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肖戰究竟會不會糊?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看看肖戰的前人們的結局,就明白了。
2010年,電影《阿凡達》在國內上映。里面有一句臺詞是——
Look at all thisfresh meat.
誰也想不到,這個“fresh meat”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活躍在大眾面前,吸引著無數迷妹眼冒金星,前赴后繼。
“fresh meat”,“小鮮肉”。
指那些長得好看的年輕偶像,站在屏幕前,皺個眉、笑一下,都能引來尖叫。
隨后的幾年,新生代偶像出道,在韓國做練習生的明星接連回國發展。
嗅到金錢味道的資本聞風而動,大IP劇盛行,明星身價水漲船高,粉絲經濟風生水起。
有人給這幫明星取了個代稱——
流量。
但要說流量最大的是誰,我想微博的程序員才最有發言權。
畢竟不是誰都能把微博搞崩的。
2017年10月8日,鹿晗突然在微博宣布戀情,隨后相關話題飚上熱搜。
瞬間涌來的流量使微博癱瘓,正在結婚的程序員不得不一邊喝喜酒,一邊擴容。
那一天應該是鹿晗明星生涯的一個轉折點。
在此之前,他和路邊的郵筒合影,第二天郵筒會成為打卡景點。
他的單條微博評論數,曾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新浪微博“鹿晗”這個話題,有1991億的瀏覽量。
資本更是對鹿晗青睞有加。
有傳言他拍《擇天記》片酬高達8-9位數;
加入國民綜藝《奔跑吧!兄弟》,話題不斷;
首次出演《重返20歲》,就以3.8億的成績刷新中韓合拍片的票房記錄…
而公布戀情之后,一切卻發生了變化。
雖然鹿晗的粉絲依然在漲,互動量卻明顯下滑,數據的真實性幾次引起大家的懷疑。
2018年,時隔一年后的演唱會宣傳,他的微博評論只有幾萬條,和巔峰時期上億條評論相比,跌了一萬個皮褲汪。
沒有流量加持的鹿晗,很快失去了曾經圍繞在身邊的優質資源。
他在新歌里黯然唱道:
“天也黑了時間停了,那些故事不用再說了?!?/p>
此時,資本的天平,開始悄悄傾斜到另一位流量身上。
而鹿晗可能要到2019年《上海堡壘》之后,才回過神來,深切體會到什么叫——“糊掉”。
圖:《上海堡壘》口碑票房雙雙撲街之后,導演滕華濤稱“用錯鹿晗”
但江湖,從來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
一茬茬的鹿晗糊下去,一茬茬的新鮮肉火起來。
2018年,蔡徐坤參加《偶像練習生》,在總決賽中以最高票數獲得C位出道。
那段時間。他隨便發一條微博,轉評贊都能上千萬。
鼎盛時期,他的歌,在亞洲新歌榜的日榜、月榜、周榜、實時榜,5個榜單全部霸占榜首。
而且,我們路人一首都沒聽過。
不止新歌榜,他的屠榜程度堪稱創世級,好像只要有排名的地方,蔡徐坤總是第一。
因為超高的話題度,蔡徐坤還直接拿下奢侈品PRADA的代言。
連明星都是他的粉絲。
劉維上綜藝,畫了蔡徐坤仿妝;何炅在節目里多次提到他;尚雯婕更是直言,蔡徐坤就是超級偶像的標準。
故事的變化,發生在2019年年初:
蔡徐坤當選了NBA新春大使。
以蔡徐坤為中心的粉絲,花式吹捧自家明星的球技了得,卻招惹了以男性為主的籃球迷。
尤其在虎撲,大家一致認為,蔡徐坤這樣“滿身陰柔氣”、“打球尷尬出天際”的人,簡直就是侮辱了NBA。
在這之前,虎撲jrs集體討伐的對象還是吳亦凡。
但從此之后,蔡徐坤就是大家的快樂源泉。
一時間,段子、魔性動圖、鬼畜視頻齊發。
這些惡搞的素材,把蔡徐坤黑出了圈。
蔡徐坤這三個字,甚至成了一個形容詞。
但是坦白說,虎撲直男并沒有使蔡徐坤糊掉。甚至有可能,反而讓他更紅了,因為他出了圈。
但是最近,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在我看到的最近的某份榜單里,曾經屠遍天下的榜神蔡徐坤,赫然掉到了第八名。
雖然蔡徐坤的微博數據,依然是天文數字,但去年,隨著平臺數據造假的新聞已經甚囂塵上,連央視都痛批假數據泛濫。
而在央視曝光視頻里的例子,便直指蔡徐坤。
蔡徐坤的微博數據水分多大,我們無法斷言。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參考微博數據,而是找一些真金白銀的數據。
比如,下面是2019年的“內地實體刊雜志銷售額TOP10”排行,是要用真金白銀,買出來的銷量。
蔡徐坤或許仍然活躍,但他已經不再是第一。
那么,是什么使蔡徐坤流量下滑,最終第一流量的位置被人取而代之呢?
說實話,可能蔡徐坤什么也沒做錯,只是花無百日紅。
只要是個流量明星,就不可能永遠火下去,有時可能不需要原因,有時原因可能僅僅是,他老了。
在那份蔡徐坤僅僅排名第8的榜單里,霸榜的是誰呢?
在去年的內地實體刊雜志銷量排行里,霸榜的又是誰呢?
沒錯,正是我們這幾天很熟悉的——
肖戰。
肖戰的時代來了。
說實話,我有時候看著一茬一茬的流量明星,我就覺得我可能是臉盲患者。
比如,有獎競猜:
下面兩張圖,哪個是鹿晗?哪個是肖戰?
在我看來,肖戰和鹿晗,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不但是長相風格、造型打扮沒什么區別,在業務能力上,也沒什么區別——除了臉之外沒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甚至他們被捧紅的方式、腦殘粉的腦殘程度,都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鹿晗火了3年多,蔡徐坤的巔峰時刻也就1年,而肖戰這一次的負面爆發,距離《陳情令》的播出,不過也才8個月。
可以想象,在將來,也許就在很近的將來,肖戰也一定會糊,一定會有更鮮肉的鮮肉,將他取而代之。
因為流量明星的本質,就是用短時間里積攢起來的高流量,迅速地撈錢。
而他們的成功失敗,背后的決定因素,根本不是他們的能力,而是另外兩個字——
資本。
資本今天能讓他們火起來,明天也能讓別人火起來。
在資本看來,鹿晗和蔡晗,蔡戰和肖戰,又有什么區別呢?
都是賺錢的工具而已。
如果不再賺錢了,那換一個就是。
其實在《阿凡達》里,“fresh meat”本來是那些剛剛到達地獄之門的新兵蛋子。
也許,在小鮮肉們面前的,看起來是光芒萬丈的黃金大道,但目的地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個中滋味,只有自己能體會了。
說到底,這些人前光鮮的流量明星,也不過是一茬茬韭菜罷了。
但是對于流量明星來說,也并非沒有脫離”資本“的辦法。
那就是,把自己變成“資本“。
其實很多90后童年記憶里的明星,現在都已經不再接戲了,而是成功轉型成了老板。
比如《還珠》劇組的小燕子和金鎖,現在一個是資本界的黑名單玩家,一個是偷稅漏稅八億的大佬。
比如《少年包青天》劇組里的公孫策和楚楚,現在是私募基金starVC的投資人。
還有霸道總裁曉明哥。除了在《中餐廳》里露露臉,你已經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因為曉明旗下有48家公司,還和疫苗案的長生生物有瓜葛……
對于流量明星來說,打磨演技、用作品說話是政治正確,但是能做到的萬中無一。
畢竟,如果有天分,誰不想拿奧斯卡呢?
所以最現實的做法就是:
勤勤懇懇接戲,老老實實攢錢,再翻身當老板,從韭菜變成割韭菜的人。
在這條路上,流量明星們最好的老師,叫楊冪。
2011年《宮》爆火,楊冪拿到了每集四十萬的片酬。
她身邊,前有狼后有虎:四旦雙冰穩坐釣魚臺,趙麗穎、唐嫣、劉詩詩也先后崛起……環顧四周,只見一片血淋淋的流量斗獸場。
2013年,楊冪工作室成立。經紀人是曾嘉、趙若堯,是陪伴了楊冪八年的忠實搭檔。
她們三個,業務很熟,但是撈錢不行。
截至2014年,楊冪接拍了《古劍奇譚》《小時代》系列電影,《畫皮2》《分手大師》《何以笙簫默》等電影,《盛夏晚晴天》《如意》《宮鎖珠簾》《古劍奇譚》等電視劇……
但是楊冪片酬不過55萬一集,位居大陸女星第九位。
這是楊冪的瓶頸期,她陷入了傳說中的“中等收入陷阱”:拍戲巨多,身價巨低,堪稱行走的血汗工廠。
2014年,也是楊冪的命運轉折點。
三人團隊終于迎來了一位高人——曾就職于普華永道北京娛樂媒體組的李娟。
她熟悉資本運作,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北京和西藏分別設立嘉行資管公司,2015年收購新三板上市公司西安同大,2016年正式借殼成功。
李娟給楊冪帶來了一位貴人,尚世影業。
尚世影業不僅投資了楊冪3億,還意味著一系列合作資源:演藝經紀、IP開發、影視制作發行、影視內容衍生和綜藝節目研發……
一切一切的代價,是楊冪扛上的一份對賭協議:
未來的15、16、17這三年內,嘉行需要實現凈利潤3.1億。一旦失敗,
就要把吃進去的錢按照15%的年利率吐出來。
這份協議還規定了,一旦楊冪解除合同關系,一旦嘉行公司破產清算
都按照嘉行對賭失敗執行。
這意味著,楊冪在未來三年內必須奉獻出全部時間精力,不容許作品撲街,不容許負面新聞,不容許和公司解約。
否則等待著她的,將是無盡的債務雪球。
你覺得像不像包身工?
的確,這三年里,楊冪就是資本的包身工。
她瘋狂地軋戲,在傻白甜的套路戲里摸爬滾打:
《我是證人》票房2.2億,豆瓣兩星半;
《怦然星動》票房1.6億,豆瓣一星半;
《親愛的翻譯官》2016年劇王,豆瓣5.3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年劇王,豆瓣6.5分……
楊冪在圈內的口碑也逐漸崩壞。
有的導演評價她,拿野雞獎項丟國家的臉。
楊冪曾經和劉亦菲以閨蜜相稱,互道生日快樂,一起宣傳電影。
但是楊冪公司宣傳《三生》的口號是,“楊冪之后,再無白淺”。
有幾個白淺呢?
兩個。
楊冪是電視劇版的白淺,劉亦菲是電影版的白淺。電影版《三生》上映時間,還在半年以后。
你品品,換作你是劉亦菲,別人都踩著你上位了,你能忍嗎?
這份塑料姐妹情到這里,連面子上的和平都維持不了了。
為了這份3億對賭協議,楊冪不僅犧牲了友情,還犧牲了愛情。
她和劉愷威2013年結婚,2018年官宣分手。五年的婚姻,三年活在對賭的陰影之下。
早在2016年,投資機構派人到嘉行進行盡職調查,就已經發現楊冪婚姻破裂。
但是消息流出后,嘉行的第一反應就是矢口否認。
但是官宣離婚后,有人整理出楊冪的時間線:
三年內回港團聚時間,僅僅一個月。
這3年里,楊冪忍辱負重。
第1年,嘉行凈利潤8100萬;
第2年,1.27億。
最后一年,他們必須掙到一個億,不然前功盡棄。
嘉行上下所有人提心吊膽,直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視起飛,他們才終于松了一口氣。
托這部劇王的福,嘉行2017年稅后凈利潤1.94億。
而反觀A股的影視概念股票:
長城影視凈利潤1.67億,唐德影視2.13億,幸福藍海1.13億,金逸影視2.11億,當代明誠1.3億……
全都跪倒在楊冪的裙下。
嘉行的估值,從2500萬,瘋漲到50億。
楊冪成了真正身家上億的女人。
盡管她很少直接參與公司管理,主要在外忙業務,但是公司里的晚輩心里很清楚,誰是公司的老板。
到了這一步,她才算實現了階層跨越。
演好劇,演爛??;要商業,要藝術;要工作,要生活……
在對賭翻身之后,她才真正有選擇的余地。
如今,楊冪早已經不再是人氣第一的電視劇女王。
如今炙手可熱的人氣女王,是迪麗熱巴。
她正是出自楊冪的公司。
將來,迪麗熱巴,將走上她曾經的緋聞男友鹿晗的路?
還是她的老板楊冪的路?
這取決于,她能否將自己,成功從被割的韭菜,變成割韭菜的人。
尾聲
娛樂圈是一個很有趣的池子,每個人在這個池子里,看到的倒影不一樣。
粉絲以為自己在看《白雪公主》,吃瓜群眾以為自己在看《甄嬛傳》,小藝人以為自己在看《麻雀變王妃》,大明星以為自己在看《小時代》。
但其實,這些都是表象。
娛樂圈每年有這么多電影,但是其實,它們都是同一部電影——
《華爾街》。
有很多人覺得困惑,為什么肖戰 VS AO3的戲碼,和當年蔡徐坤 VS 虎撲那么像?這些流量怎么不吃一塹長一智?
為什么流量明星討好粉絲的樣子,都是一個樣,卻還永遠奏效?
為什么肖戰和鹿晗那么像,他還能紅?
前面我說,這些流量明星是韭菜,前一個和后一個,其實沒有區別,都是被割的。
說得好像他們滿可憐的亞子。
其實,他們并不可憐。
我想他們大多數人,不但比你我這樣的局外人,更有名、更有錢,他們也更懂得娛樂圈的本質。
娛樂圈就是名利場。
誰都知道名利是一碗毒藥,只是放不下站在巔峰之上的那個剎那罷了。
圖:GQ智族十年《名利場回眸》系列照片
而娛樂圈,其實也只是眾多名利場其中之一而已。
描寫娛樂圈的小說《泡沫之夏》里,有一段經典臺詞: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黑暗和復雜,無論躲到哪里去都一樣?!?/p>
“但是娛樂圈的人們為了爭取名利,使出的手段更加骯臟卑劣?!?/p>
“那是因為在娛樂圈能夠更迅速地得到名利,所以競爭也就倍加激烈。
既然每個行業都一樣,為什么不用最短的時間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拿自己想拿的東西呢?”
當你我嘲諷娛樂圈之時,其實我們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任何行業,誰又能逃脫資本的誘惑呢?
人性永不變,金錢永不眠。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