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鄭旭
2月22日,廣州萬頃沙鎮瀝心沙大橋被船只撞擊,橋體斷裂。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1名船員受輕微傷,3人失聯。據悉,該橋是三民島居民出島的唯一路上通道,通行車輛較多。
22日下午,當地一位居民告訴頂端新聞記者,他們已收到停水的短信,至少得停四五天。目前島上居民的出行只能依靠西側的渡口。
當地正解決居民停水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三民島原名瀝心沙島,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西南邊,由圍墾灘涂而成。占地面積14908畝,常住人口約7000人,三民島由民建村、民興村、民立村三條村組成故稱三民島。
據當地媒體報道,由于三民島四面環水,出行十分不便,政府為了解決人們出行及農作物對外運輸困難問題,90年代,瀝心沙大橋落成通車,三民島人們終于告別了渡輪的日子。
22日下午,當地一位居民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目前島上的生活暫時正常,除了停水以外影響不大。他表示已接到短信,說要停水四五天?!敖裉煸缟献驳臉?,是我們出島很重要的通道,很多人現在想出去也出不去了。”該居民向記者介紹,目前島上居民只能依靠西邊的渡口出島。
“船撞橋的地方是一個航道,很多海邊來的船都會往那走。”該居民稱。
另據羊城晚報報道,島上有很多種養戶,這個季節正收獲番茄和番石榴。島上農作物亟待運出,否則農民收入將受影響。
島附近的一位居民也對頂端新聞記者表示,島上的特產還有石榴、蓮藕、香蕉等其他蔬菜水果,很擔心島民因此事遭受更大的損失,特別是那些種植戶。
另據媒體報道,當地水務局正調派水車至三民島緊急供水。
有論文提到涉事橋梁防撞能力有限
頂端新聞記者注意到,核心期刊《橋梁建設》雜志2023年第5期刊登的《廣州瀝心沙大橋復合防撞裝置抗撞性能分析》一文顯示,瀝心沙大橋1992年建成,原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建成后通行車輛較多。該橋于2009年經維修加固 ,將橋梁荷載等級提高至A級荷載。該橋雖已進行維修加固,但防撞能力仍然有限。
論文稱根據《廣東省航道發展規劃(2020—2035年)》將該橋跨越的洪奇瀝水道航道等級由III級提升至I級,增加了橋墩受船舶撞擊的風險。為提高該橋的防撞能力,擬對主橋16—19號墩采取防撞措施。該論文稱在2023年4月,廣州瀝心沙大橋已完成波折鋼板-鋼覆復合防撞裝置加裝工作。
同時,另一篇論文《廣州瀝心沙大橋病害處理》寫道:大橋的主要病害有該橋梁體結構混凝土保護層局部不足,有露筋現象,個別位置有漏水的情況;引橋部分16m跨T梁梁體有裂縫,裂縫寬度小于0.2mm,在規范規定范圍內;通過水下摸查,部分樁基有露筋現象。
據央視新聞發布,經初步調查,涉事故車輛4輛,電動摩托車1輛,其中2輛車落水,其他3輛落至船上。截至今天17時許,3名失聯人員已經全部找到,均無生命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