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報》10月25日A03版
風吹稻浪,瓜果飄香。金秋十月,田野里一派豐收的景象。取代人力,奔忙在田地里的,如今是機械化的“部隊”,一臺臺收割機、烘干機,讓早上還是地里的稻穗,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糧食。“現在,育、耕、種、管、收各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種糧輕松了,農業也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了?!绷鬓D了3400多畝耕地的種糧大戶李開勇,同時也是我市蘇仙區首個農機合作社創辦者,“我準備再擴大規模,不僅是耕地,也包括農機設備,讓產業鏈直接延伸到餐桌上?!苯柚咝Щ霓r機裝備,越來越多的農戶和他一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裝上新引擎 打造農機制造高地
在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也是保障糧食產量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卻不到5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也制約著丘陵山區的糧食產量增長。屬于典型丘陵山區,11個縣(市、區)中,3個為山區縣、8個為丘陵縣的郴州卻用小農機作業解決了耕種的大問題。
翻耕、轉彎、爬坡,李開勇駕駛著一臺小農機嫻熟地在農田里向記者展示。與適用于平原地區的大馬力農機不同,這臺小農機具備著輕巧靈活、爬坡能力強等特點。而這正是我市農機企業——湖南農夫機電公司(以下簡稱農夫機電)研發的輕型履帶拖拉機。這臺小農機能360度原地打轉,能夠把水田里的邊邊角角全部耕作到位,已經成為像李開勇一樣種糧大戶的心頭愛?!扒鹆晟絽^的地塊邊緣不規則,普通機械上去作業,還是需要請少量人工輔助,增加成本。這臺小農機一用,不僅快,也將成本降了下來。”
產業出題,科技答題。
為助力丘陵山區每一畝耕地都變成豐收的沃土,我市出臺《關于提高全市農業機械化率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郴州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市發展和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職責,在政策、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為郴州農機裝備制造企業做大做強給予了大力支持,高位推動農機企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苦練“內功”、奮力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我市農機裝備制造企業不斷涌現尖端高端、領跑并跑、首臺首套科技成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需求交出了一份閃亮的答卷——
全力打造大米加工行業國際標桿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組織攻關技術團隊,加大研發投入,全國糧油機械制造十強企業的郴糧機瞄準建設國家級糧機研究開發中心、組建國際一流的糧機制造示范性工廠目標奮進。目前,郴糧機擁有大米加工20多個系列產品,是全國生產糧機品種最多、工藝最全的生產廠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歐洲、東南亞、南亞、南美、非洲等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基本覆蓋到世界上所有的水稻產區和雜糧產區。2022年完成銷售收入4億元,實現利稅3500萬元。
▲湖南農夫機電有限公司生產的履帶拖拉機 (全媒體記者 陳哲君 攝)
全力研發適合南方丘陵地貌特點的農業機械。秉持著研發適合南方丘陵地貌特點的農業機械的初心不動搖,農夫機電組織研發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針對南方丘陵緩坡、旱地耕作特點,反復試驗,不僅首創研發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機具,更開發了系列履帶拖拉機,有效降低了機具對土壤的壓實程度,增加了土壤孔隙。從小型耕整機、割曬機,到半喂入聯合收割機、輕型橡膠履帶拖拉機,再到如今的北斗導航履帶拖拉機、新能源履帶拖拉機的研發,企業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公司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年銷售收入突破4億元。目前,該公司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并出口東南亞、南美等多個國家,在國內履帶式拖拉機市場占有率連續幾年保持60%以上。公司主導產品橡膠履帶拖拉機、半喂入聯合收割機,解決了丘陵山區和水稻產區水田耕地保護難題,得到行業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市場認可,獲湖南省“十大農機創新產品”。企業也先后獲得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南省農業機械和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重點企業等稱號,起草國家行業標準3項,擁有專利51項。
積極全力破解煙葉生產“無機可用、無好機用”難題。煙葉種植在郴州有悠久的歷史,占全省三分之一,郴州煙葉以典型的濃郁香型享譽全國。為實現傳統煙葉種植向機械化種植轉變,湖南田野現代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近年來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結合煙葉生產種植區域實際,先后成功研發出智能四履帶山地深耕機、煙草專用深耕機、螺旋培土機、履帶式田園管理機、自走式機動植保機、30至80馬力煙草專用多功能機、移動式智能空氣源熱泵烤房等一系列煙葉生產專用機械,有效減輕了種煙勞動強度,降低了人工勞動成本,解決了烘烤中易損失等多個問題,煙葉生產水平及煙葉質量有較大提升,實現煙農增收、政府增稅、企業增效及糧食增產增收的目標。
截至目前,我市擁有規模以上農機制造企業10家,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年增長30%左右,2022年農機工業產值達12億元。全市農機裝備制造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
為了補齊丘陵山區機械化耕作短板,“加緊研發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寫入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丁笆奈濉比珖r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5%。這為我市農機企業描畫出更為壯闊的發展前景。
將農機裝備產業列入全市千億裝備制造產業重要支柱產業,明確以郴州高新區、蘇仙工業集中園為中心,以郴糧機、農夫機電、田野現代為重點,推進農機制造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嘉禾鍛鑄造農機零配件產業基地建設,十年打造農機制造百億產業。
良田里裝上新引擎,激發新動能,希望的田野上生機涌動。
跑出加速度 助力農業節本增效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作為我國糧食安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物質裝備基礎和糧食生產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機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著重要支撐。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為主的時代,農業機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不僅解放了勞動者的雙手、提升糧食生產效率,也確保了糧食生產穩產增產、節本增效?!笔修r業農村局農機科科長浣曉峰告訴記者。
乘勢而為,加速推進全市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擺上了農機工作者的案頭,也成為貫穿全年全局的頭等大事。
▲安仁縣承坪鄉凡古村女機手使用機械化設備進行插秧作業
我國耕地資源有限,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態勢。提升單產是增加糧食產量的有效手段,而機播質量將直接影響作物出苗質量和單產水平,尤其是水稻機插秧更是具有穩產增產、水稻品質好、抗倒伏、用藥少等優點。聚焦水稻生產中機械化栽植薄弱環節,我市安排專項資金和政策對機插秧和機拋秧進行重點支持,積極開展機插機拋秧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安仁縣、永興縣、資興市、宜章縣、嘉禾縣等5個縣已經全面開展水稻機插秧和有序機拋秧作業補貼試點,大力推廣插秧機和有序拋秧機。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完成水稻生產138.56萬畝機插機拋面積,機插率達到38.73%,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全年推廣插秧機和有序拋秧機139臺,其中乘坐式插秧機102臺、手扶步進式插秧機21臺、有序拋秧機16臺。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城市,“誰來種地”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農機合作社催生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給出了答案。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社會化服務可推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實現農業節本增效。
把農機合作社建設作為農機推廣的主戰場、提升農業機械化率的主抓手、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的主突破口,打造成農機推廣培訓中心、農機作業服務中心、農機維護檢修中心、糧食烘干加工倉儲中心,一場大力培育農機合作社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的浪潮在全市鋪陳開來。借助六個優先(涉農資金優先安排、涉農項目優先推薦、農機手培訓優先組織、土地流轉鄉村優先統籌、機庫棚建設用地優先保障、大型機具抵押貸款優先辦理),三大工程(農機合作社空白鄉鎮清零工程、農機合作社升級提質工程、西河鄉村振興示范帶農機合作社提質工程)的實施,我市已經成功建成省級現代社96家、示范社27家、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4個,示范帶動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213家。以安仁縣為例,通過構建“合作社+村集體+小農戶”組織形式,利用村組織優勢開展居間服務,組織整村連片全程機械化生產,安仁縣農機合作社從2019年服務能力5萬畝提高到現在的80萬畝,村集體普遍每年創收3萬—5萬元,農戶每畝節本增效100元以上。安平鎮個別村級組織更是通過向農機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轉、作業組織、矛盾糾紛協調獲得合作社分紅達10多萬元。
▲機械化拋秧
與此同時,我市持續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保障農機運行通暢。一方面是大力推進宜機化改造。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涉農項目資源,我市大力推進“適機田土”改造和機耕道建設,2022年,在3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整鄉整村推進田土“小改大、高改平、彎改直”,機耕道與通村通組公路相互連接,配套建設農機下田附屬設施。另一方面是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圍繞“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我市抓好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建設,2020年來,全市申報實施省級設施農業項目5個,示范帶動了湘江源蔬菜基地水肥一體化、連棟鋼體大棚等項目建設。
規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大力推廣高效綠色機具工作也在同步推進。抓宣傳引導、抓便民服務、抓補貼資金及時兌付,優先保證糧食、油菜、生豬等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和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以及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和數字化發展所需要機具的補貼需要,僅2022年,全市就辦理補貼機具4889臺,補貼金額2906.7萬元,受益農戶3398戶。
2022年全市水稻、油菜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8.13%、69.87%,比上年分別增長2.04、1.67個百分點,其中水稻機插機拋率38.73%,較上年增長4.65個百分點。加速推進的農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我市農業機械化率,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描繪出一派嶄新的豐收圖景。
織上防護網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
農忙時節,在田地里穿梭奔忙的,除了大大小小的各式農機,還有市農業、農機部門聯合派出的督導組成員。他們下沉各鄉村一邊開展農機作業和水稻、油菜機收減損技術指導服務,一邊將統一印制的《拖拉機安全駕駛告知書》《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手冊》《農機作業人員安全知識要點》等手冊逐村逐戶發放到拖拉機駕駛員手中。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抓細工作落實,盯緊苗頭隱患,全面排查風險。我市農機工作人員把安全掛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
督導考核——
將農機安全生產和拖拉機頑瘴痼疾整治列入縣鄉綜合績效和政府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市委農辦出臺拖拉機專項整治方案和考核細則,市整治辦出臺《拖拉機整治攻堅五項措施》;大力推進農機安全鄉村網格化治理,明確規定每臺拖拉機由鄉鎮政府和村支兩委分別明確一名監管責任人,壓實鄉鎮和村組的屬地管理責任;制定下發農機合作社安全生產“九帶頭、九嚴禁”工作規范,壓實農機合作組織與機手主體責任;市農業、農機部門堅持每周一會商、每月一調度、每季一督查一通報、半年一考核。組成聯合暗訪督導組,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不定期深入鄉鎮、村組暗訪,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交辦和督辦,形成強大整治合力。
隱患排查治理——
按照一臺不漏的要求,在全市部署開展變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和盤式拖拉機全面排查摸底,強化“三單四制”管理,建立摸底清單、問題清單、暗訪發現問題整改交辦單,嚴格實行拖拉機安全監管責任制、問題整改責任制、問題整改銷號制和追責問責制。加速推進變型拖拉機報廢清零,2022年全市注銷變型拖拉機2961臺,報廢拆解1676臺,其中實施強制報廢136臺。三年專項整治以來全市注冊登記的33171臺變型拖拉機目前已累計注銷30012臺,存量減少90.48%。
執法檢查——
充分發揮鄉鎮“兩站兩員”、公安派出所、一村一輔警的職能作用,及時勸導糾正拖拉機交通違法違規行為。市農業、農機部門與市公安交警部門建立拖拉機牌證信息、執法信息共享機制,制定下發了《全市拖拉機道路安全聯合執法工作方案》,各縣市區農業、農機和交警大隊每月開展聯合執法兩次以上,將查處拖拉機違法行為納入重點考核。2022年全市開展拖拉機聯合執法394次,查處違法拖拉機365臺。
組建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
為提升農業機械化防災減災能力,依托農機合作社全市共創建農機應急服務隊48家,應急作業機具2804臺(套),并發布了《郴州市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工作專班方案》,逐步形成覆蓋糧食生產鄉鎮、作業能力強的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體系。
▲桂陽縣舂陵江鎮七里坪村,合作社統一安排的水稻收割粉碎一體機正忙著搶收晚稻(何禹軍 攝)
以“平安農機”示范創建為抓手,以拖拉機頑瘴痼疾整治為重點,鐵腕整治安全隱患,切實提升農機本質安全。三年來,我市變型拖拉機注銷總量和報廢率均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推廣辦理農機安責險2766臺、保費113萬元,新機承保率排名也位列全省第一。全市7個縣市成功創建為全國、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連續12年未發生農機亡人事故。9月26日,在全省農機安全生產部署推進會上,我市作典型經驗介紹。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安全,攻堅克難,務實創新,全市農機化發展呈現全程全面安全有序發展態勢。
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讓廣袤鄉村對于農業機械化的需求如潮涌動,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使得智能化農機產品加快應用落地,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雙輪驅動的合力之下,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出現,大規模農機運用的新場景正在日益展開,加速提升著農業的綜合實力。
勇毅前行展宏圖,接續奮斗譜新篇。
踏上新征程,全市農機工作者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為全面提升糧食生產耕種管收儲全程機械化質量水平,努力實現農業生產到哪里,機械化跟進到哪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