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蘑菇頭小女孩
在金色世界里到底發什么呆?
在解讀名畫前,
我們先扒一扒畫作者劉野的故事……
在“文革”成長的劉野
劉野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北京是個充滿神奇故事的城市,各種資源各方人才如百川匯集,它散發出的魔力讓人向往。但十年“文革”時期的北京,被紅色覆蓋的年代,一切是那么瘋狂。
劉野,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1964年生于北京。1986年考進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1994年畢業于柏林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系。作品的價位已達千萬級別,廣為海內外收藏。
《自畫像與蒙德里安》,1998年,110x80cm
1980年,16歲的劉野面臨考高中的選擇,他在同學的游說下報考了北京工藝美校的工業設計。那會改革開放不到兩年,封閉的環境下他連工業設計是什么都不清楚,就懵懵懂懂背著書包去了。后來他意識到,這個專業特好,能接觸蒙德里安、立體構成、產品設計打開了新的視野,為以后的藝術創作埋下伏筆。
1986年,他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大三時候,學院教授推舉他進當時赫赫有名的德國柏林藝術學院,這是所對他日后影響很大的學院。他開始從中國人視野去看待世界,思考西方文化。
《畫室》,1991年,45x45cm
據媒體報道事情經過是這樣的:1992 年,柏林本土畫廊——Taube 畫廊的老板克勞斯在逛展覽時,無意間看上了劉野的一張小畫。他根據展訊找到了劉野,見面后,克勞斯請他飽餐了一頓意大利菜。席間,克勞斯驚異于眼前的青年,擁有著繪畫天賦卻要浪費時間去打工。他當即向劉野表示,希望他停止打工安心畫畫,準備舉辦展覽。從那會起,劉野開始用單純的、童話式的語言來講述大人的故事,延續至今。
《柏林室內》,1993年,60x75cm
第二年,Taube 畫廊為劉野舉辦了《劉野Ⅰ》的個人展覽,十多張大大小小的作品開展就被銷售一空,他瞬間變成了當時班上最突出的學生。不僅如此,1995 年,回國后的第二年,現任佩斯北京總裁冷林策劃了展覽《世說新語》,劉野是三位參展藝術家之一。
《第一個故事》,1994年,150x150cm
“相當特別,相當清新”,冷林第一次面對劉野的繪畫發出這樣的驚嘆。這是劉野回國后舉辦的首次展覽,在國內藝術界引發了強烈關注。同年,瑞士駐華大使、收藏家烏利·??碎_始收藏劉野的作品。
《憂郁》,1993年,24x24cm
小女孩系列:童話人物卻很憂傷
劉野的作品,標識性很強。人物大多是圓圓的臉盤,大大的腦門,瘦瘦的身材,樣子很單純。偶爾空著手,偶爾捉著畫板,偶爾拿著利刀……
《鳥》,2006-2007年,120x90cm
比如紅色遠山前持著短劍相向的兩名小女孩,她們看上去面無表情,你幾乎看不出任何喜怒哀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你只能通過畫面來揣測。
▽
劉野,《劍》,2001-2002年,180x360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拍出4268萬港元)
細看這些小女生,她們的額頭非常碩大,眉眼間距極寬,鼻梁很塌很小,櫻桃小口,有種幼稚感,令我想起奈良美智的萌壞女孩。
▽
《美人魚》,2004年, 220x180cm
她們的穿衣打扮不時髦,有點像80年代的學生裝,有人說用現在流行風格來形容屬森女系。
▽
《讀書的女人》,2003年,100x80cm
有人說,這些作品畫面美麗、可愛、明亮,很歡樂。
也有人說,歡樂背后隱藏著一股憂傷。
《你好,蒙德里安》,2002年,60x45cm
對此,劉野輕描淡寫道,“誰又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運呢?正像阮玲玉、周璇、張愛玲一樣?!?/p>
喜歡劉野的朋友一定留意到,這幾位女性的確是他欣賞的。2002年以后,劉野創作了一系列以中國著名女性為主題的肖像作品,其中就包括了阮玲玉、鄧麗君與張愛玲等。
下面這張眼眶噙著淚的阮玲玉長著一張圓潤而飽滿的臉,風格很劉野。
▽
《阮玲玉之二》,2002年,60x45cm
《阮玲玉之一 》,2002年,60x45cm
《張愛玲》,2004年,60x45cm
這些畫中人臉上的光采、光與暗的強烈對比,傳達一種戲劇舞臺感,不禁讓人想起荷蘭大師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舞臺感是劉野常用的手法,這與他父親在中國人藝當編劇有關,劉野把戲劇般舞臺濃縮在一個個畫面,講述人間百態。
“
很多人看了我的畫說特別歡樂特別幸福,其實我的畫里邊有一種特別不快樂的東西,被乍看上去的那種歡樂幸福蒙蔽了。”
那劉野究竟想透露什么?
以周璇為題,她象征了一種紅顏薄命的悲劇命運。
▽
《周璇》,2003年,60x45cm
周璇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是蜚聲海內外的一代歌星,歌曲《天涯歌女》膾炙人口,主演的電影《馬路天使》被選為華語百大電影。但華麗的舞臺形象背后卻是一連串坎坷的經歷︰終生尋覓親生父母而不果、受盡養父母的敲詐、先后三次失敗的婚姻、被第三任丈夫騙盡積蓄、最后更發瘋至死。唉,即使聰慧美麗如周璇者,也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劉野創造這個悲劇角色時,選擇以童話人物的方式來呈現周璇,通過甜美又帶點稚氣的笑容,營造一種可愛幸福的印象,一如周璇在銀幕完美的形象。銀幕與真實存在強烈反差,這是中國文學中所講“以樂寫哀,哀更顯哀”的美學表達原則。如果你看過卓別林的喜劇《城市之光》就會明白,以喜劇的形式來講一個小人物的悲劇故事,觀眾笑得越厲害,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就襯托得越凄涼。
劉野繪畫這些女性形象時,總以大眾媒體傳播的相片為模板,但用童話娃娃臉來呈現。他對張曼玉的創作亦然。
▽
《M的肖像》,2007年,60x45cm 極簡背景+娃娃臉童顏女風格+細膩寫實的描繪(卷曲黑發、清秀之眉目、櫻桃的嘴唇)
張曼玉與上述女主的聯系,除了她是當代女性典型代表外,她也曾主演過《阮玲玉》、也演繹過以鄧麗君名曲為名的電影《甜蜜蜜》,保留中國女性特有的婉約韻味。
------------------------------------------------------------------------------------------------------------------------------------------------------------------------------------------------------------------------------------------------------------------------------------------------------------------------------------------------------------------------------------------------------------------------------------------------------------------------------------------------------------------------------
------------------------------------------------------------------------------------------------------------------------------------------------------------------------------------------------------------------------------------------------------------------------------------------------------------------------------------------------------------------------------------------------------------------------------------------------------------------------------------------------------------------------------
《M的肖像》,模特本人和畫家劉野。
蒙德里安系列:向大師致敬
有人給劉野貼上標簽“就是個畫美女,畫小女孩的卡通畫家”,劉野對此有點煩躁,甚至反感。他的每張畫背后,有自己的哲學表達。
比如《蒙德里安系列》,抽象大師蒙德里安的影子經常出現在劉野畫面。
▽
《早晨的蒙德里安》,2000年,180x180cm , 攝于劉野北京居所
劉野多次公開自己對蒙德里安的崇拜,肯定過蒙德里安的“幾何形體”畫派對他的影響——所以你不難發現,那些縱橫分割的幾何色塊多次出現在劉野一系列的作品中。
《中午的蒙德里安》,2000年,90x90cm
除了蒙德里安,米菲兔也是常畫對象。1998年,劉野在荷蘭第一次見到米菲,那是畫家迪克·布魯納筆下的一只兔子,兩只豎起的長耳朵,穿一件有顏色的罩衫,露出短小的、胖乎乎的四肢。米菲的眼睛是兩粒黑點,而嘴巴是一個小叉,看起來面無表情。劉野驚覺:“這不是我自己嗎?”
下面這張畫,劉野極其珍視,曾在2007年瑞士伯爾尼美術館舉辦的個展中展出,并有專文介紹。畫作中,兩個招牌形象小人和米菲兔,面朝百老匯舞臺,背朝觀眾,似乎在述說著畫家小時候的故事,又像是講他與喜歡的藝術大師蒙德里安的對話。
▽
《百老匯往事》 ,2005-2006年,210×210cm
劉野每年的創作量不高,精益求精的他畫完了有時不滿意,撕掉重來。2012年前后兩年,他才創作出十幅畫。他如今不愿再去畫童話了,“因為沒有哪個畫家愿意跟著過去的腳步來走”。
“
名利得失,政治上的壓迫、反抗,這些痛苦,我覺得挺膚淺的,對個人來說都是容易解決的。難以解決的是,有時候你會有種莫名其妙的無聊感,偏偏會在你一切都特別好的時候出現。
——節錄自《劉野訪談》
記不記得費里尼電影《甜蜜生活》里有個情節,一個知識分子,有個特別幸福家庭,在家里還在開著PARTY的時候突然就自殺了,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但藝術家完全理解那種無聊感帶來的痛苦,這是人性里邊很深層次的一種。所以,劉野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探討與追溯……并不停止自己的思考。
《書3號》,2014年,30x40cm
捧一本“劉野”回家
童真的畫面下卻藏著如此厚重的“無聊”、“命運”感,多面、矛盾卻深刻的內容讓劉野的作品深受藏家歡迎。很多明星大咖諸如林依輪、姚謙都是劉野的忠實粉絲。林依輪的書房里就掛著劉野為他太太畫的肖像,據說是林送給太太的生日禮物。
藏家熱捧,讓劉野的作品在國內外拍賣成績刷新了一遍又一遍。
10多年前,作品《溫柔地殺我》就在保利上海春秋藝術品拍賣上拍,價格過百萬元。這是他第一件價格破百萬的藝術作品。畫中洛麗塔般的少女拿著刀,面對著一頭神氣活現的豬,一幕溫柔又暴力的視覺畫面躍然紙上。
▽
《溫柔地殺我》,2002年,90x90cm
2010 年,當作品《齊白石知道蒙德里安》在北京保利5 周年秋拍上以創個人紀錄的2912 萬人民幣成交的時候,仿佛可以想象到拍賣競技場上嘩然雀躍的群眾,但劉野還是靜靜的,只把這些稱為“資本游戲”。
我們欣賞一個畫家的作品,不要被價格攪糊涂了,要發自內心來解讀。
《齊白石知道蒙德里安》,1996年,81x65cm
你不一定買得起劉野的油畫,
但你現在,
可以捧上一本由他親自策劃的、
有著濃烈生命和藝術意義的專業圖錄。
劉野圖錄全集1991─2015 繪畫作品全編
Christoph Noe 編著,400 頁
布面精裝硬皮中英雙語
△
《劉野- 圖錄全集》經過整整兩年編著,完整收編藝術家從1991 至2015 年的繪畫作品, 解密了劉野作品及主題改變的線索。以上精美作品都收錄在圖錄里~
劉野與出版人Christoph Noe親自監制圖錄出版
現在,藝術維C與圖錄出版方The Ministry of Art()聯合舉辦中秋購書活動。我們為藝術維C讀者準備了100本劉野圖錄。C友在書中不僅可以完整鑒賞到中國一線藝術家歷年的高清作品,更可以學術性地認識藝術生態里一個重要領域:藝術的美育和藝術家作品的專業系統整理。
(以上精美作品都收錄在內,還有倫敦國家肖像畫廊20世紀策展人Paul Moorhouse、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以及中國當代藝術獎得獎藝評家朱朱的撰稿文章?。?/p>
《R. (Warship)》,2009年, 90 × 77 cm,絲網印刷 48/60
《WOW!》,2005年,77 x 100 cm,絲網版畫 13/58
說明|此文由寫生界搜集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 僅限交流學習 不作商用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