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后,半點不由父母。
他們有自己的獨立主張,父母的想法,會被認為過時,甚至根本聽不進去。
網上看到一位留學女孩的吐槽,撕碎了多少父母的期待。
女孩是父母的獨生女,從小受到父母寵愛,在學習上也是全力支持。
她去德國留學,父母拿出了全部積蓄,不過對她有個要求,那就是畢業后回國。
在德國時間越長,她越不想回國,女孩的意思,是先在德國找個工作,拿到永久居留權,再考慮要不要回來,她認為國內的就業環境太卷了。
對此,媽媽不同意,認為國外一樣會裁員,女兒的學歷回國后,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最關鍵的是,就一個女兒,父母很想念女兒,尤其是過年過節,別人家都是熱熱鬧鬧,自己家卻冷冷清清,心里不是滋味。
隨著年齡增加,父母身邊也需要有人,萬一身體出現問題,至少女兒能趕回家,如果在國外,怎么可能趕到身邊,相當于沒孩子。
還有,聽女兒說過,鄰居的感情遇到問題,媽媽也擔心女兒,建議女兒不要參與,要有獨立的思維。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位媽媽應該也擔心女兒卷入是非,真是操碎了心。
無奈,媽媽的想法,女兒并不理解,她還是堅持不回來,還說就算在國內,也不一定能孝順,你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只能回來一次,跟國外有什么區別呢?
媽媽回答:“你在國內,就算沒時間照顧媽媽,在媽媽心里,也會有一些安全感,至少你離得近,可你在國外,我是一點指望都沒有啊,等于沒有你?!?/p>
不管媽媽怎么說,女兒都沒有改變想法,反而覺得媽媽想法太保守,對自己不能無條件支持。
媽媽打了很多電話,女兒也不接,可能是急了,于是說出了那句話:要是你執意留在國外,保證金已經交過了,以后我不會再為您交一分錢,爸爸媽媽開始存錢養老,你就當沒有爸爸媽媽。
面對媽媽的最后通牒,女兒依舊無動于衷,還說了句,隨便吧,你們不把我當女兒也沒辦法。
看了這個帖子,真的讓人心寒,戳痛了多少父母的心啊。
我相信,每位父母送兒女出國時,都是充滿期待的,希望女兒在國外深造后,可以變得更優秀,但不可否認,你的期待也有落空的時候。
還記得上海那位很節儉的父親嗎?
女兒去國外留學,他每個月給一萬生活費。
可這筆錢,女兒認為不夠,還在不停向父親要錢,父親無奈表示,自己的工資就這么多,你能不能不要出門打車,一次打車就14.83歐元,相當于人民幣115塊。
女兒卻說,出門趕時間,打車很正常,再說自己也沒有亂花,就是平時的吃喝。
父親建議女兒,每個月按一萬規劃,超過了就要節約一些。
女兒不以為然,你的錢沒到賬,我總不能不吃不喝吧,由此可見,她已經在提前消費,對于父親的壓力,根本不理解。
更過分的是,這個女孩還將父親的名字發到網上,希望大家跟自己一起譴責父親太摳門。
卻不知道,供她留學的父親,在家每頓飯就吃稀飯和炒青菜。
我們總說,養了孩子就要給最好的條件,事實上,很多父母也是如此,就算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兒女過好一點的生活。
只是,你的無條件付出,不一定得到兒女的理解,習慣了被寵愛,有一天你提出要求,還可能會被兒女嫌棄。
就如留學女兒對父母說的話,養不起就不要生,多扎心啊,二十多年的養育,就換來這個?
評論區網友也是吵翻天,大家紛紛留言,女兒已經成年,父母把你養大不欠你什么,就算要脫離關系,也先把撫養費要回來吧。
有的人出去留學后,思想就變了,既想要西方式的自由,又想要東方式的寵愛,在心理上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支撐,在精神上卻想要獨立。
只想說,這樣的想法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
我很欣賞一位作家的話,養兒是需要防老的。
很多父母太過寵溺孩子,也讓孩子養成了自私的性格,他們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根本不管父母的難處。
她在兒女小的時候,就明確告訴兒女,我養你們小,你們以后要給我養老,有了回報的意識,兒女都知道感恩,工作后都提出要給父母生活費,說到了回報父母的時候。
你看,這就是教育,父母也是人,養育兒女是需要回報的,不能把所有的錢都給兒女,也要給自己留一點。
兒女留學可以支持,但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成長有國家和父母的支持,學成之后要回來,父母可以不要你回報,但你必須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