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海危機的持續,如今危機遠不止在海面上蔓延,還擴散至海底,甚至紅海的海水也難逃一劫。
據第一財經3月7日報道,日前有多家機構確認,至少有4條途經紅海的亞歐通信電纜遭到破壞,直接影響到了亞洲和歐洲之間25%的數據流量。盡管此前胡塞武裝人員曾在社交媒體上對紅海水下電纜發出過威脅,但電纜受損后胡塞武裝卻發表聲明撇清責任。
相關領域的業內人士表示,紅海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個電纜交匯點之一”。據估計,全球17%的互聯網流量通過紅海的水下光纖電纜傳輸,因而該區域水下通信電纜的遇襲影響,并不容小覷。
而遭到胡塞武裝襲擊的貨輪“魯比馬爾”號,最終在3月2日沉入大海,和貨輪一起沉入大海的還有數萬噸化肥和大量燃油,對于紅海的生態又造成了一次打擊。
紅海4條海底電纜被切斷 亞歐間25%數據流量受影響
綜合界面新聞、第一財經、金羊網報道,自從2月末以來,有多家電信運營商表示,連接亞洲和歐洲的通信出現了嚴重的問題。3月4日,香港電信企業和記環球電訊(HGC)透露,在紅海海底有4條電纜被切斷,亞洲的電信流量中有15%是向西傳輸的,在這其中80%都需要使用到紅海電纜,影響了亞洲、歐洲和中東之間的信號傳輸。
公司表示,正在重新調整路線,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客戶的干擾。除將向西傳輸的流量分攤至剩余的11條紅海電纜中,還開辟從中國香港經中國內地到達歐洲的北線,還有從美國繞行到歐洲的東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遭到損壞的電纜包括亞非歐一號海底電纜系統(AAE-1),通信容量高達每秒40太比特,該線路于2017年投入商用,自中國香港連接至法國。這一海底電纜由中國聯通于2012年發起并主導建設。截至發稿時,中國聯通尚未就AAE-1的運營情況發布消息。
另一條被切斷電纜的所有者非洲海底電纜運營商Seacom表示,至少還要一個月后才能開始維修海底電纜,部分原因在于需要同時向也門政府和也門胡塞武裝申請許可證。
目前,這一事件的幕后黑手仍然未知。此前,以色列媒體堅稱是胡塞武裝所為,而事故發生幾周前,也門政府也曾警告胡塞武裝可能瞄準這些電纜。對此,胡塞武裝還一度在去年12月26日公開發表聲明,澄清這是謠言。胡塞武裝當時稱,紅海海底光纜服務于包括也門在內的地區國家,一直是其重點支持的設施之一,他們熱衷于盡力保護光纜遠離危險,更沒有理由主動破壞這些設施。
不過,此前確實有胡塞武裝人員曾在社交媒體上對紅海水下電纜發出過威脅。
但是,4條海底電纜受損事故發生后,胡塞武裝一再否認這個指控,并在3月2日重申其并未策劃這一行動。胡塞武裝還把這個鍋甩給了在紅海地區活動的英國和美國軍隊,稱是他們進行的破壞。
也有分析認為,胡塞武裝未必有能力破壞紅海海底電纜。
據界面新聞報道,英國皇家海軍前潛艇指揮官約翰·高爾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指出,要想對布設在水下數百米的電纜發動襲擊需要動用潛水艇,而胡塞武裝沒有潛艇。要想發動襲擊,胡塞武裝只能尋求盟友支持,盟友需要有潛艇并且能夠定位電纜的具體位置。
還有英國退伍軍官表示,潛水也是選項之一,但紅海航線繁忙,潛水的風險很大。胡塞武裝是親伊朗武裝,但即便是英國媒體也認為,伊朗協助胡塞武裝破壞水下電纜將給伊朗帶去巨大風險,可能招致西方國家的報復性打擊,對伊朗毫無益處。
Seacom公司市場部門主管克勞迪亞·費羅透露,公司團隊猜測,造成電纜受損的罪魁禍首可能是途經紅海的商船的錨,確切情況只有等維修人員抵達現場后才能確認。美國當局正在調查紅海水下電纜受損是人為破壞還是被船錨損壞。
兇手迷霧或許會和北溪管道爆炸一樣,撲朔迷離,一時難有定論。但是,紅海電纜受損帶來的影響卻是實打實的。
水下電纜是保證全球互聯網通暢的重要設施,許多水下電纜也因此得到了谷歌、微軟、亞馬遜和Meta等互聯網巨頭的資助。而一旦電纜發生損壞,全球互聯網可能出現大范圍的中斷。紅海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個電纜交匯點之一。據估計,全球17%的互聯網流量通過紅海的水下光纖電纜傳輸。
有媒體報道稱,事實上,胡塞武裝本身也會受到電纜受損的影響。因為胡塞武裝控制也門主要的互聯網通信提供商,當地用戶近期多次報告互聯網服務崩潰。
不過,截至目前,紅海水下電纜受損事件沒有對全球通訊造成明顯影響。網絡監測機構Netbocks的跟蹤顯示,紅海沿岸東非國家吉布提的數據中心在上周一出現了數小時的網絡中斷,后恢復正常。雖然如此,但亞洲和歐洲之間25%的數據流量何時能恢復尚無法確定,這對后續通訊暢通必然帶來更大風險。
紅海生態危機
紅海危機除了給全球的通信帶來考驗,還給地區生態帶來無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2月18日,英國貨輪“魯比馬爾”號在曼德海峽遭到胡塞武裝導彈襲擊,船體受損嚴重,船員集體棄船?!棒敱锐R爾”號拋錨后繼續在紅海漂浮,直到3月2日在也門海岸附近沉沒。這是胡塞武裝在此輪襲擊中首次造成商船沉沒。船上載有2.1萬噸化肥,化肥隨貨輪沉沒將給周邊海域造成嚴重污染。
據新華社報道,也門環境保護公共管理局前局長阿卜杜勒·卡迪爾·哈拉茲指出,這艘貨輪的化肥將成為“藻類瘋長的催化劑”,海藻將在水面和珊瑚礁上形成一層致密的覆蓋物,造成大量珊瑚死亡,對附近水域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打擊。此外,沙特還擔心船只留下的油污可能會堵塞其在紅海沿岸建設的海水淡化設施。
電纜受損、生態遭破壞、過往商船受威脅……本輪巴以沖突去年10月7日爆發后,胡塞武裝頻頻在紅海及也門附近水域襲擊關聯以色列的船只,以示對巴勒斯坦的支持。今年1月12日以來,美國和英國連續對胡塞武裝目標發動空襲,造成多人死傷。對此,胡塞武裝多次稱必將做出回應,并表示只有以色列?;鸩⒃试S人道主義援助物資暢通無阻運入加沙地帶,襲擊才會停止。紅海危機背后連帶造成的其他風險因素無法預料,但顯然影響越來越大。
哈拉茲指出,紅海危機持續發酵,不僅對地區政治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也增加了環境污染的可能性,形成惡性循環。隨著胡塞武裝不斷襲擊紅海商船,紅海-蘇伊士航線的保費和運費都出現大幅上漲,很多航運公司為降低風險,傾向于讓旗下較為陳舊的貨船來執行這條航線。而這些貨船本身抗打擊能力較差,更容易因遭襲發生船只沉沒或貨物泄漏等問題。
而巴以沖突前景尚無明確方向。新一輪加沙地帶停火談判3月3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哈馬斯、美國、卡塔爾和埃及派代表參加,但以色列沒有派人,最終斡旋未能取得突破。
編輯|程鵬 杜波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