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1月4日電 “喀秋莎。”俄羅斯莫斯科市市長索比亞寧3日在個人博客上宣布在俄出生的大熊貓幼崽的名字。
按照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莫斯科動物園簽署的協議,大熊貓“如意”和“丁丁”于2019年4月抵達莫斯科,開啟為期15年的旅居生活。2023年8月24日,“丁丁”首誕幼崽,為雌性。這是在俄羅斯出生的首只大熊貓幼崽。
這是2023年12月21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動物園拍攝的大熊貓幼崽“喀秋莎”。新華社發
2023年12月2日,大熊貓幼崽出生滿100天之際,莫斯科市開啟為其選名的網絡投票活動,共有10個名字備選。索比亞寧說,超過38萬人參與投票,“喀秋莎”以29%的得票率勝出。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蹦箍?4小時電視頻道1月3日在社交媒體引用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的歌詞報道這一新聞,“您聽聽莫斯科動物園最有名的被保護者之一——大熊貓寶寶的名字多么動聽?!?/p>
莫斯科動物園園長阿庫洛娃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大熊貓是和平和友誼的象征,這只大熊貓寶寶“是我們收獲的俄中友誼果實”。
阿庫洛娃回憶道,“丁丁”開始分娩時,大家都很緊張,“連走路都踮起腳尖”,生怕驚擾到它,“因為最初幾分鐘最重要也最危險”。
有著十多年從業經驗的中國大熊貓專家吳凱用“有驚無險”總結“丁丁”分娩過程。他說:“因為‘丁丁’是初產,產前會表現出焦躁情緒,經常抓咬籠舍里的木頭或四處走動,俄羅斯同事對此很緊張,擔心‘丁丁’會出現不好的狀況?!?/p>
對此,吳凱和俄方工作人員準備了“丁丁”平時愛吃的竹子、精料、蘋果等食物,還用語言安撫它,逐漸平復它的情緒,“最終得到一個健康的‘姑娘’”。
這是2023年12月21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動物園拍攝的大熊貓幼崽“喀秋莎”(前)和大熊貓媽媽“丁丁”在一起的照片。新華社發(莫斯科動物園供圖)
如今,“喀秋莎”已滿四個月。索比亞寧介紹,小家伙“一天天在長大、變壯,變活躍”,長出了不少牙齒,對周圍充滿好奇,學會爬動后,“甚至試圖爬出圍欄”。不久前的體檢結果顯示,它體重8.67公斤,加上尾巴后的體長為79.5厘米。
“喀秋莎”和“丁丁”目前生活在非展覽區。工作人員在例行檢查時,需要接受特殊培訓和擁有專業技能,“以免給它們帶來不必要的驚擾”。
吳凱期待著未來大熊貓一家三口同框展出的畫面。他說:“那一定會溫暖每個俄羅斯家庭?!保ㄓ浾撸航读帧籽U、孟菁、華迪、奧斯特羅維多夫(報道員)、奧西波娃(報道員)、黃繼來(實習生);視頻:孫碩、張超群、王申;編輯:王鑫方、王玉玨、刁澤)
catalogs:115955;contentid:12209662;publishdate:2024-01-05;author:黃童欣;file:1704425374663-91abe00f-9638-4a06-ab13-2c2e3c3ef0b9;source:29;from:新華社;timestamp:2024-01-0511: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