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碧桂園股價大跌,盤中一度跌逾13%。
2月28日,碧桂園發布公告稱,因一筆本金約16億港元的逾期債務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預計將于今年5月進行首次聆訊。
碧桂園當日早間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涉及呈請人的債務金額在境外整體有息負債占比低,單一債權人的激進行動,不會對保交樓、正常經營以及境外債務整體重組產生重大影響。
針對碧桂園被提出清盤呈請一事,有業內人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從當前情況來看,此事對碧桂園保交樓工作影響有限。
今年多家房企已被申請清盤
2月28日早間,碧桂園發布公告稱,Ever Credit Limited針對其與公司間本金約16億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貸款及應計利息,于前一日向香港高等法院對公司提出清盤呈請。
據了解,Ever Credit Limited(永恒信貸有限公司)為港股上市公司建滔集團全資附屬公司。
建滔集團于2月19日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集團預計2023年純利不少于20.2億港元,同比下降不超過45%。其中,公司向碧桂園的借款作出信貸虧損撥備,對業績形成拖累。此前,建滔集團在2023年10月發布公告稱,碧桂園未能根據融資協議償還款項,融資協議未償還本金金額為15.98億港元。
近年來,出險房企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破產申請情況并不鮮見。今年以來,大發地產、弘陽地產等多家房地產企業均曾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1月29日,中國恒大被正式頒令清盤。
碧桂園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呈請的提出不代表呈請人能成功對公司進行清盤。于公告日,高等法院并未頒布清盤令以將公司清盤。高等法院已將呈請的首次聆訊日期定為5月17日。
針對此次被提出清盤呈請,碧桂園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自公告無法如期償付所有境外債務以來,公司已聘請財務和法律顧問,協助評估本集團的資本結構及流動性狀況,并制定整體的解決方案。目前,已與境外主要債權人團體代表小組建立了有效溝通機制,境外債整體重組正在積極有序推進。各方堅信,公司清盤是各方皆輸的結果。
去年累計交付超60萬套房屋,碧桂園回應清盤呈請影響
“融資受困,我們積極拓展渠道,推進債務重整,9支境內債券成功展期,境外債務管理措施有序推進。”碧桂園總裁莫斌在2024年新年致辭中透露集團化債進展。
碧桂園2023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總有息負債余額為2579.1億元。
債務化解頻成話題,此次被提出清盤呈請對碧桂園影響幾何?碧桂園在2月28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若公司最終因呈請而清盤,則于起始日后對公司直接擁有的財產作出的任何處置(不包括子公司擁有的財產)、任何公司股份轉讓或任何公司股東地位的變更將屬無效,除非獲得高等法院授出的認可令。
針對清盤呈請對公司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碧桂園對貝殼財經記者稱,“我司涉建滔集團的債務金額在境外整體有息負債占比很低,單一債權人的激進行動不會對我司保交樓、正常經營以及境外債務整體重組產生重大影響。參考業內其他違約上市房企案例,個別債權人向香港法院申請公司清盤的情況較為常見。公司堅決反對呈請書,并將尋求法律意見,采取一切必要行動,與顧問團隊積極妥善抗辯應對。”
碧桂園稱,公司將持續與主要境外債權人團隊積極協商溝通協作,以尋求最優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各項經營一切正常,將繼續以保交付、保經營為主要工作目標,最大程度保障購房業主、債權人、投資人和員工在內的所有利益攸關方權益。
2023年全年,碧桂園累計交付超60萬套房屋,累計交付面積7162萬平方米,涉及31省249個城市。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1月15日,碧桂園集團召開2024年度工作會議。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惠妍再提“我夢想中的碧桂園”,并表示“雖然公司現在面臨困難,但夢想中的碧桂園從未改變。”2024年集團的重點工作仍然是保交付、保經營和保信用。
楊惠妍表示,2024年公司預計交付量超48萬套,仍然是天量的交付任務,公司上下要從資金、資源以及個人狀態上做好充分準備。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被提出清盤呈請,對碧桂園保交樓工作的影響有限。
鏡鑒咨詢創始人張宏偉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雖然此次碧桂園被提出清盤呈請,但根據流程后續還會對清盤呈請進行復議。此次為單一債權人提出的清盤呈請,若為多家債權人聯合,清盤呈請事宜被推動的可能性較大。目前看,短期內碧桂園被清盤的概率不大。另外,碧桂園入圍融資“白名單”項目超100個,保交樓工作應該不會受影響。
隨著各地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更多房企項目入圍融資“白名單”。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截至2月27日,碧桂園已獲批進入“白名單”的項目超100個,入圍項目分布于河南、湖北、四川、山東、重慶等地。
早在2月3日,碧桂園確認已獲批進入“白名單”的項目超過30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丁爽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