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科普作家,代表作《進擊的智人》)
從去年開始,我在網上發現了件怪事。
有一個ID叫momo的網友越發頻繁地出現在我視野中,其頭像是個Q版的粉紅色恐龍。讓我奇怪的是,這個人會以各種方式各種渠道被我看到,比如,知乎的評論里能見它揮斥方遒,豆瓣的留言里能見它多愁善感,小紅書里能見它歲月靜好,抖音上又能見它陰陽怪氣,最后以至于微博上一些掛人和轉載的截圖中都能看見這個momo的身影。
我一開始被搞糊涂了,心說這個momo怎么到處都有它,這家伙似乎精力無限,7天24小時不間斷地跨平臺輸出,其討論范圍橫跨國際政治、社會民生、娛樂八卦和星座運勢,總之就沒有它不能聊的。困惑中,我就想這應該不是真人吧,可能是個AI,在跨平臺營銷呢,后來發現并不是,那些回復人味很重,不是算法所為。于是我更困惑了,開始胡思亂想,心說我可能正處于Matrix里,而這個矩陣被特工們干擾而出錯了,要不然我可能就是個不自知的演員,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中,無論是身邊人還是網友其實也都是演員,而我的日常生活被無處不在的隱藏攝像頭拍成了一個電視劇啥的。
后來我才知道,momo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群人,很多網友一開始是為了在聊明星八卦時擺脫粉絲的騷擾,而選用了平臺上momo這個系統默認網名,以及配套的粉紅恐龍頭像。因為名字和頭像一樣,粉絲們就分不清到底是哪個momo說了他們偶像的壞話,所以也難以追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只要換上這個粉紅色恐龍頭像,然后改名為momo,自己就可以隱身于無數的momo之中,以實現一種近乎于前臺匿名的效果,用其中一個momo的話說,這叫“一mo做事億mo當”,你想罵都不知道具體該罵哪個,所有momo都挨罵相當于都沒挨罵??梢哉f,這只微笑著的粉紅恐龍對網暴免疫。
看著momo,我就想時代是真的變了,多年前我剛開始運營賬號時,我生怕不能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起了一個有特色的網名,還以照片為基礎做了頭像,以免別人忘了我。但現在似乎反過來了,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怕被人記住,他們選用同樣的頭像同樣的網名,隱于眾人,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在網上發言時顧慮少一些。
之前有很多人表示近年來網絡環境在惡化,但那些多出于主觀感受,而非客觀統計。我想也許將來有學者能搞出一個momo指數,即一個不限重名的平臺中,用戶總量里momo的比例越高,就說明這里的輿論氣氛越緊張。話說回來,那只粉紅色的恐龍名叫momo,與“默默”的拼音一致。
這也許只是個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