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逝世。27日,娃哈哈前員工發合影悼念宗慶后先生。當事人武先生表示,他2012年年初進的娃哈哈,和宗先生的合影是年底拍的。2013年下半年岳父生病,自己想和妻子一起在醫院照顧,便向公司申請辭職。公司讓自己先去醫院照顧,能來上班就來,不能上班就不來。自己原來工資在8000至10000元,請了4個月事假沒上班,公司卻堅持每個月給自己發5000元左右的工資,而且還發了18000元的年終獎。(據2月27日紅星新聞)
武先生和宗慶后先生的合影(圖源:武先生社交賬號)
宗慶后逝世后,關于他的新聞有宏觀解讀的,也有微觀呈現的,讓他的形象更為豐富和立體。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勤儉,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作為一名企業家,能得到輿論的一致好評實屬難得。特別是,一位企業家在逝世后,還有不少員工主動悼念他,那更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
從武先生透露的信息來看,這些細節確實感人。他自己岳父生病,想辭職陪妻子一起照顧,沒想到公司卻回復“你媳婦沒有收入,你也沒有收入”,稱“能來上班就來,不能上班就不來,工資公司給你發,別嫌少”。這要換一家公司,早就批準了,誰會去養一個不給公司創造價值的人呢?難道是武先生的工作不可替代嗎?顯然不是,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請長假沒上班,公司照常運轉。
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有員工請假照顧生病的父母,結果公司不批假的事。甚至,還有員工因為強行休假結果被公司辭退,最終雙方鬧上法庭。輿論就認為,這些公司不僅沒有人情味,而且有違法律法規??偠灾?,這樣做不得人心。
宗慶后作為娃哈哈創始人,企業就打上了他個人風格的烙印,企業對待員工如家人,對員工有著質樸的感情。有報道稱,他從來不辭退45歲以上的員工,甚至在鬧市區給職工建宿舍,難怪他能得到員工的好評以及社會輿論的支持。
宗慶后曾稱,娃哈哈是他存在過的證據。我們理解,這并不僅是說他創辦的一家企業,在給社會創造價值,給社會提供勞動就業的機會,給國家提供稅收,還有如何對待員工的寶貴精神。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娃哈哈發展很好,有這個實力。這個觀點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實上,娃哈哈并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危機。但從事實來看,企業對員工是一如既往。企業遇到困難,不在員工身上想辦法,這或許是娃哈哈能越過困難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企業真誠對待員工,員工自會記得,這樣的企業總是讓人肅然起敬。雖然,每一家企業的發展程度不同,社會也不苛求每家企業都能做到像娃哈哈這樣厚道,但是對待員工,總離不開真誠二字,離不開換位思考。企業家需要思考,企業發展是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由此扛起社會責任。
如果一味追逐利潤以回報資本,用各種算法來算計員工,只會導致員工的反感,他們就會定義自己是一名“打工人”的角色,企業遇到困難,誰還和你同舟共濟?
當前,胖東來的走紅就表明,企業如何對待員工是一門課題,更是關乎企業發展的根本命題。宗慶后留給社會的,不僅是一家企業,還有該如何對待員工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一篇:昆明海關查獲人體組織制品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