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年紀輕輕怎么就會得了尿毒癥呢?”
這是很多人聽到小梅(化名)的故事之后的第一反應。
尿毒癥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那么為何年紀輕輕就會得尿毒癥呢?①
河南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宏濤2022年8月在百家號發文介紹,這一切都要從那一場感冒說起。小梅與朋友出去秋游的時候,由于一場突然的大雨,導致沒有帶傘的小梅淋雨后發了一場高燒,并伴有咳嗽的癥狀。由于年輕,小梅只是自行吃了一些感冒藥和退燒藥。
健康時報 圖
但事情遠沒有小梅想得這么簡單,咳嗽持續了一周,不但沒有好轉,還有惡化的趨勢。無奈小梅只好到醫院掛了呼吸科,醫院化驗結果血肌酐已達到795微摩爾每升(透析指征為707微摩爾每升),醫生當即要求住院治療。
但小梅卻覺得自己目前身體狀況較好,沒有醫生說得那么嚴重,便只拿了一個月的藥便回家了。親戚聽說小梅是肌酐高,便拿了一些據說是降肌酐的偏方給小梅吃。
但回到家的小梅身體狀況卻是急轉直下,先是食欲不振,吃什么吐什么;狀態也昏昏沉沉,渾身無力;后來甚至每日早晨起床便會手腳發麻。無奈之下小梅又來到了醫院,這時肌酐已達到了1140微摩爾每升,透析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從此小梅走上了每周三次、每次四小時的透析治療之路。①
聽了小梅的故事,很多人都對小梅表示同情。
同情之余,也要知道,遠離尿毒癥的30個知識點,每一條都很重要!
遠離尿毒癥的30個知識點,每一條都很重要!
健康時報整理了30條預防腎病,減少尿毒癥風險的知識點。如果你都能做到,那么腎病大概率會遠離你!
1. 腎病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當腎臟損害較輕時,不易引起察覺。
2. 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即使到中度腎功能損傷時仍可以無任何癥狀。
3. 如果出現四肢、面部浮腫、尿液變色、疲憊無力,一定要及時就醫。
4. 早期發現腎病的一個很關鍵指標——血肌酐。
5. 尿毒癥并非老年人專利,年輕人、小孩子也可能患上尿毒癥。
6. 查出腎病,不要病急亂投醫,更不要亂信“神醫”“神藥”。
7. 保護腎臟最健康的飲品是白開水,而不是甜飲料。
健康時報 圖
8. 不憋尿,養成定期排尿習慣。
9. 不要吃得太咸,少吃咸魚、榨菜等腌制高鹽食品。
10. 頭疼腦熱、感冒發燒不要亂用藥,尤其是不要藥物混用。
11.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糖。
12. 不要胡亂相信各種補腎偏方、補腎藥物。
13. 要經常運動,不要久坐不動,更不要久躺不動。
14. 動物內臟含膽固醇高,過量進食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
15. 盡量少染發,建議染發一年最多兩次。
16. 不要用速效、劣質的美白祛斑護膚品。
健康時報 圖
17. 高尿酸血癥很傷腎,痛風患者要控制好尿酸。②
18. 預防腎結石,少吃鹽,少吃甜食,少吃濃湯,避免高鈣飲食,多喝水。
19. 健身人群補充蛋白質要適當,服過量用蛋白粉加重腎負擔。
20. 盡量很少吃香腸、火腿、午餐肉、臘肉、培根等加工肉類。
21. 腎病與身體狀態有關,免疫力低了易患腎病,比如長期熬夜、過度勞累。
22. 不要覺得中藥副作用小,有些中藥也會引起腎損傷。
23. 正常人尿量每天1500-2500毫升,小于或多于這個量都要到醫院進行檢查。③
24. 正常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尿檢,有必要的話還要進行B超及腎功能檢查。
25. 經常服用解熱鎮痛藥類藥物,可能會造成腎臟傷害。③
26.女性懷孕后當心妊娠高血壓,妊高也會導致尿毒癥。
27. 保持健康的體重,過度肥胖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28. 查出腎臟問題,要信任醫生,不要諱疾忌醫。
29. 對待各種藥物要慎重,不明白的藥,先咨詢醫生或藥師。
30. 血壓升高會損害腎臟,腎臟受到損害后進一步導致血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