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高發態勢,切實提高廣大群眾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進一步增強群眾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近日,海南省儋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發布6起電詐典型案例。
案例一:虛假購物類詐騙
7月14日,林同學(19歲)被陌生網友拉入QQ群,對方稱參加拼單購物能獲得特大優惠,拼單不成功會退款。隨后,林同學拼單沒有成功,對方就讓其下載了一款名為“ZOOM”的軟件進行退款,并以林同學支付寶曾被凍結有風險為由,讓林同學從其媽媽賬號轉錢到指定賬戶,對方聲稱指定賬戶到賬后會全額退款,林同學信以為真,導致最后被騙53999元。
警方提醒
1.網上購買商品時一定要詳細了解商家信息,確定商品真實性,對異常低價的商品提高警惕,并嚴格遵守平臺交易流程,不脫離平臺私下交易,切記不要將錢款直接轉給對方。
2.淘寶、京東、拼多多等正規平臺都是有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信譽支撐。不要輕易相信陌生好友或者隨意點擊未知鏈接下載App購物,在正規平臺上購物也要仔細查看賣家信息,不要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
案例二:虛假代辦信用卡類詐騙
7月30日,金某在網上看到辦理信用卡的廣告,于是點擊申請,信息填寫了一半就退出了,隨后接到一陌生電話,對方自稱“銀行客服”,稱將繼續為其辦理信用卡,便讓其添加微信,金某同意后,對方便指導其操作,讓其填寫了個人基本信息,過后,金某收到了一條驗證碼,并將驗證碼告知對方,金某銀行卡里的余額隨即被轉走,導致最后被騙21000元。
警方提醒
辦理信用卡,不要相信網絡、QQ、微信朋友圈的代辦信用卡小廣告,最好到銀行網點辦理,涉及信用卡問題,向官方客服咨詢。不要將身份證信息、銀行卡號、動態驗證碼發給陌生人!凡是辦理業務前,讓你繳納“流水金”“保證金”“解凍費”等,都是詐騙。
案例三:“百萬保障”新騙局
8月13日,李某接到一陌生電話,對方自稱“微信客服”,并稱李某之前開通了百萬保障保險業務,如不關閉,每月將自動扣費,當賬號余額不足,扣款失敗時,將會影響個人征信。李某信以為真,便按對方指示下載“ZOOM”App通過屏幕共享進行操作,隨后向對方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導致最后被騙較大數額。
警方提醒
1.只要接到陌生來電,對方無論以何種理由,只要提到微信或者支付寶“百萬保障”業務的,就是詐騙!
2.微信、支付寶“百萬保障”均為自動開啟的安全設置,完全免費且不會影響個人征信,凡是聲稱以關閉“百萬保障”為由,讓您下載屏幕共享軟件的,都是詐騙!
案例四:虛假游戲交易類詐騙
9月6日,萬某在玩游戲時認識一位交易游戲幣的網友,萬某通過對方發送的網址鏈接下載一款名為“全國手游交易平臺”的App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客服”聲稱萬某操作失誤導致賬戶被凍結,需要交保證金、刷信用積分及開通VIP會員等操作才可以解凍,萬某信以為真,導致最后被騙30000元。
警方提醒
在網絡游戲充值、賬號買賣時,一定要小心!騙子會以低價充值、高價回收為由,引誘受害人在對方提供的虛假鏈接內進行交易。買賣游戲賬號、裝備交易,請通過正規網站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騙風險!
案例五:機票退、改簽類詐騙
9月4日,楊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方稱楊某訂購的機票因飛機故障需要改簽,并稱改簽機票有一筆改簽補償金,楊某信以為真,聽從對方指示,從手機下載一個“云視聽”App進行語音咨詢操作,隨后其按照對方的要求操作,導致最后被騙10000元。
警方提醒
購買或退、改簽機票應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客服電話、機票代售點等正規途徑。警惕網絡上虛假彈框信息,陌生電話。凡是要求提供銀行卡、密碼或要求轉賬的不要相信,一定是詐騙!
案例六: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
10月9日,林女士在抖音認識一名網友,雙方互加了QQ。在隨后的交流中,對方聲稱有內部渠道可以帶林女士投資賺錢,為了博取林女士的信任,對方發送虛假網址鏈接和自己的登錄賬號讓林女士幫忙操作,林女士見其賬戶有盈利,便信以為真,聽從對方指示在網站購買漲跌,導致最后被騙較大數額。
警方提醒
網絡交友需警惕,不要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語迷惑,對超高收益的投資要保持戒心,切勿相信“有內幕、穩賺不賠”的理財,避免落入網絡投資理財詐騙陷阱。不點擊陌生鏈接下載不明軟件,不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投資群”。不要向陌生賬號匯款轉賬,向平臺注資時要多方驗證是否合法正規。(宋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