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省能源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突出黨建領航賦能,堅定不移全面管黨治黨,認真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雙碳”行動要求,主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優化國有資本戰略布局,借改革之力,謀發展之實,走轉型之路,穩步提升發展質量,持續擴大發展總量,不斷增強發展效益,努力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國有能源投資集團和綜合能源服務商。
創新發展,踐行全省能源安全保障使命
十年來,省能源集團把握趨勢、搶抓機遇,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壯大國有資本實力??毓苫痣娧b機容量1307萬千瓦,控股和參股機組發電量占全省47%;控股新能源裝機容量163.7萬千瓦;天然氣支干線管網總長1512千米,占全省近70%,年輸售氣量29億標方,占全省41%,覆蓋省內16個省轄市和37個縣;垃圾焚燒電站投運16個,年固廢處理能力600萬噸,占全省近50%;電力運維檢修境外項目遍布11個國家,合同額超4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資產總額增至788億元,較“十三五”末增加229億元……一組組數字,印證著省能源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鏗鏘足跡。
省能源集團堅決落實能源保供和安全環保責任。切實扛起能源保供穩供責任,頂住煤價持續高位運行壓力,控股機組全部做到應開盡開,彰顯國企社會責任。堅守安全底線和環保紅線,始終將安全環保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緊跟國家最新政策要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全力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加大能耗和碳排“雙控”,確保安全環保穩定可控。年均完成發電機組技改100余項、20余臺次檢修、投入費用約7億元,有效提升設備健康水平。高標準實施在役15臺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高質量實施7家發電企業煤場全封閉改造,全力推進4臺垃圾焚燒鍋爐提標改造,目前,煤電機組已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和煤場全封閉,垃圾發電機組全部滿足最新排放標準。據測算,年均減排煙塵1800噸,二氧化硫4300噸,氮氧化物4300噸。
省能源集團堅持以科技賦能企業創新發展,鏈接高校院所,搭建集成創新平臺,推動新技術孵化和工程化應用,助力安徽在能源和“雙碳”領域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與中國科大碳中和研究院成立聯合實驗室,圍繞工業能源互聯網平臺,開展園區企業間交直流柔性聯接、園區碳排放核算核查優化管理、節能標準檢測診斷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合作;利用“勻光互補”等技術,打通“新能源+經濟作物(草莓)種植+水產養殖”的技術路線,創造性將新能源與鄉村振興戰略融合,解決新能源發展與農業發展匹配的痛點和難題。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共同推動以創新模式加速推進聚變能商業應用戰略行動計劃,共同成立安徽省能源協同創新中心,探索“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合成氨→氨輸運→火電廠摻氨燃燒”技術路徑,解決新型電力系統穩定性、新能源消納、長周期儲能、綠能運輸、節能降碳等技術難題。目前,已在30萬千瓦煤電機組試驗成功摻氨燃燒,對我省乃至全國火力發電廠實現二氧化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深化改革,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動力
省能源集團以改革為統領,著力破解企業發展困境,不斷向改革的“深處”“底部”發起沖鋒。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圍繞“能上能下”,積極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覆蓋完成各級公司經理層“兩書一協議”的簽署;圍繞“能進能出”,加快實施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實名推薦、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市場化用工制度,集團所屬數家發電企業通過整體承包業務、“移人增效”等方式為集團新項目新業務建設輸出人才資源;圍繞“能高能低”,推動完善KPI考核、薪酬聽證等分配機制,將子公司工資總額增量用于企業高質量發展考核獎勵,探索多勞多得模式。主動擔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探路者,皖能運檢公司作為安徽省第一批混改試點企業,引入民營資本激活國有企業活力,2020年10月順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戰投持股16.5%,骨干員工持股17.53%。混改當年利潤總額較前三年平均值增加658萬元,增幅達77.21%;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完善,企業活力和動力得到釋放。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步入收官之年,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是集團公司改革進程中的又一里程碑,行動計劃的出臺標志著省能源集團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從“設計階段”邁入了“施工階段”。構建科學管控模式,重構匹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管理體系是此次改革的核心,省能源集團將通過改組總部機構,重構集團總部與子公司的權責配置,對子公司實施分類管控,建立健全符合能源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定位的四位一體“大風控”管理體系,進一步厘清“總部、二級平臺公司、項目公司”的三級管控界面,不斷強化總部在戰略驅動、價值評估、資源配置、協同服務、風險管控、效能評價與考核分配等方面的核心職能,向“價值型、服務型、賦能型總部”的目標不斷邁進。
在全省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雙碳”行動的背景下,推動能源綜合改革創新意義重大。省能源集團深刻理解能源綜合改革創新主題是“能源”、核心是“改革和創新”、關鍵是“綜合”,準確把握“試什么”“改什么”,按照工程化、項目化要求,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制。在啟動長豐“試驗田”建設的一年多時間里,通過與長豐成立合資公司作為雙方共同推進整個長豐試驗田建設的操作平臺,圍繞工業、農業、交通、建筑4個領域,建成了一批屋頂分布式光伏、智慧農業、合同能源管理等項目,工業能源互聯網、綜合能源港、風電等一批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合作機制,在“試驗田”里試新機制、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為全省能源綜合改革創新方面開好模具、探索路徑、提供經驗。
轉型升級,打造能源和“雙碳”領域戰略平臺
在轉型中探索前行,十年里,省能源集團發展成為以火電為主,涵蓋環保發電、新能源、天然氣、煤炭物流、電力服務業、金融投資等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了多元產業穩健運營的良性發展格局。去年以來,省能源集團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形成了戰略共識,第三次黨代會審議通過“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實施五大戰略、推進四個重構、實現三個轉變、建設兩個一流、再造一個“新皖能”的“54321”發展思路,在企業發展的十字路口上準確把握歷史的方位和機遇,精心打造全省能源戰略投資、資源整合和開放合作平臺,努力在全省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雙碳”行動中打主力、當先鋒。
堅持戰略引領、執行有力,把項目開發作為全面戰略轉型的第一要務。省能源集團上下一心、達成共識,以破釜沉舟的勇氣、背水一戰的決心,走出圍墻、走向叢林、力爭資源。實行項目專班制,踐行“一線工作法”,成立了18個專班,由集團班子成員分頭負責,明確承接部門和工作人員,逐個項目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實行掛圖作戰、一線推進,形成平臺化、體系化和協同化的項目作戰體系。邁出開放合作新步伐,成功收購新疆潞安、山西潞光4臺煤電大機組和湖南湘安光伏項目,與阜陽市政府、深圳能源集團等23家地市縣政府以及能源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落實煤電、天然氣、新能源等一批項目。超常規發展新能源,在役在建裝機容量從38萬千瓦跨越式增長到167萬千瓦,年度投資額首次突破了百億量級……省能源集團跑出了項目開發的“加速度”。
隨著能源和“雙碳”領域正在成為資本市場看好的長坡厚雪的黃金賽道,省能源集團積極探索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借道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擴張。2012年,作為我省獲批的第4家大型企業財務公司,省能源集團財務公司正式揭牌;2017年,省天然氣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集團系統第二家上市子公司;加大金融資產的投入,戰略增持徽商銀行股權,大比例參股國元證券、華安證券、國元農保等多家金融機構,投資9支產業基金,金融投資成為省能源集團重要的戰略資產和新興利潤增長點。截至今年6月底,資產證券化率72%,金融資產規模近218.96億元。
步入“十四五”,省能源集團更加堅定“能源+投資”“實業經營+資本運作”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2021年底皖能資本公司正式揭牌,把“基金+直投”作為核心業務體系,作為集團公司加快能源產業戰略轉型升級的發動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能源科技與碳科技的孵化器、整合資源與提升規模效益的加速器。作為承接省級碳中和基金的組建單位,省能源集團聚焦新能源、節能環保、能源科技和碳科技等領域,以投資為手段和杠桿,以資本牽引為引擎布局新賽道,加快構建產業、資本和創新三個生態圈,在全省能源和“雙碳”經濟中發揮杠桿作用。目前已設立安徽省豐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碳中和基金的管理人,先期主導出資設立4支總規模50億元的主題基金群,力爭3年內實現碳中和母子基金總規模突破150億元,將其打造成為省級股權基金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千帆競發逐浪行,又踏層峰望眼開。傳承歷史使命,積極踐行“安徽能源安全保障的省級隊、全省能源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力軍、實施‘雙碳’行動的主平臺”的新使命新定位,努力在全省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雙碳”行動中打主力、當先鋒,立足能源、延伸能源、超越能源,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實舉措、更優保障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再造“新皖能”的實際業績踐行“兩個維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