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案例案例
[cp在面對刷屏時一個細節往往被激動的圍觀者忽略——文馬在發微博時都使用了 " 粉絲頭條 " 功能。兩條相隔三分鐘、面對八千多萬粉絲的頭條微博一齊放出,雖須花費三、四十萬推廣費用,卻是造出微博新聞爆點的不二法門。即將出刊的某媒體內容被瞬間秒掉,八卦事件背后,閃現的是經典傳播學案例的影子。轉
課程
長期關注娛樂八卦和粉絲群體非常有利于學習傳播學,每一個概念竟然都能迅速體會深意對號入座。 ?
對于傳播學來說,八卦真的是堪比色qing內容的存在。人在本性面前就是奴隸,大家要做生意,多從人性入手,可能撈到偏門發大財啊~
[cp]如果把傳播學學明白了的話其實就知道關于一個人的八卦百分之八十都是假的。
所以,無論是誰的八卦,無論這八卦是誰對你說的,不要信,更不要帶節奏。
誰信誰就被蒙蔽、控制和挑撥。
誰信誰就是烏合之眾的一分子。
在別有用心者看來,利用烏合之眾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人性里帶節奏的劣根性是很容易被利用的,群眾的情緒是最容易被挑撥的。
而你永遠不會知道誰是那個小人,甚至你在被他整了之后還會拼命維護他。
交朋友必須交人品有保障的,道德是交友最重要的尺子。不然你什么時候被坑了都不知道。
小人連他自己都騙,更何況你?[/cp]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曾指出,千萬不要小看八卦的能力,八卦是認知革命帶來的結果?!皩τ谝粋€社會性動物而言,這是文明的關鍵。正是通過八卦,人類才能充分了解自己部落中的關系狀態,知道誰是可信可靠的,才能擴大規模,發展更緊密和復雜合作方式?!?/p>
不過,八卦有著自己的局限。在150人以內的部落內,僅靠八卦或許就可以維持運轉,但一旦超過這個上限,就無法建立起更龐大的文明。那么,在今天這個時代,八卦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又具備了哪些新的傳播特征?爆款八卦的6條屬性:
簡單+意外+具體+可信+情感+故事
美國學者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研究獵奇荒謬但生命力超群的“都市傳說”時發現,一則觀點若想牢牢粘住受眾注意力,其本身需要具有一種黏性,而這種黏性可以具化為6種信息屬性——簡單+意外+具體+可信+情感+故事。
這種信息傳播的黏性,在八卦傳播上也同樣適用。拿王寶強離婚這一八卦拆解:
簡單明星配偶出軌,家庭破裂,無疑是一則低門檻、易消化的簡單娛樂新聞;
意外一向愛妻有佳的憨厚寶寶,深夜發博公開自曝妻子和經紀人的出軌丑聞,意外值滿
故事+具體+可信如果這則八卦只有離婚聲明這一孤立信源,可能還不至于產生如此大的漣漪。而“早就發現端倪拍照留存的柯南網友+捉奸現場圖+馬蓉暗示內幕的憤然嗆聲”等細節,更把這則娛樂新聞充實成一部“有血有肉”的故事。
情感 王寶強的一紙離婚聲明,可以說率先對網友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情感動員。對于丈夫的同情,和對出軌男女的指責,猛烈的情緒高潮對于事件的擴散起到強大的助推作用。
信息鏈條缺失曖昧
八卦成為抵達真相的湖心之船
在奧爾波特和斯特曼提出的謠言公式中,事件的模糊性與謠言的傳播能量成正比。
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
同樣,一則以離婚聲明為圓心的八卦輻射環能發酵至此,與信息本身完整性的缺失脫不開干系。
在王寶強離婚事件中,除了其本人發布的那條語言邏輯嚴謹的簡短聲明外,關于事件的始末詳情,都尚無權威信源報道。在輿情發酵過程中,除了各路早期微博舊貼,更多信源并無實質內容卻依舊被大規模轉發??梢?,眼前一團迷霧的網友們都孜孜不倦地劃著“八卦號”小船,奮力駛向那個名叫真相的湖心,試圖利用各種信息碎片拼湊成自己的“真相版圖”。
八卦作為社交情境
實現信息交換與個體意見表達
大家為什么能夠滿懷熱忱地犧牲寶貴周日,投身到“關我屁事”的話題討論當中?或許可以考察人類的另一重原始動機。進化心理學家Robin Dunbar指出,人類語言真正的作用是社交而不是交流。作為典型的社交動物,八卦也是一種常見的人類社交情境。
受眾通常是帶著動機參與八卦討論的,一方面,大家坐在一起說說自己知道些什么,既能有個談資,彼此也可以借機實現信息的交換和補全;另一方面,人人都有評論欲,我們進行意見表達的同時,也在借此契機映射自己的情感生活與親密關系。群體規范與群體認同機制
社交媒體時代,微博早已成為八卦的“狂歡廣場”。而在依托社交媒體展開的群體傳播中,每逢“沖突性”劇情上演,大眾都會毫不吝嗇地貢獻情緒。
這是因為,在群體暗示與群體感染機制作用下,群體中的主流情緒能夠以異常的速度蔓延開來。在整體的亢奮氛圍下,一種情緒、一個觀點能夠迅速形成“沉默的螺旋”效應。
網友們的情緒宣泄與一邊倒地評論,一方面是由于在匿名的網絡環境下,責任的分散和消解通常能慫恿大眾百無禁忌地隨性發言;另一方面,這種與群體合意“同一戰隊”的情境,會讓身處其中的受眾得以收獲強烈的群體身份認同感,無處不在的名人窺探欲
享受權利倒置的快感
與人類與生俱來的八卦基因類似,“窺探”作為人類的又一原生基因,也是解釋各類娛樂圈輿情事件的另一動因。明星們的隱私B面,一直是公眾獵奇窺探的內容。
平日里仰視、遠眺姿態窺探明星動態的受眾們,在八卦中收獲了“權利倒置”。自揭傷疤的王寶強,在轟轟烈烈的真相挖掘or袖手點評的輿論泥石流中,三位當事人似處于??滤缘摹叭笆匠ㄒ暀C制”中,而“俯視者”和“審判者”則是眾多普通公眾一方面,深夜的人腦理性思考能力不強,感性情緒作用下,很容易跟著主流輿論導向走;另一方面,深夜正是媒體和各方來不及反應的時間段,在這樣的情境下,由當事人放出的最初的八卦消息,很容易就能扛起輿論導向的大旗。
蔡康永曾說過:“八卦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謂八卦不八卦重要的在于水準問題,而不是有和無的問題。”現在,這句話,也送給我們。
當你自己過的不太盡如人意的時候,就會很想知道別人是不是也過的一樣慘淡
亦或是,當你感到很孤獨的時候,很想融入他人,只好把你所知道的“猛料”搖尾乞憐的向他人炫耀,以期把它作為換取認同感的談資
因為喜歡八卦的人有自卑心理,希望通過這些不為人知的隱秘新聞來提高自己的地位,畢竟很多的隱秘八卦需要跟這些人物走得很近才能得知。
的確,我們經常在與人攀談時聊八卦是為了得到相同的觀點拉伸我們之間的距離。
所以,八卦本質上是投射和認同,是非常非常復雜的概念,八卦別人,被別人八卦的時候,都是含有很多情緒的,這是自我了解的一個工具。
我記得以前在學一個理論的時候,八卦其實是最好的打開社交情景的工具,比如你和一大群人聚會,一開始的時候不會敞開心扉,往往從誰結婚了,離婚了,孩子出問題了,先從八卦開始。你會發現所有的社交,一段關系開始,都是從八卦開始。
八卦的一個核心,是大家一起說別人的壞話,讓大家覺得我們是一伙的,帶給大家極大的歸屬感,有一個假想敵出現的時候,那個人雖然不一定壞,但是會讓大家覺得很有安全感。我記得有個社會學家做的實驗,想研究一下人群,把一群青少年分成兩個組,去野外露營兩周。這兩組剛開始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每個組各自生活。第二周的時候,實驗組讓大家知道還有另一組存在,于是很快這兩組就開始出現辱罵對方,編兒歌嘲笑對方等攻擊行為。實驗者還特別壞,讓大家去爭搶一個有限的資源,比如水。這使得每個小組凝聚力更大,爭執更大,當我們有一個假想敵出現的時候,會使人們族群變得團結,會使攻擊性出現。
不傷及自身利益的調侃話題。
1、表達意見 2、交換信息 3、建立聯系 4、追求認同 5、閑著也是閑著,有時候是想賣出安利增加影響力,有時候是在討論中自我升級,也能籠統視為害怕和別人不一樣,又害怕跟別人一樣的矛盾心理的實際操作表現之一
在實驗結束后,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了采訪,參與者表示相比那些不知名人士的新聞,他們更愿意給身邊的人八卦一下名人新聞,因為這樣大家才能懂得這條八卦新聞的價值,否則會自討沒趣。再被問及什么樣的名人信息會觸動他們想要八卦的心弦時,參與者說到,“一些與八卦新聞主角形象相反或者更加細節和隱秘的新聞才值得跟身邊的人分享,因為這才會讓別人驚訝或者相信自己真的跟新聞主角有關系?!?/p>
我覺得好奇心(curiosity)和窺視欲(單純窺視,與性無關)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控制(雖然可能僅僅是表象)。而通過了解他人的八卦(隱私),我們能夠更加滿足自己的掌控感.營造一種"我了解你,在那么一些地方我擁有了更多的籌碼"的感覺,不知道你們能不能體會.。
人都想進入他人的世界
八卦只是一種接近真相的方式
而人們需要真相
因為媒體常常會用不客觀的方式報道
于是人們開始懷疑媒體的真實性
所以產生了對真相的追問
誰能擺脫對真相的好奇呢?
推薦一本書《惡習的美德》,里面就有論述八卦這一惡習的內容。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說實話,雖然我有時候配合別人八卦 但我覺著在我面前八卦別人的都是傻逼 謝謝
歸根結底其實這是蘊含在我們基因中的行為。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早在7W年前的認知革命發生之后,能夠說他人閑話,即gossip,是區分智人與其他動物和人種的一個顯著特征,正是因為有了goosip,使得人際關系變的微妙,同時產生輿論壓力來約束群體中其他人的行為,從而使得智人的合作的群體突破50人左右可以達到150人左右,這是其他動物和人種所無法達到的。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基因傳承和演化,使得今天的我們對八卦毫無抵抗力吧。
:閑言碎語對推動語言的發展實際上起到了非常傲嬌的作用。
這個結論來自人類學家羅賓.巴頓,在他的著作《儀容整理、八卦與語言進化》有。老人家認為正是我們對八卦愛得瘋狂,才不得不找到了“語言”這玩意來滿足自己。
安全地談論別人的不幸,隱私。宣泄不滿,嫉妒,好奇心,性欲。
表達態度觀點。
尋找,團結隊友。
無話可聊,或不便聊相關人物的話題泡沫。
一、社會意義:
① “八卦”是一種道德規范上的監督與懲罰機制。人們懼怕流言蜚語,故形成強烈的自我道德約束。這能夠規訓個人行為,維護群體社會規范。
② “八卦”可以提供集體身份認同,維系內群體。
當然我們個人基本并不是為了達到這些“社會意義”選擇八卦別人,相比之下,“個人意義”更是我們選擇八卦的直接原因,所謂高大上的“社會意義”maybe只是社會學家事后找到的一些功能罷了。一、社會意義:
① “八卦”是一種道德規范上的監督與懲罰機制。人們懼怕流言蜚語,故形成強烈的自我道德約束。這能夠規訓個人行為,維護群體社會規范。
② “八卦”可以提供集體身份認同,維系內群體。
當然我們個人基本并不是為了達到這些“社會意義”選擇八卦別人,相比之下,“個人意義”更是我們選擇八卦的直接原因,所謂高大上的“社會意義”maybe只是社會學家事后找到的一些功能罷了。二、個人意義:
惡意的因素
① 以八卦為手段惡意操縱影響他人對第三方的態度,挑撥離間、顛倒是非、中傷他人,如果他人并非清明,或者并沒有時間,沒有興趣、沒有機會,就會使他人在不了解第三方的情況下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孤立第三方,扼殺第三方與他人相處的可能性。
② 獲得權力感,具體包括一種是審判他人的快感,一種是操縱他人態度的快感。從肉體上毀滅一個人或從棲息的社會群體中毀滅一個人都是人本能的排他性吧。
非惡意的因素
① 獲得集體身份認同,通過評價他人暴露自己的道德取向、價值觀,找到有相近價值觀、志同道合的人,形成、維系內群體。
② 自我監測,通過他人對第三方的評價,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是否符合群體期待,標記自己道德傾向的相對安全閾。
③ 準入門檻低,不受專業知識、興趣偏好限制,價值判斷嘛~誰都能談一兩句。
④ 關于隱私與人性的信息是一種稀缺資源,“八卦”可以收集、交換這方面的信息,獲得深入的信息,例如通過“八卦”了解一個人的過去,更好的理解當下的他的行為性格。
⑤ 一種談資
⑥ 逾越的快感,談論亂倫、性等不被正式對話認可的主題,會使人產生越軌的快感,使自己在不被社會排斥的閾內區別于規矩拉嗾使的大眾,體現差異性與區隔。三、八卦的過程
對于一次“八卦”,包括了以下三個部分
事實陳述、價值判斷、行動指南
① 事實陳述:一般來說一次八卦的開始從“陳述事實”開始(往往并不是事實,而是一個人透過有色眼鏡看到的“事實”)
② 價值判斷:內群體成員對第三方行為進行價值判斷,通過這一過程內群成員獲得集體身份認同,排斥內群體的中的異己,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是否符合內群體道德期待。
③ 行動指南:一是根據集體道德期待糾正自己的行為,二是繼續強化集體身份認同,三是決定是否與被評判第三方的交往,以及進而如何評價他。
對于“八卦”答主雖然深惡痛絕的,但又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拒絕它,畢竟我們都是群體動物,畢竟我們還要和好多愛八卦的人相處,畢竟我們還得和這個看起來愚陋不堪的社會共存,所以對于答主來講八卦可以,但是要有底線,具體就是不干涉他人對第三方的交往選擇,不打擾第三方的生活,不因自己的厭惡誹謗第三方,盡可能的保持清明,八卦時有必要說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價值判斷,哪些陳述是自覺是存疑的。雖然上述的若干點做起來有點傻,并且往往實施的時候都處于一個曖昧的中間地帶,并不不到“完全”。但我覺得保持這種的態度終究是好的,至少是對第三方的尊重,不因為自己的價值判斷、道德評判,扼殺了他人了解第三方的可能性。
你有沒有聽到一個某某某的大八卦?”這就是一個八卦效應傳播的開始。
當一個人聽到一個八卦時,就會下意識的向他人尋求認同,以驗證這件八卦的真實性。這時,人們一定會在群里面聽到兩種答案,一種是,“哎呀,聽到了呀”,一種是“哎呀,沒有聽到,趕快告訴我是什么是什么”。這時最初的八卦者,就會在群里看到聽到這個八卦和沒有聽到這個八卦的人數比例。
當回應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聽到這個八卦了,群里開始自發的討論起這個八卦時并有人已經開始對八卦進行闡述時,此時的八卦已不具備獨立性與隱秘性,最初的八卦者就會進一步對自己知道的八卦詳情進行闡述,以驗證自己的八卦是否是詳實,同其他人是否有區別,以保證自己的八卦詳情是最詳實有效的,此時的最初八卦者,一定是最積極翔實的闡述自己的八卦情況,從而獲得別人的關注,此時八卦終結。當群里面的另一種回應是,很少人知道這個八卦,這極少數人就會開始進行初步的試探,以驗證己方所知道的八卦是否為同一八卦,當驗證成功后,此時的最初八卦者就會同極少知道這個八卦的人形成一個“共鳴圈”,因為他們是極少數的真相掌握者,從而形成對其他不明真相者的優越感。此時他們需要做的便是維持自己真相掌握者的身份以及對不明真相者的優越感,在這一階段,他們會往往會模糊吐露此八卦的一些關鍵名詞,但絕對不會對此八卦進行詳細闡述,而不明真相者會以“快點說出八卦,急死了,急死了”等回應,這會進一步促使真相掌控者對自己優越感的感受,從而形成心理上的快感。為了維持自己真相掌握者的身份,他們往往會以自己是“不傳播八卦的好人”,“傳播八卦是不對的”等道德至高為借口,中斷八卦的傳播,以維持八卦的神秘感。此時的不明真相者也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繼續對八卦保持好奇,想要探尋真相,另一種則是表面對此不再在乎,但仍然會繼續探尋八卦真相,直到另一個真相掌控者的形成。
至此,一個八卦傳播心理圈就已形成,等待的是另一個圈的形成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