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發布“給住院婆婆吃泡面”系列視頻的博主,其社交平臺賬號因違反相關規定被封禁。此前,視頻博主“林姐肉夾饃”發布多條給住院婆婆吃泡面的視頻。15日晚,該博主發視頻主動承認畫面系擺拍,住院老人其實是親媽,擺拍視頻是為了漲粉。最新消息顯示,公安機關已依法對視頻博主林某某作出治安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并對其造謠的網絡賬號采取永久關停措施。
在之前的視頻中,博主詢問正在吃泡面的老人:“好吃嗎?”老人說好吃,她回復:“好吃就天天吃?!痹摬┲鞅硎荆曨l中的老人是她的婆婆,在自己坐月子期間,婆婆曾讓她吃了三箱泡面,還稱泡面有營養,自己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一視頻發布后,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情,還有解讀稱“這讓無數女性想起曾經的‘月子仇’”……
婆媳話題歷來是個自帶流量的熱點議題。這則擺拍視頻中,媳婦對于“婆婆”的“同態復仇”,讓一部分網友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但很可惜,之前由此獲得的爽感有多強烈,現在的“擺拍”真相就有多讓人尷尬。目前,相關賬號被關停,當事人也被行政處罰,算是為造謠擺拍付出了代價。但是,類似的擺拍視頻能夠一而再地火起來,背后所對應的某些社會心理還是值得玩味的。
其實,出于漲粉、賺流量的目的,這類看起來“逼真”,實際上不過是徹頭徹尾地擺拍、編造的“劇情”幾乎每天都在社交平臺上演。而面對一而再被驗證的失真風險,很多人還是“無腦”相信,甚至不顧真相,先轉發、評論了再說,這本身就是一種畸形的輿論圍觀姿態??梢哉f,這些擺拍層出不窮,除了證明一些人為了流量可以把“創作”的“下限”降低到何種地步,也一次次真實地檢驗出,當下輿論場中的情緒含量到底有多高、理性含量又有多低。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類刻意制造站隊、渲染對立情緒的虛假視頻,能夠獲得很多人的認同,也說明不少人對于短視頻所構筑的輿論場景入戲過深了。甚至可以說,這類視頻的影響力,及其它所被賦予的涵義,是在網友的不斷傳播和評論中得以強化的。也即,是所有人參與了這場“擺拍”。因為只有當足夠多的人在為這種媳婦對婆婆的“同態復仇”叫好之時,它的對立情緒才能最大化,它才能制造出一種虛假的正義感,并讓更多人誤以為“惡婆婆”是主流,而媳婦報復婆婆,則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具有了正當性。
然而,這種“正義感”不過是部分人在網絡中所獲得的一種虛幻的“心理按摩”,回到現實中,它只能導向對婆媳關系的進一步扭曲乃至妖魔化。這也是我們為何要警惕這類視頻的最大原因所在——它看似是針對某種社會現實作了“精準”回應,充當了一部分人的“嘴替”,但本質上,則是對問題的一種放大,是對情緒的渲染,只會制造對立乃至撕裂,而不是推動解決問題。
還值得警惕的一點是,在當事人澄清后,仍有網友表示:“內容真不真無所謂,看著很爽”。很顯然,當“真不真”被置于了次要位置,而“爽感”的滿足才是第一位,這樣的圍觀價值取向,恐怕會鼓勵更多人加入到這種處心積慮的虛假擺拍中來。當這樣的內容大行其道,我們所面對的又將是一個怎樣的輿論世界?實際上,當一些人已經不在乎真相,而只在乎爽感之時,預示著我們的一些觀念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這種流量至上的,不惜造假和反智的輿論生態所“改造”。由此帶來的,或是更多地借助人性下墜的力量來謀取關注和利益的行為。長此以往,我們該如何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不出意外,這不會是最后一個編排虛假“劇情”來謀取流量的例子。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每個圍觀者,多一些是非感和辨真假的意識。因為當我們的情緒輸出,已經不需要以事實和真相為前提之時,這只會與我們所追求的良善社會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