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第二部觀賞性淡了
2003年10月17日10:49 北京日報
沒了斯琴高娃的《大宅門》還有的看嗎?兩年前,《大宅門Ⅰ》以17%的高收視勇奪央視一套當年的收視冠軍,而今,該劇在換了一批新人后重又登場,是否實現了郭寶昌所希望的“風味不變,精彩依舊”?
據AC尼爾森的收視調查顯示(10月1日—5日),《浮華背后》平均收視率為7.9%,《大宅門II》的平均收視率為6.3%。在收視調查的曲線圖中可以看出,《大宅門II》非常
受中老年觀眾的喜歡,在45歲到54歲這個年齡檔的收視率竟達到了18%。
收視分流難以抵擋
《大宅門II》離第一部的收視差距很大,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CETV-3“首播劇場”是一個新開發的電視劇場,有些觀眾家里至今尚沒調出這個頻道,收視群體自然受到了限制。另外,收視分流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與該劇同一天登場的是在外地收視一路飄紅的《浮華背后》,這部由孫紅雷、宋春麗、陸毅、袁立攜手演繹的電視劇是最典型的商業劇,陰謀+愛情、走私與反走私、黑道與白道的較量等等抓人眼球的賣點應有盡有,盡管該劇也曾有一些虛假的情節和不真實的對白被觀眾拿來“評判”,但由于該劇懸念迭生、環環相扣鎖住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奪走了一批對《大宅門II》有期待的觀眾。
編劇主觀色彩太濃
喜歡第一部《大宅門》的都想接著過第二部的癮,可要想留住“老觀眾”也不容易?!洞笳TII》受中老年觀眾喜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北京的味道濃,故事性強,人物命運牽動人心。但由于郭寶昌太想把家族史連貫地搬上熒屏,而他又對當時人的一些生存狀態不甚了解,因而在展現很多故事和矛盾時融入的主觀色彩太濃。對《大宅門》第一部贊賞不已的觀眾楊凌直言:“續集看后很失望,感覺編劇太過主觀不夠真實。比如那場戲,日本人讓白景琦交出手中的秘方,并且出任商會會長,性格剛烈的白景琦不從。白景琦的反應過于‘夸張’,他的反抗應該是軟硬兼施有計謀的,這部劇中有很多類似這樣不真實的細節,因而沖淡了它的觀賞性。”
演員難以承受之重
《大宅門II》融進了一批新鮮血液,觀眾的感覺似乎并不像先期炒作的那么耀眼。有位觀眾半開玩笑地說,“第二部全篇看下來,只喜歡兩個人,一個是陳寶國,把白景琦演得很立體;一個是劉斌,把個漢奸演得淋漓盡致。”此話雖說有些偏頗,但細一想也不無道理。
陳寶國、江珊、何賽飛、雷恪生、劉蓓、俞飛鴻、王茜、劉斌等個個都不軟,可這些星們“扎堆”的效果并不怎么理想。江珊是一個很好的演員,她演杜梅那種小女人特別拿手,但這個香秀卻與人物游離,當初白景琦看上香秀就是因為她與眾不同的個性,可在第二部里她的個性卻無影無蹤了,人物顯得很平。劉蓓在這部劇里擺脫不了都市人的感覺。觀眾吳雨表示,導演們在選角色的時候是否可以多考慮一下觀眾的視覺感受,在劇中陳寶國與兒子(劉斌)、孫子的年齡差距太小,“感覺太不舒服了?!?/p>
坦率地說,雖說《大宅門II》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在每年上萬部集的產量中,它依然算是一部較上乘的劇目。本報記者趙文俠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