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部風靡中國的日劇,叫做《晝顏》。當時日本第一夫人來到中國和學生們交流的時候,談到最近在看什么電視劇。安倍昭惠表示自己在看2013年的《半澤直樹》時,竟被學生們說“落伍”了,因為那時候最火熱的日劇是“不倫”題材的《晝顏》。
電視劇版的《晝顏》里把雙主角的出軌都描述成因為丈夫的冷漠和無趣,家庭主婦生活毫無樂趣而在婚外尋求愛情和刺激。盡管富家太太和畫家,工薪家庭主婦和中學老師之間的一切,相對比起她們刻板無趣的丈夫,顯得太浪漫,太值得飛蛾撲火,但是在最后,編劇還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婚外情再美好,實際上出軌的代價就是很凄涼,結局也不會好:和丈夫貌合神離,和戀人分手。
電視劇版結局之后,在當初建立起來的粉絲基礎上,又推出了原班人馬的電影版,今年6月份已經在日本上映。3年之后,紗和與北野的故事又繼續發展:兩人在紗和居住的海濱城市再次相遇,他們之間的發生的化學反應過于強烈,無視不得見面的“禁令”,又開始了地下情。
過程自然是心驚肉跳又浪漫,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避免電視劇的“價值觀”:出軌就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再怎么強調這是真愛也沒用。結局是,紗和有了北野老師的孩子。在北野老師求婚前,即將離婚的妻子開車送他去車站的路上再次想不開,瘋狂加速,最后發生車禍。北野老師在車禍里去世了,但他妻子還活著——到死這兩人也還是夫妻關系。
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遺憾,畢竟紗和和北野兩人差一點兒就天長地久了。但是,用當下跳脫的思維來看,有時甚至會感到編劇在故意讓結局變得如此不堪而強調一種價值觀,比電視劇版更強烈:出軌就是沒有好下場。但是,這也不怨編劇。想象一下,如果結局是紗和和北野老師在一起了,觀眾會在看完的當時覺得太好了,“真愛戰勝一切”。一旦緩過神來就會覺得不對勁:出軌還能有美滿結局……那,我丈夫/我妻子……
藝術源于生活。其實日本的確也存在不少婚外情的情況。過去比較多的是職場“不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是SNS上的聊騷。一份雜志面向全國做的“出軌經歷”問卷調查顯示,全國的平均出軌率為23.3%,最高的一個縣是巖手縣,達到了32%。
這個調查還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比如,巖手縣的人對出軌的寬容度是最高的;巖手縣的男性有最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巖手縣的娛樂活動是最少的,因此,出軌是一種“娛樂活動。”
對于許多沒有收入,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來說,突然要面對離婚自然是無法接受的,因為這意味著生活的崩塌和重建,有些殘忍。如果更多的日本女性邁入職場,有自己的人生和舞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都覺得婚姻生活乏味,在婚外遇到了真愛或許能更灑脫些吧。在那個平行世界里,或許《晝顏》的結局會不一樣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