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發展面臨著深刻而復雜的形勢變化,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低生育率成為影響我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趙長龍帶來一份《關于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和保障水平,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提案》。
趙長龍建議將現行生育保險制調整為“國民生育保險制度”, 讓全民普遍享有。同時建設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推廣鎮痛分娩服務,并將相關費用逐步納入醫保范圍或者予以政策傾斜。此外,還可以適時開展單身女性社會性凍卵的可行性探索。
在他看來,為了鼓勵生育,需要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構筑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其中重要一環就是醫療衛生服務和保障工作。
建議實施“國民生育保險制度”, 全民普遍享有
隨著外賣騎手、電商主播等靈活就業群體不斷壯大,現行的職工生育保險制度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宏觀人口政策存在呈現出一定的不適性。
提案談到,我國現行的職工生育保險制度只能覆蓋具有正式勞動關系的部分勞動者,而且因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非強制性、可選擇性,以及待遇遠不及職工生育保險,從而造成社會群體在生育保障上的不一致。尤其是在當前及可預見的未來,靈活就業人員成為中國就業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群體間不一致的生育待遇、保障差異問題將愈加明顯和加劇。
為了完善生育保險制度,趙長龍建議將覆蓋正式勞動關系的“職工生育保險制度”變成全民普遍享有的“國民生育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一致,為每一位國民提供生育保障,普遍地增加國民生育福利。
應建設輔助生殖服務體系,將部分費用納入醫保
近年來輔助生殖服務需求持續攀升,供給不能滿足需求。趙長龍調研了解到,全國輔助生殖機構從2011年的178家發展到目前近600家,現有全部輔助生殖機構每年僅可以完成70萬例,年均完成5000例試管嬰兒的輔助生殖機構僅約20家。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輔助生殖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他注意到,試管嬰兒的費用許多高達10余萬元,有的甚至更高。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各種非公輔助生殖機構快速生長,服務水平良莠不齊,不同地域間的發展也很不均衡。
因此,趙長龍建議根據不孕不育需求數量,建設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同時,衛生主管部門應當適當放寬增設生殖服務機構的準入條件,為社會資本舉辦輔助生殖機構提供便利。此外,他認為有必要規范輔助生育技術收費標準,將輔助生育部分費用逐步納入醫保范圍。
此外,他建議衛生系統主管部門規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審批和校驗,做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療廣告發布前審查和《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發放。
建議推廣鎮痛分娩服務,在醫保報銷層面予以政策傾斜
具體到女性生育環節,他關注到,當前無痛分娩服務供給遠不能滿足需求,且全國大部分地區未能納入醫保。
據悉,我國無痛分娩普及率從2018年的不足10%提高至目前的30%,但離發達國家80%的無痛分娩率仍有較大差距。
趙長龍還了解到,由于分娩鎮痛服務對產科和麻醉科診療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只有大城市三級醫院開展比較普遍。麻醉醫師和助產士人員短缺、收費標準差異等因素阻礙了分娩鎮痛的進一步推廣。
為此,趙長龍建議推廣鎮痛分娩服務,改善生育體驗。建議醫療衛生系統做好鎮痛分娩服務試點推廣工作,對鎮痛分娩的助產士和麻醉師人才培養、醫療服務收費、醫保報銷政策等方面應當給予政策傾斜。此外,加強對孕產婦及其家屬的無痛分娩宣傳,為女性生育提供優質便捷、舒適安全、保護隱私的服務,降低剖宮產率。
單身女性凍卵訴求增多,應適時開展凍卵的可行性探索
趙長龍認為,隨著生育政策重心由計劃生育向生育支持轉變,應當減少非意愿妊娠,降低孕婦人工流產率。繼續加強優生優育服務工作,完善孕期預防、評估和治療。
值得關注的還有,由于婚育觀念、生育與婚姻關系的認識變化,一些單身女性開始凍存卵母細胞作為延遲生育,保護生育力,實現生育權利的路徑,但所涉技術、法律、倫理等問題仍未很好解決這一問題。
對此,趙長龍建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法律制度的更加完善,適時開展單身女性社會性凍卵的可行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