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記協辦公室聯合指導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2023年健康體重大會”在京舉辦,并啟動了以“健康體重,健康未來”為主題的專題項目。與會各方代表共同呼吁公眾重視超重、肥胖帶來的危害,保持健康體重。
據介紹,肥胖不僅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是一種慢性疾病,還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的超重、肥胖,正在威脅著我國人民的健康?!吨袊用駹I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合計為50.7%,已超過半數。同時,我國6-17歲兒童超重肥胖率為1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肥胖率為10.4%。
會上,八家機構聯合發布了《“健康體重 健康未來”——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社區行動倡議》。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臺體重體脂秤
中央電視臺評論員、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巖松在會上提醒公眾,不僅要重視防范超重、肥胖,還要注意體重過輕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
白巖松表示,今后應該由專業機構指導家庭配備相應的健康工具,比如一臺血壓儀、一臺體脂體重秤等。如果每周測量一到兩次體重,相信會對大家保持健康體重起到督促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業務一部主任方旭東給出了減肥的“三個合適”的建議。
一是合適的目標,減肥應該將目標設定在合理范圍內,更多關注體脂率的變化;二是合適的方法,每個人適合的方法是不一樣的,要根據身體狀況、工作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運動方式,比如不建議大體重的人一上來采取很激烈的運動,不建議上夜班工作到很晚的人起來晨跑等,同時注重有氧和力量訓練結合;三是合適的執行,減重不是最難的,更希望減重后繼續保持健康體重,減去體脂,享受自由。
針對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表示,父母肥胖的家庭中,往往孩子肥胖的情況也比較多,而且兒童時期肥胖的話,成年以后大概率也會超重肥胖。馬冠生教授建議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體重問題,要做到認識到位、監測到位、營養到位、運動到位和呵護到位,助力孩子保持健康體重。
健康體重,有“肌”生活
2023年健康體重大會上還提出了有“肌”生活的理念。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與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王梅研究員表示,增加肌肉含量有利于提高人體靜息代謝率,可以更好地控制體重。有研究發現每天額外花費20分鐘進行力量訓練的男性遠比花費相同時間進行有氧運動的人擁有更苗條的腹部。提高人體的肌肉力量和肌肉體積,還能夠增加骨密度及預防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病,改善心臟功能,提高血脂代謝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時,肌肉組織是消耗糖的最大組織,保持一定的肌肉量,也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預防。
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巖松在會上也指出,我們關注體重不能只是關注體重的“數量”——公斤數,還要在關注數量的同時關注“質量”,包括肌肉的力量等。
小心“無糖”誤區
關于公眾關注的糖與肥胖的相關話題,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預防肥胖的關鍵是保持能量平衡。糖不是健康的敵人,而是人體必須的重要營養素,盲目的斷糖、戒碳水并不可取。
鐘凱表示:“糖只是影響體重的因素之一,也只是眾多膳食因素之一?!吨袊用裆攀持改?2022)》建議每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應保持小于50g,最好在25g以下。如果控制在這個水平,還發生肥胖,那就要從其他膳食因素找答案。”
同時,“無糖”并不代表一定沒有熱量,有些無糖食品雖然用甜味劑代替了糖,可吃進去的東西還是有熱量的,吃太多還是會長胖,比如無糖糕點。甜味劑也不是減肥藥,而只是減糖的一種選擇。不能因為有了無糖、0糖食品和飲料,就放松了對飲食的控制。
鐘凱提醒公眾,控制體重沒有捷徑可走,多動才能多吃,吃多了就得多動,自律才能自由,自律的人才能獲得最終健康的自由。(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