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角色之所以能成立,往往源于觀眾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他人,看到了眾生,看到了真實。本文以經典劇《金枝欲孽》男主角孫白楊為例,對他的愛欲選擇進行心理剖析。
劇中,有許多女人都對御醫孫白楊芳心暗許,默默付出,孫白楊卻偏偏愛上一個對他最無情的女人,甚至為之獻出生命??此品艘乃嫉倪x擇,由其命運的腳本所推動,暗含著他與父母的關系模式。
于是,在心理分析的視角之下,可以理解孫白楊的愛欲選擇,推測劇情中的暗線:孫白楊的原生家庭關系模式和他母親的性格特質。
一 緣起
因父親常年公事纏身,生于御醫世家的孫白楊從小就取代了父親成為母親最親密的陪伴者。母親病逝前想見父親最后一面,也因父親被宮中要務耽擱而未能如愿。此后孫白楊一直怨怪父親,為母親不值。
母親當然可憐。封建時代里的女性被隔絕在家宅之中的方寸世界里,加上吃人禮教的傾軋,個體價值被尊重是一種癡望,除非能夠媳婦熬成婆。這意味著女性的價值不來自于本身,而取決于生兒子,兒子就像她們身上生長出來的陽具,使得她們可以擺脫作為女性之身的匱乏感。
孫白楊的母親無力填補匱乏,她的世界小到沒得選擇,痛苦反而令她更有存在感,也因為受苦之身,兒子才會一直同情、關注、陪伴著她。
她幽怨不滿的情緒,纏纏繞繞、年年復復。孫白楊努力做個好兒子,試圖使母親快樂。然而母親并不快樂,或者說以反芻痛苦為樂、以兒子感同身受自己的痛苦為樂。
母子之間缺乏邊界和空間,就像是一體共生的存在,難怪孫白楊認為,母親是這個世上最好的、卻是被辜負最深的人。
他對父親和妻子的拒絕里飽含著對母親的忠誠,然而這樣的忠誠代價很大:孫白楊為了給生病的母親沖喜娶了不愛的女人,然而即便如此,母親仍然郁郁而終;皓雪被當作工具人嫁進門,得不到丈夫的關愛;父親有苦難言,與同為御醫的兒子形同陌路。
一個家,沒有人不可憐。
二 選擇
在工作場合中的孫白楊真是一個暖男,對和母親命運相似的女性深懷憐憫之心。深宮中孤寂的女人身上有他母親的影子,他總試圖拯救她們——代償性的送溫暖的舉動,像臺中央空調,太缺乏邊界感。
這些女人之中,爾淳和福雅暗暗的對他動了情,不顧性命安危的為他付出;唯有玉瑩自我的不得了,總是將他當作工具使用,利用他扳倒對手,甚至不惜要毒死他來保全自身。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偏偏和玉瑩這樣的互動模式,散發著孫白楊或熟悉或迷戀的味道:
1.工具化
或許當年他就是這樣被母親使用的:母親陷入到無邊的痛苦之中,沒有能力看到其他家庭成員的苦衷,將兒子牢牢得箍在身邊,用兒子來代謝自己代謝不了的情緒毒瘤。
孫白楊早就習慣且沉醉于被當個工具使用了,自熱會被將他工具化的個體所吸引。
2.我命由我不由天
爾淳、福雅、皓雪、香浮,個個在孫白楊面前都溫文爾雅,善解人意,看上去更加隱忍與“接受命運的安排”。
母親對命運不滿,除了幽怨,卻沒有做些什么來嘗試改變。
唯獨玉瑩,秉持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存信念,行動力超強、戰斗力爆表。而且她在孫白楊的面前情緒表達非常直接,常常恣意任性、張牙舞爪,卻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與真實感。這是其他女性不敢在他面前流露出來的姿態,也是壓抑的他難以表現出來的特質,更是多年來他希望母親活出來的樣子。
所以,一方面,玉瑩像母親一般將他當作工具使用;另一方面,玉瑩又活出了哀怨的母親和壓抑的自己沒活出來的樣子。這些皆是孫白楊的心魂所深深認同的,這該死的吸引力引誘著他一次又一次飛蛾撲火,最終焚身火海。
三 因果
兒子與母親過于親近,心理上的你我一體、缺乏邊界的感覺,會激發強烈的想要徹底占有母親、干掉父親的沖動,也就是“弒父娶母”的沖動,同時又伴隨著強烈的焦慮,害怕占有了母親會被父親割掉陽具施以懲罰。當然這都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難以意識化和用言語表達。
如果說皇帝是所有臣子象征性的“父親”,那么后宮妃嬪就是象征性的“母親”。孫白楊強迫性的重復了和母親沒有邊界的命運,愛上了最符合內心世界中母親原型的對象——玉瑩,并突破了兩人之間的禁忌關系。
孫白楊與玉瑩發生性關系之后,害怕事情敗露,于是割掉自己的手指(陽具的象征),完成自我閹割與懲罰,達到辭官隱退的目的,以逃避殺身之禍。
其實,孫白楊的母親不見得有那么完美和悲慘,父親也不見得有那么糟糕和無情——既沒移情別戀,又無不良嗜好。宮中形勢波譎云詭,處事為人如履薄冰,又有誰能夠擺脫被工具化的命運?一向在沉默處的父親,苦衷和無奈俱要獨自咽下。
這些孫白楊原都不知道,待到他躬身入局、親歷深處,方體會到老爹的不易和對家人的擔當,父子終于冰釋前嫌。
大夢初醒,又昏昏睡去。本已決心與父親一起遠離是非之地的孫白楊又一次折回去拯救玉瑩了。這一去,和父親的約定便永遠不可兌現了......
宮中的烈火被撲滅后,人們發現了兩具燒焦的骸骨纏繞在一起,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孫白楊和玉瑩執手葬身火海的結局,似乎也暗示著,在融合共生關系里的“拯救”不僅救不了對方,還得搭上自己。宿命的枝椏,在人生的根上生發出來,縱是盤根錯節,也總有跡可循。
番外
烏鴉叼走尸骸中的玉扳指,箭一般的沖上天際......
城外八百坡,父親眺望著道路盡頭,盼望著兒子的身影出現。
沉寂的等待被不期而至的烏鴉打破,它撲棱著翅膀盤旋,驀地拋下一枚玉扳指,正正墜落在老人跟前。
他自然認出了這是兒子日日佩戴、從不離手的物件,倏地被抽走了力氣,癱倒在地,向著空荒一片淚眼叨念:“好孩子,我知道你回來了,我知道你不想對爹食言,爹明白,爹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