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問答之間,見中外互動的開放姿態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外交是一門溝通的藝術,而面對面對話無疑是最直接的方式。
7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用一場超90分鐘的記者會,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21個問題,對外闡述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
問答之間,兩個具體的場景,外界可直觀感知中國與世界的互動。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記者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第一個場景是一次“劇透”。
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王毅向大家“劇透”:從3月14日起,中方將進一步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試行免簽政策。
這一最新安排是中方便利中外人員往來政策的延續。過去一年,中方對多國實行單方面免簽,簡化來華簽證手續,增加國際航班數量,為外國游客提供便利。
王毅說,要打造人員往來的快捷網絡,推動國際客運航班加快恢復,持續擴容中國免簽“朋友圈”,與更多國家達成形式多樣的多年多次簽證安排。
讓中國公民說走就走,讓外國朋友賓至如歸。在全國兩會的輿論場,如何讓外國游客便利使用中國移動支付等話題,屢登社交媒體熱搜榜單。見微知著,“把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是中方的政策宣示,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3月7日,跳過網紅舞蹈“科目三”,被外交部長王毅認出的中阿衛視記者方浩明在記者會后引發媒體關注。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另一個場景是王毅向記者的一次提問。
“我在短視頻看到過你跳‘科目三’,還繼續跳嗎?”王毅對中阿衛視記者的提問,令現場中外記者會心一笑。從爆紅社交媒體,到走進外長記者會現場,網紅舞蹈“科目三”讓外界看到中國與世界互動的可愛一面。
記者會結束后,能講一口流利中文的中阿衛視記者說,每每遇到“火出圈”的事物,自己都要了解、學習。只有融入中國社會,才能了解當地百姓如何生活,才能讓大家看到真正的中國。
相互了解,是打開中外互動的邏輯起點。近年來,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到“奮斗者”號極限深潛,從荒漠化治理到低碳生活,從杭州亞運會到“貴州村BA”,外國記者講述的中國故事層出不窮。
更重要的是,中國故事并不是孤立的,也是中國和世界相互成就的故事,是一個由“我”到“我們”的故事。在記者會上,王毅面向中外記者發出邀請:“歡迎更多外國朋友一起來講述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故事。”
如今,中國受到的關注前所未有。面對贊美與掌聲,面對誤解與誤讀,外界關注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而外長記者會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回答。
凌晨時分,中外媒體記者為了更好的位置,早早開始排隊等待?!伴L槍短炮”的隊伍,是外界對中國關注的縮影。而在問答對話之間,中國正持續呈現友善誠意和開放姿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