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表示,2月18日,湖南株洲,小車因沒有在零點前下高速被收取全程高速費用,司機與收費站發生爭執。幾輛錯過高速免費的車輛堵在口子上,不愿付費離開,導致車輛堵塞。
假期最后一天,因車輛未在零點前下高速而被要求收取全程高速費用,此類新聞,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多次。有些司機對此不滿,與收費站發生爭執,進而造成收費站擁堵。
站在司機的角度,自己只在收費時段行駛了較短時間,他們認為按照全程收取高速通行費不公平;而站在收費站的角度,免費規則是早就明確公開的,收費站按規則收費沒有過錯,而且難以具體確認車輛在收費時段的行駛距離,故而只能按全程收費。
圖源:視頻截圖
評論指出,規則是清晰的,亦是對等的,進而也是合理的。只不過,對具體的司機而言,也許并未享受過“提前免費”的待遇,如今卻要承擔“延遲不免費”的后果,可能會心里感覺不平衡。
在規則意識的層面,不知道規則并不是不遵守規則的理由。
事實上,考慮到道路擁堵等因素,司機如果意識到可能無法在免費時段駛離既定高速出口,應該就近先行駛出距離自己最近的高速出口,這樣就不會產生全程計費的問題,而只會計算最后一段路程的費用。不清楚免費規則,也不知道如何規避全程收費,主要責任顯然在于司機,因此司機拒絕繳費不可能成功。如果造成收費站長時間擁堵等后果,可能還要承擔其他法律責任。
但與此同時,在技術層面,計算車輛在收費時段的行使路程,其實并非完全做不到。
近年來,高速公路上多了很多裝有攝像頭和其他設備的龍門架,它們的主要用途是記錄車輛的行駛路徑。特別是,對于裝有電子收費系統ETC的車輛,這些攝像頭還能記錄其在高速公路上的每一次通行,以便進行準確的計費和記錄車輛行駛過的道路。既然如此,至少對于裝有ETC的車輛,要分別計算其在免費時段和收費時段的行使路程,在技術上應該是可行的。
如果能在技術上實現收費時段和收費里程的精細計算,能否適時調整免費規則、更準確地分別計算車輛在收費時段和免費時段的通行距離?這是值得期待的。而在此之前,司機應該更有尊重規則的意識,理性看待自身遭遇的所謂“不公平對待”;高速公路方面,也應該通過沿途電子字幕等方式,適時提醒即將進入收費時段時仍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司機,及時選擇就近出口駛離高速,以避免被按照全程收費。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九派新聞、都市快報、陜西網白鹿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