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和政客們都在瘋狂渲染,中國氣球誤入美國上空事件,其中五角大樓的官員更是表示,這個氣球出現在了美國蒙大拿州的上空,而這里有許多敏感的核導彈基地。
對此我國外交部回應表示:這個氣球確實來自中國,
它是一艘無人飛艇,屬于民用性質,用于氣象等科研,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表示遺憾。
氣象飛艇和氣象氣球一樣,都是用于收集大氣和氣象數據,比如:空氣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然后再傳輸給地面數據系統,地面工作人員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氣象預測和研究。
一般的氣象氣球無動力裝置,氣球直徑達到了3米,地下拴著30米長的繩子,下面懸掛了收集氣象資料的儀器。氣球內充滿了氦氣或者氫氣,漂浮到距離地面30000米左右的高空,在上升過程中收集各個高度的氣象數據。
普通的氣象氣球,在氣象觀測站每天都會準時準點放飛,沒有這些氣球,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幾天的天氣會是怎樣?
這次美國蒙大拿州出現的氣球,其實就是氣象氣球的一種,它的自控能力有限,基本上是隨風漂流。
在北半球35°-65°之間,屬于西風帶,空氣運動主要是自西向東,受西風帶影響,以及其他偶然因素,導致這個飛艇在漂流過程中嚴重偏離預定航線,到達美國上空,這才是中國氣球到達美國上空的真正原因。
美國出動F-22,卻擊落不了一個氣球
盡管我方坦誠相告,該氣球屬于民用性質,用于氣象科研,但是美國仍舊將其炒作成“威脅”,各大外媒頭版頭條都是這個氣球。
其實稍微想想就明白,如果真的是要偵察美國,用衛星更方便。
一方面是因為衛星的精確度已經非常高了,比如: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吉林省四平市的農田場景,地面上的建筑物清晰可見。要知道的是,
能放出來的衛星圖都是民用級別的,精度肯定比不過軍用衛星。
如果真的要偵察,用衛星就足夠了,根本用不著無動力的氣球,畢竟誰也不知道它會飄到哪里,以及會不會在飄得過程中損壞。
還有就是一般認為
飛機和氣球等航空器上升的最高處就是各國的領空高度,
目前領空高度在35千米左右,而衛星所在的高度沒有領空限制。這意味著
使用衛星在太空中觀測地球沒有領空糾紛,而氣球漂浮到別國上空則有領空糾紛。
所以各國普遍使用衛星觀測地面,而不是使用氣球,畢竟容易落人話柄。
盡管這個道理連普通民眾都明白,以及我國公開回應這是民用性質的氣象飛艇,但是美國并不買賬,仍舊在渲染“氣球威脅”。
按理說,既然你覺得這個氣球對你有威脅,那你就將它擊落不就好了嗎?順道也可以還我們清白!
但尷尬的是,美國居然沒有去擊落這個氣球。
一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和國家安全團隊的官員已經討論了包括將氣球擊落在內的選項,而美國軍方此前曾經建議不要擊落。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派了F-22戰斗機在內的飛機前去查看該氣球,確定了
該氣球在遠高于商業空中交通的高度飛行
,一般的飛機是在8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飛行,而該氣球的高度在20000米左右,
不會對飛機飛行產生任何影響。
(美國也有這種氣球)
還確定了
這個氣球不會對地面人員構成軍事或者人身威脅,
說實話這個澄清沒啥意義,要知道的是它畢竟是一個氣球,升力全靠氣球內部的氣體支撐,根本沒辦法攜帶太重的東西,否則它就飛不起來,咱們玩過氫氣球就知道,稍微綁個重物它就飛不起來了,所以當確認這是個氣球時,就應該知道它沒啥威脅。
五角大樓還表示,
擊落氣球產生碎片的潛在損害,超過了氣球本身的風險,
他們還表示,與衛星相比,氣球沒有能力帶來更多的情報。
最后就是,F-22戰機很難接近氣球,f-22最高飛行高度在20000米左右,雖然該氣球也在20000米高空活動,但是它受風力影響較大,在氣流不穩定的時候還會上下漂浮,有可能上升到更高的位置。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沒有去擊落這個氣球,就是因為他們也知道,
這就是一個民用氣象飛艇
,如果花大功夫去擊落這個氣象飛艇,不僅代價極其高昂,還會還我國清白,所以不是美國擊落不了它,而是美國寧愿它在美國上方漂,也不去擊落,因為這樣的話它才能一直拿這個氣球說事,這讓我們接受不了!
中國高空飛艇誤入美領空,美空軍為何不擊落?萬一失敗就丟人了
在2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近日一艘中國無人飛艇出現在美國空域。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我外交部發言人說,這艘飛艇來自中國,屬于民用性質,用于氣象科研的。因為受到西風帶的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誤入美國領空。
這兩天,幾乎全美國媒體都在炒作這一件事,也就是所謂的疑似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從本月1號開始,在美國蒙大拿州比林斯上空發現了一個高空氣球。這個氣球是從北太平洋飛越阿留申群島,穿過加拿大領空以后進入美國蒙大拿州。美國媒體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中國的間諜氣球。美國軍方也大肆討論要將其擊落。整得美國如臨大敵,好像馬上就要被中國轟炸似的。
美國五角大樓提出了一些攔截方法,美國軍方還與民航當局協調,暫停了往返蒙大拿州南部比林斯市的一系列航班。提出使用遠程地空導彈,或者派出戰斗機擊落蒙大拿州上空熱氣球,美軍派遣F-22隱身戰斗機前往該地區做好了行動準備。
最后美軍提出不需要擊落這個高空氣球,美軍高層建議總統拜登暫不要將其擊落。包括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爾利將軍在內的高級軍方將領都“強烈建議”不要將氣球擊落,理由是考慮到氣球的碎片墜落會給地面帶來的安全風險。
實際上,美國空軍確實起飛了F-22戰斗機進行攔截,試圖找到擊落這個高空氣球的方法,但由于氣球高度太高,F-22戰斗機也有些無能為力。力所不能及,才是美軍建議不要擊落氣球的真正原因。
按照目前公開的圖像顯示,這個氣球的球體呈白色,下面吊掛了一些不明設備,疑似包括太陽能電池在內的設備。這是一個巨大的球體,美國軍方稱這個氣球大約有兩輛公共汽車的大小。
這個氣球的高度超過了36公里,最高可能會到40公里。如果真的到了3萬米以上,的確有點尷尬,這種飛行高度的飛行器,很不容易擊落,即使天下第一的美國空軍也一樣難受。
一是氣球高度位于遠程地空導彈的火力包線的邊緣,開火窗口非常小。目前多數防空導彈的殺傷區高界大多在2.7萬米左右,空空導彈就更低,很多導彈特別是空空導彈面臨夠不著的問題。
如果氣球的航路捷徑不經過地空導彈陣地,那么導彈只能看著。航路捷徑是指導彈陣地距離空中目標的速度矢量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垂直距離,這個航路捷徑不能超過限制條件。
例如當年中國以紅旗2地空導彈打2萬米高空飛行的U2偵察機,紅旗2導彈的航路捷徑只有三十多公里。因此中國空軍地空導彈營的陣地都“恰好”部署在U2的必經航線上,由于情報保障得力,那些陣地的位置真是太恰到好處了。中國之所以能夠以極小規模的地空導彈部隊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主要歸功于情報保障比較給力,而不是紅旗2導彈的射程有多遠。
美國本土大型防空系統部署較少,要調遣地面防空部隊進行攔截需要提前部署,是需要時間的。例如美軍的愛國者PAC-3導彈,在進行高空攔截作戰時,愛國者PAC-3導彈只能攔截距離大約在40~50公里,高度2萬多米的目標。如果要攔截高度30~50公里的目標,那么航路捷徑也將變得非常小,可能只有二三十公里。幾乎是需要把愛國者PAC-3導彈部署到高空氣球的正下方才行,這事是任何部隊都無法做到的。
二是氣球的飛行高度太高了,這個氣球飛在3萬米以上。常規情況下戰斗機飛不到那么高。美國戰機攜帶的阿姆拉姆空空導彈、響尾蛇空空導彈性能上也奈何不得。
美國F-22戰斗機的升限就夠不到,F-22正常也就能飛一萬多米,實用升限為19000米,最大升限為19800米。如果發射空空導彈,也就能打2.2萬米左右的目標。
所以要嘗試躍升仰射,如果想打高度3萬多米的氣球,F-22需要采用一個盤旋急躍升的戰術,像過山車游戲一樣,讓飛機以一個拋物線短暫躍升到2萬米的高度,然后發射空空導彈攻擊更高的目標。
這種戰術在冷戰時期,中美蘇都采用過,例如中國殲-6戰機曾急躍升到17500米打擊美軍的“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但急躍升戰術的條件限制太多,成功率不高。
雖然并不意味著美軍無法將氣球打下來,但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美軍攔截氣球很費勁,那就是一個巨大的諷刺。萬一攔截失敗,就更丟人了。總之,美軍沒有太好的辦法擊落高空氣球,或者一些極限戰術的成功率不高,所以才建議不打的。
美國政府和政客們其實是很清楚真相的,這就是一個普通的高空氣象氣球。而且過去多年經常發生這類事,氣象氣球是很常見的。由于近年來美國媒體瘋狂炒作中國威脅論,任何事情都可能被扯成間諜威脅,這個氣球就被美國人臆想為能夠拍照回傳的間諜設備,而且當年日本在二戰時曾放過高空氣球炸美國,因此美國輿論界就大肆炒作。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該氣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較大影響,因為使用高空氣球進行跨洲際的情報收集,不僅很費力氣,而且價值很低。目前,中國擁有世界超強戰略偵察手段,一點都不次于美軍,例如同步軌道光學衛星,大量的低軌道光學偵察衛星,低軌道的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海洋衛星,天波超視距雷達,以及高速無人偵察機。
中國的上百顆各種軌道和遙感類型的對地觀測衛星,擁有星座群和對地拍攝推掃技術,實現分辨率和偵察幅寬雙優的完美結合,其對地監視效率遠高于高空氣球。在偵察衛星都能組網并直播的年代,為什么要搞一款效能很差的高空氣球呢?因此,中國沒有理由利用這么落后的方式獲取美國軍事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