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 (哈麥/文)連續兩年春節檔,張藝謀都贏了。
去年是《滿江紅》成為爆款,力壓重工業大片《流浪地球2》,奪得總票房第一。
今年是《第二十條》接連反超《熊出沒10》《飛馳人生2》《熱辣滾燙》,拿下日冠,成為春節檔走勢最堅挺的電影。
張藝謀,到底掌握了什么成功學秘籍?
題材制勝
《第二十條》單日票房接連反超《熊出沒·逆轉時空》《飛馳人生2》《熱辣滾燙》,驗證了在當下,電影選題的重要性。
論喜劇、娛樂性、情緒價值,《第二十條》不如《飛馳人生2》《熱辣滾燙》,論合家歡,《第二十條》不如《熊出沒·逆轉時空》,但就是這樣一部不那么完全融入“歡歡喜喜過大年”氛圍的嚴肅題材電影,成了春節檔最堅挺的一部,排片持續走高,預測票房奔26億。
《飛馳人生2》有含騰量超高的喜劇,有荷爾蒙飛濺的賽車戲,有終不放棄追夢的燃情,看似對觀眾的輻射面很廣,但其實真正有感觸的,是有一定人生閱歷的中年男人。
《熱辣滾燙》以減肥為核心事件,想表達善良的人如何找到自我并學會愛自己,看似有普世性,但很多觀眾除了滿足好奇心,看個熱鬧,并沒有認同它的價值和獲得的巨大成功,真正發自內心力挺的,也只是能共情主角,或是被賈玲的精神打動的一類人。
所以,《飛馳人生2》《熱辣滾燙》都只是擁有各自觀眾群的類型片,只不過是因為喜劇這個大眾喜聞樂見的包裝,以及賈玲減肥100斤這個及具傳播性的事件,讓觀眾群無限擴大。
而《第二十條》跟《我不是藥神》《孤注一擲》屬同一類,勝在題材具有全民性。
《我不是藥神》并不是一部多么完美的電影,但因它有勇氣挑戰現實里的“不可說”,難能可貴地為弱勢群體發聲,被捧上神壇,大賣31億元,排進2018年度票房榜前三,至今豆瓣評分9.0分,很難有國產片超越。
《孤注一擲》把人盡皆知的緬北電詐搬上大銀幕,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9分,遠夠不上優秀,但在全民獵奇、恐詐的心理作用下,成為暑期檔現象級爆款,大賣38.5億元,排進2023年度票房榜前三。
《第二十條》是一部講“正當防衛”的普法電影,里面的見義勇為、校園欺凌、惡人反咬,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特供春節
當然,光有好選題沒法保證成功,如何讓電影具有娛樂性,靠明星、話題、口碑把觀眾吸引進影院更重要。
在預售期,《第二十條》是春節檔四部熱門電影里最弱的,還比不過《熊出沒·逆轉時空》??搭}材和類型,它偏嚴肅,并不是適合在春節消遣的首選。
但隨著《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熱度的下降,《第二十條》凸現了出來。
觀眾發現,它并不是一部沉重、有觀影門檻的苦情電影,故事通俗,喜劇元素不少,可以輕輕松松地看,還能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和主角堅守正義帶來的感動。
這是張藝謀平衡術的又一次成功。
2022年,張藝謀曾帶《狙擊手》首次進軍春節檔。
這部戰爭題材類型片口碑不錯,豆瓣評分7.7分,是當年春節檔電影里最高的,但因為題材太“硬”,沒有明星主演的搭配,票房墊底,最終只賣了6億元。
而票房第一、第二是明星云集,煽情管夠的主旋律大片《長津湖之水門橋》和喜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2023年春節檔,張藝謀奉上了主旋律喜劇懸疑片《滿江紅》,大獲成功。
這部電影張藝謀一開始想玩一鏡到底,給演員、編劇、攝影等各個部門都說定了,大家都很為這次嘗試興奮,都在認準準備。
但張藝謀思前想后做了一個月的思想斗爭后決定變卦,因為他想到的是,一鏡到底沒法保證快節奏,不適合懸疑、反轉,而且會損失演員的表演,尤其是喜劇的呈現。
張藝謀知道春節檔大眾想要看什么。
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滿江紅》雜糅了懸疑、喜劇、主旋律等多種賣座元素,集結了沈騰、易烊千璽、張譯、雷佳音、岳云鵬等一眾有號召力的演員,節奏快,反轉多,能催淚,還好笑,每一個點都踩在流行上。
《第二十條》也是這種春節檔特供思維下的作品。
有觀眾不滿雷佳音、馬麗、高葉三人關系的設置以及由此引發的夫妻頻繁斗嘴,覺得這些家長里短的啰嗦喜劇跟電影主線毫不相關,而且會削弱正劇的嚴肅感和震撼力,看起來像個法治小品。
但也有更多觀眾是帶著娛樂的需求看了這部電影,覺得兩位主角的吵架好笑、真實,顯得生活化,沒有距離感。
這種把喜劇融進現實題材的努力變成了加分項,而不是減分項,票房的結果就是明證。
順應潮流
張藝謀是一個始終追逐潮流、追趕觀眾的導演。多年來,他一直都在試圖求新求變,努力跟上時代的變化,而且很有成效。
在過去那個反思的年代,他拍了《紅高粱》,在海外電影節對中國充滿好奇時,他拍了《活著》《秋菊打官司》,當中國電影市場走向成熟時,他拍了《英雄》《十面埋伏》,當合拍浪潮席卷全球時,他拍了《長城》,當主旋律電影成為風潮后,他拍了《懸崖之上》《狙擊手》,當喜劇片、懸疑片不斷刷新票房紀錄時,他拍了《滿江紅》,當現實題材電影頻出黑馬時,他拍了《第二十條》。
張藝謀像年輕人一樣,每天刷新聞,刷熱搜,刷短視頻,了解大眾的喜好。
在接受《三聲》《十三邀》等媒體的采訪時張藝謀說過,自己跟網絡的關系很密切,就是為了追上流行。他得出的結論是,面向當下年輕觀眾的作品一定要節奏快,一定要抓人,好看是第一,其次才是深刻、感動這些表達。
“我是天天上網的,看各種東西。增大你的知識儲備,也增加你對于流行東西的感知。
影像的本質就是這樣子,有趣的東西特別流行,你看今天抖音小視頻流行,不管里面有任何寓意、任何啟發, 一定首先要吸引人,它要在一分鐘以內吸引人。所以我覺得電影電視這種藝術門類,天生需要先吸引人。
無論多么偉大的寄托或者情懷,電影一定要好看,要有年輕人喜歡的節奏和韻律,不能松。
那句老話說得很對,寓教于樂。針對今天的年輕人,你可真別老說教,你老在這兒九斤老太,肯定不行。”
《懸崖之上》《滿江紅》的快節奏剪輯和不斷反轉,《狙擊手》的穩狠準,《堅如磐石》的極致戲劇性和霓虹美學,《滿江紅》的懸疑混搭喜劇混搭主旋律,《第二十條》的機關槍式拌嘴和一個接一個的小包袱,都是這種靠近流行靠近大眾的實踐。
電影之外,張藝謀也已在網劇賽道上,準備拍一部電競劇《英雄聯盟》和一部刑偵劇《雪迷宮》,都是面向年輕人的題材和類型。
個人事業上,張藝謀也在順應潮流。
在導演的身價被快速放大的這些年,他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滿足于做一個拿酬金的工匠,而是像很多同行一樣,變成了一個擁有財富和話語權的大佬。
他曾先后簽約樂視影業和歡喜傳媒,收獲現金及上市公司股份。他擁有自己的公司,參投自己的電影,參與票房分賬。還簽約自己捧出來的新演員,分享她們成名后帶來的紅利。
一直都在致力于把自己工具化的張藝謀,從來都是世俗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