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是好的,轉型升級的態勢是好的,改革發展穩定的形勢也是好的。下半年,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在浙江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增長、抓改革、促轉型、治環境、惠民生,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努力推動經濟加快進入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的軌道,為“十二五”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咬定青山不放松
始終保持戰略定力
目前,我省轉型升級已見到曙光,經濟增速與質量效益初步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實踐證明,轉型升級“組合拳”針對性強,實際效果好。上半年,全省經濟增長8.3%,就是在轉型升級加快的基礎上實現的。一方面,為全國大局作了貢獻;另一方面,也為下一步抓轉型留出了空間,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前兩年,我們每年淘汰落后產能,換來了現在的良好局面,這個代價很值得。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但轉型升級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特別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暴露出許多新的問題。形勢越復雜,越是考驗我們定力的時候?,F在戰略方向包括改革思路已經十分明確,但戰術戰役實施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要取得實質性突破,還要靠各級干部的新作風、新本領、新作為。我們一定要咬定目標、上下同欲,堅定不移地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子走下去,堅定不移地打好浙商回歸、“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四邊三化”、“一打三整治”、創新驅動、市場主體升級、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七大產業培育等轉型升級“十招拳法”,并不斷探索新的招術,進一步打出聲勢、打出效果,一直打到迎來轉型升級的艷陽天。
把握發展規律和趨勢
在構建新興支撐力量上深處著力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2006年4月17日,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省委常委會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指出,“分析經濟形勢,我看關鍵是把握兩條:一是把握經濟運行大勢,特別是要看全局,要看前后的周期走勢,把握主流,把握方向。二是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情況中,有很多是昭示著未來發展方向的積極因素,雖然現在還只是萌芽性的、初生性的,但只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往前推,就會茁壯成長,成為主流”。近年來,我省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結構變化、動力轉換的新趨勢,今年上半年尤為明顯。服務業、新經濟新業態、城市經濟成為新興支撐力量。這是經濟規律使然,是發展趨勢所在。我們必須增強敏銳性和感知力,牢牢把握發展規律和趨勢,搶抓新機遇,聚焦新動力,構筑新優勢,全力打造對浙江未來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支撐力量。
從產業結構看,要牢牢把握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大趨勢,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近幾年,我省服務業發展勢頭很好,比重逐年提高,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要牢牢把握這一發展趨勢,創新機制,完善政策,統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統籌發展新興高端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大力推進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抓緊啟動服務業強縣建設,推動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抓服務業不是不要工業,恰恰相反,要抓工業、抓制造業,堅持市場導向,按規律辦事,著力推動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型。傳統工業改造,一要抓嫁接,與國外先進企業嫁接,與同類先進企業嫁接;二要抓提升,加快企業自身技術革新與改造;三要抓合作,加強企業聯合,優勢互補,提升企業效益和競爭力;四要抓汰劣,淘汰落后產能。要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小微企業是稅收的潛力、就業的海綿、科技創新的最初土壤,是浙江的一大優勢,這個優勢一定不能丟。要切實抓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的實施,推動小微企業由低、散、弱向高、精、優邁進。
從經濟形態看,要牢牢把握傳統經濟和業態向新經濟新業態轉變的大趨勢,推動信息經濟、“互聯網+”等大發展。近幾年,以“互聯網+”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此長彼消的轉換正在加快。新經濟新業態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浙江經濟飛起來。要緊緊抓住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一契機,充分發揮基礎和先發優勢,加快制定實施浙江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突出“互聯網+”與七大產業聯動,抓好特色小鎮和創客空間建設,讓互聯網這條“鯰魚”持續攪出新的活力。
從區域特征看,要牢牢把握從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的大趨勢,全力推進都市區建設和城市經濟繁榮??h域經濟發達,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和優勢。現在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其局限性越來越明顯,普遍存在節點功能弱、集聚能力弱、資源整合能力弱和大企業大產業形成難、高新產業發展難、現代服務業發展難的“三弱三難”問題。從國際經驗看,城市能級越高、功能越完善,集聚高端要素、高端產業的能力就越強,服務業就越發達,經濟發展優勢越明顯。這種情況在我省已經逐步顯現。要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著力提升都市區、中心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周邊縣市要盡量納入、統籌規劃、合理分工、協同發展;大力推進縣域經濟轉型,加快形成與新型城市化相適應的經濟布局和發展方式。
能不能順利實現上述轉變,最根本的還要靠改革創新。要深入貫徹省委十三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切實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各項工作落實,以改革激發活力,以創新引領轉型。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有效制度供給。緊緊抓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個核心,扎實有序推進已經確定的重點改革項目和各類改革試點,謀劃實施一批新的重大改革舉措,更好地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作用。要把推進政府改革作為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的杠桿,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最優的發展生態系統。要把創新驅動作為轉型升級的首要戰略,著力破解科技創新“四不”問題,加快推進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圍繞“八倍增兩提高”目標,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創新支持政策,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不僅要重視技改裝備等硬投入,也要重視工業設計、人才引進、品牌和營銷網絡建設等軟投入,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政府要全力打造環境,以環境托起平臺,以平臺集聚要素,以要素催生創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創新平臺、構建創新生態鏈上,大力推進基金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眾創空間,把省級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園區,引導市場主體把有條件的舊工業區改造提升為創新平臺,使平臺成為智與資的結合點、創新活動的爆發點。大力支持浙江大學建設紫金眾創小鎮和浙江工程師學院。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建設國際學校、國際醫院,探索建設國際化社區、引進國際家政,提升人才服務的國際化水平。
堅持底線思維
應對風險挑戰要精準發力
穩增長是底線,保穩定是大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努力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確保完成全年和“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確保社會和諧、安定有序。
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五年目標和全年目標都要認真逐一對表,倒排進度抓落實。好的指標要繼續保持,落后的指標要抓緊趕上,個別難度大的指標要盡可能抬高底部,年底要抓好省級部門和市縣考核。特別是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確定的目標和財政收入、節能減排等轉型升級指標,一定要全力以赴,確保完成。這既是浙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全國大局的要求,我們必須在關鍵時候挺得住、頂得上,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要確保完成民生相關指標,扎實做好就業、社保、醫療等工作,不折不扣辦好民生實事,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出管用的實招。中央和省里都出臺了穩增長的措施,關鍵是要精準發力、落實見效。突出抓“大”,推動占比高的大市大縣平穩較快發展,推動大項目落地建設,推動大企業提升發展。突出抓“快”,急基層所盼、解企業所困,減負政策要落實,項目服務要到位,實際困難要就地解決、馬上解決。突出抓“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戰役戰術上,抓具體、具體抓,使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繼續做好不良資產化解處置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做好社會風險防控工作,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抓好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踐行“三嚴三實”
抓落實務必執行有力
近年來,全省上下擰成一股力量,形成了心往一處想、齊上一線干的良好局面和濃厚氛圍,齊奏出悅耳動聽的交響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是,全面肩負起“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落實好“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的總要求,這更需要以過硬的作風來保證和推動事業向前發展。要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嚴字當頭,實字為要,干字為先,提升戰斗力,強化執行力,抓實、抓細、抓到位、抓到點,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執行要全面準確。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在浙江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針,全面準確分析研判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堅定發展信心,把認準的事情干好;保持足夠耐心,不追求超越發展階段的目標,做到在正確的時間干正確的事情。
執行要態度堅決。一些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意志不堅定,在執行上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定了的就要立即干,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不能遲疑猶豫,不能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我們遇到困難、矛盾和阻力的時候,一定要搞清底數、增強底氣,旗幟鮮明、敢于碰硬,一抓到底、干出氣勢。
執行要創新辦法?,F在我們的工作思路、戰略方向很明確,關鍵要在具體的戰役戰術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比如平安浙江建設,這是一個戰略部署,它的支撐就是一張張平安網絡、一個個平安細胞。現在在抓的社會治安防控“五張網”、“兩網融合”、基層社會服務中心、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等工作就有創新、抓得實。再如,轉型升級“組合拳”已經有十招了,這都是在戰役戰術層面的,其他的還有沒有?各級各部門都要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形成壓力層層傳導、問題個個擊破的良好氛圍。要用好考核指揮棒,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加大調整不勝任現職干部力度,切實打造“獅子型”干部隊伍,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摘自夏寶龍同志在省委常委會2015年上半年經濟社會形勢分析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