯 通訊員 徐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