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梳理發現,此前國內已有多個城市對“躺平人員”進行管理。2022年,江蘇濱海縣委組織部重點面向全縣各級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在編在崗的縣管干部和中層干部,開展了尋找身邊的“躺平者”活動,并在7月對當年首批7名“躺平者”干部進行集中誡勉談話。濱??h委組織部對“躺平者”持續進行跟蹤管理,設置6個月的跟蹤管理期,明確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政治輔導員,幫助“躺平者”提振精神、重啟新程。據媒體報道,此次評選采用群眾推選、單位評議和組織評定相結合的方式?!疤善秸摺庇筛鲉挝桓刹咳罕姛o記名推選,得票率30%以上的被認定為“躺平者”,最高的將近50%,最少的也達到三分之一。這次“躺平者”的評選結果,也是和組織上平時掌握的情況基本一致。鼓勵“躺平干部”要堅定信心,徹底摘掉“躺平者”帽子。
2023年9月,西藏日喀則市委組織部聯合宣傳、網信等部門在當地多個官方微信公眾號開設曝光臺,通報曝光“躺平式”干部負面典型和教育轉化典型相關案例,引導廣大干部履職盡責。記者注意到,曝光臺發布的案例將干部的姓名和具體單位進行了適當模糊,但比較詳細地通報了相關干部“躺平”的具體表現。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濱海縣委組織部開展的尋找身邊“躺平者”活動,澎湃新聞曾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稱,干部當然不能“躺平”,督促干部的措施卻不能只是一場評選活動。它應該包括: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充分發揮干部考核評價的激勵鞭策作用;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著力增強干部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本領能力;滿懷熱情關心關愛干部;凝聚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等等??傊?,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畢竟是一項系統性工作,要求干部“不躺平”可以是一種形象化的說法,但不宜隨意開展“躺平者”評選。相信,只要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把廣大干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不會有干部想“躺平”。
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認為,“躺平者”可能是一個文學術語,并非政策或法律術語,怎么定義“躺平者”?如何制定“躺平”和“不躺平”的標準?可能并沒有相關政策或法律的支撐。以此作為一項政策來操作的時候,也容易誤打誤傷。尚重生認為,評選“躺平者”的工作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